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雪姣 吴东姣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环境治理方略[1],高校党建是确保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保证[2]。作为高校学生群体的先锋模范,学生党员不仅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的悟道者,而且必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践行者与推动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高校学生党员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其全面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精髓要义和发展逻辑,深刻洞悉中国共产党生态治理和环境管制的思想创新和生动实践,为在高校广泛打造理论自觉、意识自觉和行动自觉的“生态新人”提供基础和动力支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引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指导、鲜明精神旗帜与系统战略规划。它提升了高校学生党员“生态新人”培育的理论高度,加强了高校学生党员“生态新人”培育的思想深度,拓展了高校学生党员“生态新人”培育的现实广度,有助于高校学生党员形成清醒的绿色理论自觉与绿色责任担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际相结合中形成的科学理论成果。它既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科学认识,还涉及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美好生活的远景目标规划,是对传统社会发展理念、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的整体性超越,开启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西方传统现代化模式在本体论层面坚持唯理性主义的实体——机械论的原子化思维,在价值论层面站位人类中心主义和狭隘民主主义立场,在实践论层面追求以资本增殖为目的的单向度现代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西方传统现代化非正义社会关系和不可持续社会自然关系的整体性超越。在发展理念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整体有机的生态智慧、以系统性思维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发展方向上,主张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加强人类文明沟通互鉴、打造美丽清洁世界、构建全球生命共同体;在发展路径上,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要在政治思想组织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3],在资源配置与市场调动上积极落实企业责任与义务,在生态意识与公民行动上充分调动各类组织和个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主人翁精神。
总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高校学生党员从哲学原理上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政治经济学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科学社会主义层面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认知。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要、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动员人民群众的生态行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旨趣和目标追求。它不仅强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而且还要建立生态共享的所有制结构、社会关系和分配方式来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本体论不仅有助于高校学生党员认识到自然作为人的无机身体可以通过满足人类社会生存需求、发展需求与审美需求为人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基础,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党员看到人作为最具能动性的价值要素,可以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从而在知行合一中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统一的认识论有助于高校学生党员认识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倡导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既可以实现环境保护又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在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双重实现中促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环境治理体系则发挥了中国共产党新发展理念中的共担与共享实践经验,有利于高校学生党员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总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治理人居环境的实践精神和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价值情怀容易在学生党员心中产生共鸣、形成思想共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有助于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力争在思想和行动上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悟道者、守护者和推动者。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坚持实事求是、历史分析、矛盾分析方法论,是对时代之问进行的科学解答。新时代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对新时代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的变化的辩证分析,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以及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紧迫现实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使我国社会经济生态发展实现了从求温饱到求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对基本物质文化需求到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转变。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于“为什么”的科学解答。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追求,享有良好环境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期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高校学生党员认识到,依靠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奠定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着力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难题、为人们创造绿色生产生活空间,已经成为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任务。构建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于“什么样”的科学解答。美丽中国在经济上应该是自然资源合理配置与生态环境合理保护的,在政治上是关注社会公正和生态公正的,在社会上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5]。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高校学生党员认识到,不断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关注人民的多样化需求、增强民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每一位党员主体的根本目标追求。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重大方针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企业为绿色转型主体、生态公民积极行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于“如何做”的科学解答。
总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结合中国实际、实事求是,回应民生之愿、解答时代之问中形成的。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导,就是要高校学生党员在处理现实问题时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时代课题中看清事物发展的本质,自觉将生态文明理论认知转化为自身的绿色行动。同时,以自身模范行动和品格感召,吸引更多高校学生投入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行列,引领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生态公共政策体系重建、促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更能发挥公共意识与行为绿色重塑的引领性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引领高校学生党员“生态新人”培育:
课程教学是高校学生党员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渠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理论内涵与指导方法上具有包容性、多元性和灵活性,可通过搭建思政课堂主阵地、教学主渠道、教师主力军的生态认知培养链条夯实高校学生的生态认知基础,形成更清醒的理论自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课程教学。首先,要发挥思政课程主阵地作用。依据教学目标与高校学生党员特征,搭建思政课程群综生态认知桥梁,如对实效性较强的“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要着重阐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超越西方发展模式的科学性、践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人民性、引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性,从而帮助党员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次,要发挥生态教学主渠道作用。根据学生党员认知水平与学理要求对重要概念进行深度解析,打通学生党员生态认知盲点,如通过解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概念引导学生党员认识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遵循生态规律、结合中国实际的绿色革命。最后,要发挥教师主力军作用。结合“主义”与“现实”打通学生党员思想堵点与认知难点。在“主义”层面,教师主体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高校学生党员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目的在于资本增殖,资本增殖的逻辑在于无限扩展,无限扩展会在很大程度上引发生态破坏,从而在根本上彻底认清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在“现实”层面,教师主体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历史观带领高校学生党员重新回顾资本主义发展史,彻底认清资本主义从早期圈地运动到现在全球转移污染与矛盾的发展史中“资本主义环境治理术”的虚假性与排他性。总之,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领域贯穿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夯实学生党员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基础与党性修养,自觉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悟道者。
党员先进性教育是高校生态党员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来源。要依据生态文明教育自身属性特征与高校组织的政治运行规律,有机地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与集体活动,搭建学校党委顶层设计、学院党委落实具体施教环节、支部践行绿色活动的“三位一体”政治生态链条。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党员先进性教育,首先,要发挥好高校党委核心作用。切实把握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方向,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顶层设计,统筹好高校生态教育的课程建设、教学科研和队伍建设。无论是在思政课程还是其他课程中,都要持续贯彻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与讲话精神,及时将生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党建体系。其次,要落实院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打造学生党员围绕专题认真“学”、党课教师以党课为依托创新“讲”、先进典型引领“树”的基层组织学习机制。把党课作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升党员思想意识的重要抓手。最后,要全面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入支部的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和基本保障建设领域。高校学生党员不仅要学习党章党规、践行“三严三实”,而且还要学习环境保护知识、践行绿色公民行为,学习环境法律法规、践行绿色行动规范,学习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践行生态生活方式。总之,要在思想发展方向、党建施教环节与具体党团活动中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过程全方位地融入党员先进性教育,在潜移默化中筑牢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阵地,自觉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现代化建设的推动者。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学生党员活动与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机融合载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来自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需要依据学生的培养环节和学校现实情况,引领高校学生党员走出校门、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在参加生态文明教育社会服务活动和实践调研活动中,发现社会现象、探究事物内在本质、获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认知。
首先,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丰富的生态教育资源,向高校学生党员传播相关环保理论知识、塑造环保氛围。高校党委可积极寻找丰富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资源,组织学生党员走出课堂,进入自然保护区、自然博物馆等实践基地。在认识自然、回到自然、与自然的灵魂共振中,重新认识“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湖林天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真正意涵。其次,要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切实参与生态环境调研活动。在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调研材料的全过程中,秉持实事求是的方法更加清楚地认识我国环境保护现状,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发现环境污染的成因,以矛盾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提出有效环境治理路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持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党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还能在切实实践中提升学生党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学生党员为主体组建生态文明建设志愿团队,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志愿活动,如植树造林、社区环保宣传、垃圾分类站点引导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党员的生态素养,并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和带动更多学生及社会群体进入到环境保护行动中去,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引领社会潮流的绿色新风尚。总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方位引领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其自觉塑造绿色行动,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效回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诉求,体现了生态文明发展的人本意蕴,指明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有利于提升高校“生态新人”培育工作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和现实广度。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课程建设、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等领域,可以有效树立高校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绿色低碳社会新风尚,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合力,从而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悟道者、践行者和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