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然·实然·适然:博物馆社会教育开展的三维考量

2023-12-29 13:17:04崔淑萍栗明伟熊英飞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展品藏品大众

崔淑萍,栗明伟,熊英飞

(1.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上饶 334000;2.抚州市汤显祖纪念馆,江西 抚州 344100)

关于博物馆的相关研究,西方国家明显早于国内,无论是在馆藏、展览、讲解、引导方面,还是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效果以及产品开发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我国博物馆诞生时间较晚,至今不过百余年,且研究人员多为文史爱好者、博物馆的相关工作人员等,因此在研究内容与角度上,均有较大上升空间。为此,本选题采用个案研究法,结合上饶博物馆教育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法探讨其社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博物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效果提升提供经验支持,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一、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应然”价值

1.开展社会教育是博物馆首要职能

博物馆具有文物展品的收藏、保护与研究等多种功能,这其中最为重要且首要的功能则是其社会教育功能。凭借形式丰富、类别多样的展品,以及创新性的宣传方法,可以广泛吸引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进入博物馆中,了解与展品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拓展视野,主动接受文化教育,进而全面发挥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如在上饶市博物馆的问卷调查中,78%的观众表示,参加博物馆活动帮助自己拓宽了知识面,了解了历史文化故事、非遗技艺等活动所表达的事实。同时,博物馆丰富的馆藏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会教育资源实现对学校教育资源的补充,因此开展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职能。

2.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传播媒介越发的多样化与智能化,因此在多媒体背景下,博物馆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代相同步,不断强化自身的营销方式。而这对于博物馆的传统营销方式而言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在信息化背景下,博物馆应重新对自身的讲解系统进行审视,对受众需求进行深入研究与挖掘,进而立足于受众的肢体体验、心理体验以及视觉体验等,不断完善自身的讲解系统,以此使博物馆在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功能时,可以真正触动受众的内心,使其完全沉浸至讲解员的讲解中,切实体会到博物馆的教育文化功能和传统文化理念。

3.构建学习型社会与国民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

当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强调要构建“终身教育”制度,建设“学习型社会”,因此对于社会教育而言,需要激起全民的学习意识,构建全民终生学习服务体系制度,为学习者实现终身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对于很多人来说,离开校园学习基本终止,繁忙的生活与工作使其无暇持续学习、提升自我。而博物馆作为集结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宝库,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诸多便利条件,使其自由选择参观时间、助其摆脱时间对学习者的束缚。在问卷调查中,有37.85%的人表示想要在周末参与博物馆的活动,有27.26%的人表示想要在法定节假日参与博物馆的活动。为此,博物馆要肩负起自身的使命,既要发挥出自身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服务体系的作用,也要为提升全民素质贡献重要力量。

4.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诸多灿烂的文化遗产,而这也是我国博物馆类型多样、覆盖范围广泛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受众走入博物馆时,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过程,看到凝聚着历史时间脉络的诸多藏品,听到宏大历史事件的讲解,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之广博、意蕴之深厚。而这一点也在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得以验证,有30.85%的人表示,前来博物馆主要是为提升自身文化修养,而选择这一答案的人所占比例也是所有答案中最高的。同时,博物馆还可以帮助受众加深对当地历史与人文的了解,进而提升受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此外,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还体现在其教育内容可以与学生的历史课、思政课相结合,借助真实的历史事物,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进而在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主动承担起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肩负起建设伟大祖国的历史重任。

二、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实然”困境

1.专业人才匮乏,缺乏互动性

对于我国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博物馆来说,内部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在开展社会教育过程中,经常由文博职员代为管理,一人兼任两份工作。但由于人员精力有限,且其不能完全掌握社会教育的核心理念,在知识讲解时,缺乏层层递进的话题引入能力,且讲解内容不够引人入胜,缺乏趣味性,工作人员只是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稿件复读,此种机械式的宣讲失去了教育的作用,无法满足大众的需要。

除上面提到的博物馆缺乏专业人才外,知识讲解还明显缺乏互动性。当前,博物馆中最常见的教育形式是讲解员宣讲,受众被动收听,或讲解员一边带领受众参观展品,一边讲解其背后的故事。讲解形式单一刻板,讲解员占据绝对主导位置,其只是将知识传播出去,但受众的真实需要、喜好兴趣点以及是否完全理解讲解员普及的知识则长期被忽视。例如,在问卷调查中,41.43%的观众表示博物馆开展的活动形式不新颖,内容枯燥,而这就会导致受众失去了解的兴趣,不愿再主动关注博物馆中的文物。

信息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大众可以从多渠道获得知识,对知识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博物馆也需要适应这种转变,知识讲解不能仅以参观游览的形式进行,还应围绕受众需求,增强讲解的互动性,让受众乐于接受知识,加深记忆。

2.博物馆重展览而轻教育

博物馆中的藏品是在历史浪潮中沉浮漂泊最终遗留下来的宝物,是古老时间赠予人类的宝贵财富,需要专业人员挖掘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以此开展社会教育工作,进而让受众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为文化的传播与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升华民族荣誉感。

但现实是,部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不能完全与博物馆的服务理念相融合,博物馆将注意力全部投放在展览工作上,对社会教育则缺乏关注。博物馆没有设置专门人员研究馆中文物的学术性价值,且博物馆管理者多会选择一些经济效益高的藏品,这样就使得馆内的藏品过于“庸俗”,缺乏多样性,而单一化的藏品会让受众失去了解的兴趣,社会教育无法发挥真正的效果。

3.缺乏对外宣传,社会效应较低

如今,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极大改变了传统领域的生产经营模式。博物馆中也开始应用互联网技术,部分博物馆甚至会注册多个账号,目的是宣传博物馆中的藏品,以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但由于各自媒体平台的负责人较多,专注点存在差异,对于用户的了解程度不同,进而导致博物馆在互联网上的账号风格多样化,宣传方向无法统一。再者,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开展工作还要受到资金、编制的影响,无法将大量财力和精力投入到对外宣传上,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也较为匮乏,且缺乏专业性,再加上宣传工作耗时耗力,多数博物馆都会将同一段视频或文字发布在不同的平台,这种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教育宣传,社会效应可想而知。例如,上饶市博物馆的问卷调查中有近50%的人认为博物馆的展览宣传不到位。

另外,尽管部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借助互联网开展,但宣传手段的先进化并不能使管理者的理念同样革新进化,管理者在平台内容选择上依然按照自己的认知进行单向输出,无法与大众展开有效互动,这种不了解用户真正需求的平台,社会教育价值将被大大削弱。

4.观众群体模糊、教育功能受限

当下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其核心理念并不包括掌握受众的真正需要,这使得社会教育缺乏有效性,无法达到教育目标。如今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对于观众群体的界定模糊,其只将注意力投放在展品陈列方式的多样化方面,但由于缺乏对目标群体的了解,展出内容与大众兴趣爱好严重不符,无法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最终大众丧失走入博物馆接受社会教育的热情,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受限。

5.博物馆与线上教育融合不足

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使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加入了线上服务,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新模式。但是由于理念制度等问题,二者无法高效融合,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如部分博物馆为突出创新过于注重线上教育,但是线上教育却流于形式,缺乏有效且实际的课程内容支撑。

三、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适然”对策

1.因时制宜,打造“云端”

国家的政策支持、数字化服务能力的提高以及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VR、AR 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博物馆在线观众越来越多,且展览模式也从传统的线下转移到线上,形成全新的云展览模式。这种新型展览模式显然更能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更好地照顾到他们的兴趣偏好。云展览能够为大众模拟真实情境,让大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更高级、更生动的视听情境中,吸收社会教育内容。

其一,根据博物馆中的藏品特点深入挖掘和整合馆藏资源,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海量信息资源数据库。博物馆应在藏品资源方面加大关注力度,发挥出馆内藏品的最大利用价值,使其成为推动博物馆前行的强大力量。不仅如此,在藏品电子化信息收集过程中,相关人员还需要适时革新优化数字摄影技术,让藏品照片更加清晰,更好地呈现藏品的真实面貌。

其二,在问卷调查中,有50.31%的观众表示博物馆教育活动中现代技术的应用程度一般,通常只有1-2 项现代技术。由此可见,博物馆若想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功能,还需要从现代技术入手,积极融入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全新技术,进而打造绝佳的视听环境,吸引观众注意力,提升受众的沉浸感,进而更好地了解展品及其背后的故事。不仅如此,上述技术还能实现交互性与想象性设计,未来发展中,通过开发沉浸式配套设备,观众可以将自己的视线范围随意切换到自己想要的3D 虚拟场景中,该虚拟场景拥有绝佳的视听效果,而此种近乎现实的场景体验,冲破了空间的限制,可满足大众多样化要求。

除此之外,云展览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丰富虚拟场景中的声音、视频,添加放大缩小载体,且提供下载渠道,增设分享、评论、问答、识别功能,以此加强互动,拉近博物馆教育与受众的距离,使其在线上完成知识的获取,打造极佳的观展效果。

2.多元合作,拓展传播渠道

目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已改变了多领域的生产模式,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也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做到多元合作,拓展传播渠道,发挥高新技术的功能与作用,丰富教育途径,促进文化传播。博物馆对群众开展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科技+内容”,以此为核心理念,尝试在其中加入信息化设备,凭借先进的技术功能,使社会教育更具针对性,高度符合大众的兴趣偏好,以此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例如,博物馆内可规划出一块电子区域,大众可以利用电子设备,自行查询浏览馆内展品知识,丰富学习途径。查询后,还可利用数字化技术进入感兴趣的虚拟空间在其中观看展品,获得更优质的视听体验。再如,博物馆可结合自身馆藏展品的实际情况开发电子软件,受众可在该软件上完成对某一展览活动的报名,之后即有权限访问软件中的各类型展品,实现线上观展。不仅如此,还可在该软件中添加博物馆地图,大众在线下参观时,可以在该软件上掌握博物馆中的展品陈设位置,不仅节约时间还可以增强参观的自主性,完善参观体验,从而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效果。也可将馆内展品的视频、图片上传到抖音、快手、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多渠道共同作用,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价值。而且每一位到馆参观的人员均可通过软件上的互动评论区,进行实时交流沟通,博物馆管理人员也可在此掌握受众最真实的感受,从而调整社会教育模式,使其教育活动内容更具针对性和趣味性。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需要多管齐下,在传统教育形式中引入全新技术,让新型技术带领传统模式,发挥出社会教育的最大作用,大众在多样化的教育情境中主动了解馆内展品,获得文化知识,进而改善当下社会大众的精神文明状态。

3.贯穿文化旅游,凸显地方特色

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旅游业迅速发展。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中,可尝试贯穿文化旅游,以此突显地方特色,加强文化教育。博物馆经营中可根据馆内资源、地方文化等实际情况,增设形式多样、更具趣味性的文化旅游模式,旨在传播博物馆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博物馆宣传的文化知识。另外,博物馆还可围绕文化旅游主题开展多样化活动,高效利用馆内资源,传播文化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开展中应注意保护好馆内文物,决不能出现损坏、丢失情况。

另外,要想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发挥最大教育效果,地域文化的加入必不可少。在多数人的认知中博物馆象征着高大上,与现实生活存在较大距离,这也导致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开展受阻。而在其中引入地域文化,博物馆中的藏品将有新一层身份,是一个地区文化的代表,博物馆社会教育通过对地域历史文化、民间风俗的呈现,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让受众更容易了解历史文化,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4.细分受众群体,因材施教

如今,人们在参观博物馆时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讲解模式,而是希望从多渠道获取博物馆藏品知识,获得更具创新性的服务。新时期博物馆应重新定位大众,细分受众群体,博物馆必须要意识到,受众不是简单的观光者,而是希望得到更多服务体验的参与者。因此博物馆需要根据大众的实际需求,对不同受众群体的差异化需求进行深入挖掘,做到因材施教,进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不仅如此,还要根据群体类型,向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再者,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开展中,观众的参与体验和实际反馈也极为关键,这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博物馆需要调整努力的方向。为更加精准地向观众提供服务,加强社会教育针对性,博物馆需要对观众进行分类,从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进行划分,照顾到大众的情感体验,进而构建高效舒适的教育环境。

5.建立质量反馈评价机制,引导业态良性发展

为最大程度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建立质量反馈评价机制很有必要。借助此机制能够规范博物馆教育部门的人员工作,为其指引工作方向,从而加速教育进程,达到教育目标。相关人员还需要根据内容设计、活动设施与形式、活动成效、目标达成情况等开展评估工作。对于规模为中小型的博物馆,评估与反馈机制构建中需要参照自身运营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合作项目设计不同的评估手段,以此引导业态良性发展,推动博物馆的平稳运营,达成传统文化教育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博物馆应从多角度展开分析研究,明确当前博物馆中的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确定教育目标,规划教育内容,创新教育途径,以此发挥出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最大作用,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在社会教育工作开展中,博物馆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大众的实际需要及兴趣爱好,创新教育手段,加入数字化技术,利用高新手段丰富博物馆社会教育途径,多渠道共同作用,为受众提供优质的参观体验,在参观中吸收社会教育内容,加深对知识文化的理解。再者,开展社会教育工作,还需要细分受众群体,做到因材施教,并增设评价反馈机制,以促进博物馆与受众的互动,引导社会教育方向,更好地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展品藏品大众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宝藏(2022年5期)2022-08-29 12:37:46
展品被盗了
李杰森藏品
抱朴斋藏品
谭礼藏品
上汽大众ID.3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一汽-大众ID.6CROZZ
汽车观察(2021年11期)2021-04-24 18:04:58
上汽大众
大众ID.4
罗妍妍藏品欣赏
宝藏(2017年11期)2018-01-03 06:4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