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亭潞,刘春燕,杨振意,赵丹阳
(1.广东省森林资源保育中心,广东 广州 510173;2.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520;3.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520)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进程明显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也进入持续高发时期。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是科学开展林业灾害救治的前提,也是防止危险性和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的关键,在保护森林资源,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推进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本文以当前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措施,希望对广东省林业的建设和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
广东省是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多、范围广、危害大,超十种林业有害生物为主要危害的种类。“十三五”期间,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从30 万hm2升至超过50 万hm2,年均发生面积35 万多hm2,尤其2020 年较2019 年增长约15 万hm2,持续高发频发、偏重发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总体仍呈扩散蔓延态势,防控形势严峻。每年由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价值损失巨大,已严重威胁到广东省森林资源安全、生物安全乃至于国家安全。广东省“十三五”期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如图1 所示。
图1 广东省“十三五”期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据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管理办公室普查统计,全省分布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已超过1600 种(害虫超过1000 种,病害超过400 种),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超过60 种,主要危害种类有: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rher)Nickle]、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湿地松粉蚧[Oracella acuta(Lobdell)]、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黄脊竹蝗(Rammeacris kiangsu Tsai)、入侵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Butler)]、桉树焦枯病(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 Morgan;Cylindrˉ ocladium quinqueseptatum Morgan Hodges)、薇甘菊(Miˉ kania micrantha H.B.K.),相比20 世纪80 年代的广东省森林病虫普查出不到1200 种的普查结果,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大幅增加[2]。广东省2022 年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如图2 所示。
图2 广东省2022 年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广东省优越的地理位置导致外来入侵生物风险较大。从区位来看,广东省地处中国的南大门,历史上,广东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目前,广东省地处亚太地区海上交通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印度洋、非洲和大洋洲等地的最近出海口,商贸交易极为频繁,外来生物入侵风险较大。从气候来看,广东省地处低纬地带,使广东省全年所得的太阳辐射多,热量丰富,是全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因而广东省是全国植物生长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导致了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多,世代多,危害期长。同时,广东省也被认为是全国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省份之一[3]。2016—2020 年广东省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主要种类及发生面积如图3 所示,其中,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松材线虫病年合计发生面积占4%~54%、松突圆蚧和湿地松粉蚧年合计发生面积占10%~45%、薇甘菊年合计发生面积占10%~13%,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防控形势严峻。
图3 2016—2020 年广东省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主要种类及发生面积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扎实推进森林碳汇工程、生态景观林带工程、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和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等林业四大重点生态工程[4]。据广东省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全省森林面积为1052.05 万hm2,森林覆盖率为58.59%,森林蓄积量为5.52 亿m3,与2005 年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相比,森林覆盖率增加了3.09 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增加了18727.49 万m3[5-6]。与上一期二类调查相比主要指标数据变化情况如表1 所示。森林面积的扩大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范围也需同步扩大,使得监测难度不断提升。
据IPCC 发布的气候变化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呈现变暖趋势,近10a(2011—2020 年)全球地表温度比(1850—1900 年)升高了1.1℃,而中国可能上升1.8℃[7-8]。林业生产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近年来,由于全球性气候异常频发,一方面林木健康生长受到影响,林木抗病虫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林业有害生物越冬害虫死亡率降低,适生范围不断扩大,发生期提前,发生周期缩短,危害程度加剧。加上大面积人工新造林,致使林业病虫害种类和发生面积不断上升,局部地区暴发流行。
各市、县林业主管部门普遍存在着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没有站在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战略高度和保护生态安全的长远维度,深刻认识到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防治、轻监测”思想一直是森防工作的主流。各级政府的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或林长制考核内容中也未纳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内容,进一步忽视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内容。
广东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与经济发展较好的珠三角城市相比,大部分地方的监测基础设施落后或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仪器设备。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目前主要采用人工调查方法采集虫情数据,在新时期背景下,当前有害生物发生形势和监测工作的新要求以及不断增加的监测难度呈现出不匹配的特征不相适应;另外,全省多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站和林业工作管理站撤并,专业技术人员被轮岗或抽离原来工作岗位,部分城市监测队伍青黄不接,日常监测调查工作依然主要依靠本地村民兼职的护林员,监测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普遍存在监测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等问题。
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以防治救灾的形式拨发,以防治任务指标进行考核,形成了重防治、轻监测,忽视主动监测,疲于被动防治[9]。广东省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中央财政监测预报补助费用从原来的4 万元/点,逐步降为2020 年2.9 万元/点、2021 年1.8 万/点,省财政没有配套补助资金,大部分地方财政也没有配套补助资金。监测预报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安排不合理,无法保障监测预报工作正常运转,面上工作流于形式,上报的调查信息来源无法追溯,影响了监测和预警网络作用的正常发挥。
目前,多地采用的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手段仍然仅限于人工现场调查,以人工踏查和样地调查为主,以虫情测报灯和诱捕器等工具监测为辅的方式进行监测记录,监测技术手段落后。虽然目前无人机监测技术已非常成熟,但基层单位有无人机设备和一线调查人员中掌握无人机监测技术的屈指可数,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监测预报现有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研究推广力度还不足,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新技术[10]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中应用较少。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森林法》和《生物安全法》,从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战略高度和保护生态安全的长远维度,深刻认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林长制”为抓手,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林长制考核范畴,提高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重视程度。按照“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防治方针,坚持监测预警防灾、科学防治减灾,确保广东省森林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及生物安全。
在广东省林业重点生态区位增设必要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站点,补齐监测预警网络漏洞,逐步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智能化监测手段;更新完善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监测调查设备,稳步实现监测站点智能化监测和远程监控,达到全面监测、及时预警、准确预报的目标。建议地方政府配备专职工作队伍,为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同时,定期对基层森防人员开展病虫害识别、病虫害防治技术、信息化监测等方面业务培训,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不断提高一线业务人员监测、防治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加强森防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森防队伍的整体能力。
建立健全预防机制,理清预报和治理关系,把监测预报作为各级防治部门的常规性首要任务并指导防治工作开展,调整优化救灾补助经费投入结构和方向,列支监测预报等预防性经费,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据测算,目前每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每年运作经费需10~15 万元。为保障中心测报点监测预报工作正常开展,建议设立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省级补助经费,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每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中央财政补助和省级财政补助经费每年一共不少于10 万元,同时市、县级配套相应经费,确保按质按量完成监测预报工作,发挥其区域监测优势。
结合当前实际,联合科研、高校等部门,利用推广物联网、无人机、卫星等遥感监测技术手段,结合3S 技术,开展松褐天牛、红树林病虫害的物联网监测和应用红外无人机拍摄松材线虫病疫木死亡情况,松材线虫病发病前后松树生长情况,研究松树扩散规律。同时,推进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信息化能力建设,分年度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预警信息发布、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管理、应急防控药剂调配管理等信息化内容整合到广东省森林资源监测平台,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模块,加快林业资源智能化监测进程。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媒介途径和宣传渠道,以“5·12”防灾减灾日和“12·4”法制宣传日等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森防检疫法规及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识别和防治技术知识,切实提高公众对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全社会的疫情防控意识。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是灾害救治的前提和基础,行业相关者必须提高自身思想认识,不断改进监测预报技术手段、加大监测预报费用投入、增加监测预报的科技含量、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宣传活动,才能扭转林业有害生物被动防治转为主动预防的良好局面,为保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具有长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