革命小说

2023-12-29 13:10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3年48期
关键词:老太婆五星红军

阅读导练

解题技巧

革命小说专指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创作的,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段历史为题材的小说。革命小说注重文学的工具性、服务性,承担起“文学艺术为政治服务”的重任,肯定了革命的正确性。

一、把握特征,成竹在胸

革命小说大致有三个特征:

1.史诗性

革命小说的史诗性主要表现在宏大的战争场面、众多的英雄人物、全面生动地展现时代风云这三点。比如《红旗谱》第一部以“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为中心,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北方农村和城市进行革命斗争的壮丽图景;第二部描绘了保定二师学潮之后的高蠡农民暴动,讴歌了广大民众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展现了抗日战争爆发初期的时代风云。

2.真实性

以真人真事为题材,作家和作品不分彼此、水乳交融,具有自传色彩。《青春之歌》中的女主人公林道静从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抗到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历程是作家杨沫以亲身经历为素材而创作的。

3.政治性

革命小说凸显共产主义信仰的巨大作用,揭露反动派的罪恶。《红岩》是共产主义的教科书,江姐、许云峰、成岗、华子良等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革命英雄人物无不让人叹其伟大。而《林海雪原》中描述了蒋介石是“中国人民的死敌、卖国害民的大盗”,国民党军队在八年“抗战中一弹未发”,全是恶、丑、奸的反动形象。

二、追本溯源,拨云见日

革命小说是近几年高考的“宠儿”,很多文学类文本都是革命小说。2022年全国甲卷王愿坚的《支队政委》、2022年全国乙卷萧红的《“九一八”致弟弟书》、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卞之琳的《石门阵》、2021年上海卷《交情》、2018年全国Ⅰ卷《赵一曼女士》等全部都是革命小说。它们形式各异,或是书信,或是回忆录,或是真实的第一人称,或是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无一例外的是,它们都政治正确、主题鲜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抗战烽火中英雄儿女的大爱与奉献的画卷。

所以,了解革命小说的特征非常有必要,它的主题基本一致,或表达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的赞美,或抒发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来之不易的珍惜之情……同时,考题中的革命小说依然离不开小说的基本特征,离不开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不管它以什么形式出现,都离不开小说答题的基本规律和技巧。所以,我们无需过分忧心,而是应该回归文本。静下心来,边读边勾画,理清小说的情节,留意塑造人物的方法,关注环境描写的位置与作用、物象的作用、叙述技巧等……回归本质,方能拨云见日。

模拟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丁 玲

“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的孩子,“你是……嗯,咱知道。”这孩子大约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老太婆。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

“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

窑里黑魆魆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不要怕,娃娃!”她把灯点着了。灶里的火光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黯淡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继续当他的马夫,继续同司号兵玩着……

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迹印。他热切地望着远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自己。那天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绵不断的爆炸声。洞口塌了。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來,就只剩他一人了。他大声地叫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太婆。

有人送来包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袜子。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敢拿出来。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

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他暂时忘却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的话:“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去打日本……”

看见那些围着他的脸露出无限的羡慕,他就更高兴了。老太婆也扁着嘴笑:“咱一眼就看出了这娃娃不是咱们这里的人,你们看他那张嘴多灵呀!”

有一夜,跟着狂乱的狗吠,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嘶声、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烧着火的孩子,心在剧烈地跳:“难道自己人来了么?”

“呯!”窑门被枪托撞开了。冲进来的人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哼,锅里预备着老子的晚饭吧。”

孩子悄悄看了一眼,他认得那帽子的样子,那帽徽是不同的。他的心一下紧缩起来。

有人眼光扫到老太婆脸上。她瑟缩地坐在地下,掩护她身后的孩子。“这老死鬼干嘛老挨在那儿,藏着什么!”老婆子一动,露出了躲在那里的孩子。孩子被抓到跟前,一个兵打了他一耳光。

“老子有枪先崩了你!”孩子大声嚷叫,因为愤怒,倒一点也不惧怕了,眼睛里燃烧着火焰。

“什么地方来的!”拳头又落在他身上,“听口音,他不是这里人!”孩子一声不响,只是咬紧牙。门突然开了,门口直立着一个人,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报告连长,有一个小奸细!”

连长走了进来,审视着孩子,默然地坐到矮凳上。

“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终的。”老太婆嚎哭起来。几个围观的老百姓壮着胆子附和:“是她的孙子。”

连长凝视着那双直射过来的眼睛,下了一道命令:“搜他!”

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在连长手上:一把小洋刀、两张纸票子、一顶黑帽子。纸票反面有一排字,“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帽子上闪着光辉的红色五星。看着它,孩子心里更加光亮了,静静地等待判决。

“这么小也做土匪!”

“招来吧!”连长问他。

“没有什么招的,任你们杀了吧!不过红军不是土匪,我们不骚扰老百姓,四处受人欢迎。我们对东北兵也是好的,争取你们一道打日本,有一天你们会明白过来的!”

“这小土匪真顽强,红军就是这么凶悍!”他的顽强虽说激怒了一些人,但也得了许多尊敬。连长仍是冷冷地看着他,又冷冷地问道:“你怕死不怕?”这问话似乎羞辱了他,他不耐烦地昂了一下头,急促地答道:“怕死不当红军!”

围拢来看的人一层一层地在增加,多少人在捏一把汗。连长不动声色,只淡淡地说道:“那么给你一颗枪弹吧!”

老太婆又嚎哭起来了。许多人的眼皮沉重地垂下了,有的便走开去。但没有人,就连那些凶狠的家伙也没有请示,要不要立刻执行。

“不,”孩子却镇静地说,“连长,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你可以用刀杀掉我。”

忍不住了的连长,跑过来用力拥抱着这孩子,他大声喊道:“大家的良心在哪里?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家乡,杀了我们的父母妻子,我们不去报仇,却老在这里杀中国人。看这个小红军,我们配和他相比、配叫他土匪吗?谁还要杀他,先杀了我吧……”声音慢慢地由嘶哑而哽住了。

孩子觉得有热的东西滴落在他手上,衣襟上。他的眼也慢慢模糊了,隔着一层水雾,那红色的五星浮漾着,渐渐地高去,而他也被举起来了!

(选自《苏区的文艺》,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环境描写富有表現力。“没有一个人影”的原野衬托孩子与大部队走散后的彷徨,“孤冷的月亮”则反衬孩子做美梦时的温馨。

B.有着“红色五星”的帽子先被隐藏,后被发现,最后“红色五星”“渐渐地高去”,“红色五星”的多次出现隐含人物心理变化,暗示小说主题。

C.老太婆一开始就了解小孩的身份却对他呵护备至,百姓也乐意与这个小红军亲近、为他打掩护,这些都反映人们对红军的信任与拥护。

D.小说结尾看似突兀却在情理之中。连长和他的东北军一开始对红军与抗日心存排斥,孩子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让连长彻底改变了立场。

2.小说标题“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本期中缝)

猜你喜欢
老太婆五星红军
La preservación del tejido de seda tradicional
建德五星
段落(2)
狼与老太婆
守护那抹“五星红”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五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