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历史观看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3-12-28 02:00:05佘明薇
人民论坛 2023年23期
关键词:新形态中华文明中国式

佘明薇

【关键词】中华文明发展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以大历史观为视域,洞察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大势,把握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规律,坚定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自信,增强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主动,无疑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看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概括为五个方面: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的内在联系。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突出的统一性是中华文明的根本属性。“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经历长期发展形成了大一统的共识,表现为在文明传承与发展中始终坚持多元一体、团结奋斗的统一性。从历史进程来看,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生成并非单一形态,而是在黄河与长江流域等若干地区多元酝酿、融合发展的过程。“向内凝聚”的统一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征,也是数千年连续发展而没有中断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深深懂得“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这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突出的统一性之于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强调家国情怀,坚持胸怀天下,倡导天下为公,实现天下大同,这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一致性的社会追求,与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共产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相通相连。

突出的包容性是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积极化解冲突,广泛凝聚共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表现在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存在差异的多种士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越是包容,就越能得到广泛认同和共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协同推进。“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当然这种包容性也并非无条件地兼收并蓄,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基本秩序的遵守上,是有原则的宽容和接纳。中华文明尤其具有深厚的民本思想,“在天地万物当中,注重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强调天下共治理念,坚持“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观念相通相融,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深厚的政治思想基础。

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多年看人类文明新形态

自1516年人类思想史上首部社会主义著作《乌托邦》問世至今,世界社会主义已经历五百余年的历史沧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实践的重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正处于重大历史转折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最重要的,还是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事实上,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关系,准确把握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在世界社会主义的大格局中自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接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应有之义。

坚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灵活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辩证统一。世界社会主义自产生到现在已经历了六个主要的历史阶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苏联模式的兴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预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光明前景。列宁把科学社会主义运用于俄国革命实践,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创造性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领导的苏联模式逐步形成,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时空适用性、发展局限性也很明显。20世纪50年代东欧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相继学习苏联先进发展经验。此外,亚洲的越南、老挝、朝鲜和南美洲的古巴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均不同程度地学习借鉴了苏联模式。但苏联模式盲目追求单一国家所有制,忽视其它经济成分的现实价值;实行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调节,缺乏灵活性,管理制度僵化;经济结构畸形,影响人们生活水平;中央高度集权,官僚特权阶层脱离群众;对外奉行大党、大国主义,影响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团结。苏联模式在二战后表现出高度集中、高度集权、僵化失衡等诸多弊端,以及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改革抛弃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并招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

中国共产党自苏共二十大之后,由“以苏为师”转向“以苏为鉴”,开始独立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很多原有特征亦不复存在,社会主义的固定制度模式和思想理论上的教条也亟需打破。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自主探索适合本國国情的发展道路,在实践中虽有局部性的挫折与失败,但总体上取得了新的成就,形成了“社会主义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不仅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越南、古巴、老挝、朝鲜等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政策调整和经济革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当今世界有100多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虽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存在多样性,但“在规避、超越或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痛苦和代价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程度的共通性甚至共同性”。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创新实践都明确表达了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并在以往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原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进程中,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丢,而且要确保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人类文明新形态

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全球治理体系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国际力量对比也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世界范围正呈现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和趋向的重大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团结还是分裂?和平还是冲突?合作还是对抗?再次成为时代之问。”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是当今时代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中,展现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新图景。

世界整体力量对比趋向平衡与共生是谋求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正如恩格斯指出:“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每一种力的存在都对人类历史的合力有所影响,减少内耗,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加法,不断凝聚合力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零和博弈,在世界力量对比中不断增加平衡力量,减轻失衡风险,是引导世界百年变局向着和平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期,增长乏力、政治极化、社会动荡、资源环境等问题凸显,主要大国之间的传统贸易关系也出现摩擦升级的问题,全球贸易投资接连受挫,一些老牌发达国家和大批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也发生了深刻调整。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在民族复兴关键时期的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历史上非常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

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当代中国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复杂、更艰难,迫切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新的方案、给出新的解答。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也正在从一种全新的理念转化为世界各国团结互信的实际行动、从人类美好的愿景转变为生动的现实。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出现代化的新图景,践行国际合作,完善全球治理,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江苏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项目编号:B/2022/01/9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

②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③《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⑤习近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求是》,2023年第20期。

⑥丰子义:《从世界现代化看中国式现代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责编/孙垚 美编/陈媛媛

猜你喜欢
新形态中华文明中国式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军事文摘(2022年20期)2023-01-20 22:54:59
中国式民主
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 14:53:36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当代陕西(2020年16期)2020-09-11 06:21:30
见证中华文明的甲骨文正在从高冷变得亲近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22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28
新形态西装
智族GQ(2018年3期)2018-05-14 12:33:23
中国式失败
激活时装新形态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21:32:32
“走转改”活动在塑造新闻宣传新形态中的作用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