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玉米种植技术应用探索

2023-12-27 02:35:26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3年11期
关键词:玉米田秸秆病虫害

1科学选择玉米品种

在种植前,种植人员应做好选种工作,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农户要明确品种选择的重要性,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水文状况、病虫害发生规律、市场需求、实际用途等因素进行科学选种,优选具备较强抗逆性、抗倒伏、抗病抗虫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若区域土地旱薄,则优选耐贫瘠、耐旱、稳定性较强的玉米品种,为玉米高产稳产奠定基础[1]。

2重视种子处理工作

科学选择玉米种后需要对选择玉米种子进行处理,首先,对种子进行晾晒,选择晴朗天气均匀摊铺晾晒玉米种,每间隔2 h翻动1次,保证晒种均匀,殺灭种子表皮病菌,降低种子含水量,确保种子后期吸水一致,有助于保证齐苗。其次,筛种。晒种时要做好筛种工作,清除颗粒不完整、瘪粒、含虫粒的玉米种,留下籽粒饱满的玉米种备用。再次,浸种。采用温汤浸种法,将玉米浸泡在50℃温水中8 h,每间隔2 h搅动1次,加快种子萌芽。最后,拌种。播种前1 d用25%三唑酮拌种,能够有效防止黑穗病等玉米病害,用多菌灵拌种,可预防干腐病及玉米丝黑穗病。此外,可直接选用经过包衣处理的种子,保证种子纯度>99%、净度>99%、发芽率>85%、水分<13%[2]。

3选地整地、施加基肥

土地是玉米生长的基础,虽然玉米生长对于土壤要求不高,但为保证后期玉米产量和质量,仍要做好选地工作。一般情况下,玉米和小麦、大豆、油菜等作物轮作最好,禁止在同一地块常年种植玉米。选地时,优选土壤肥沃、耕层深厚、疏松透气、保水保肥能力好、富含有机质的地块,同时要靠近水源地,保证后期灌水便利。选地后,需进行整地处理,利用拖拉机配套深松铲、凿型犁等松土农机具深松深翻土壤,深度控制在20 cm左右。亦可使用旋耕机松碎耕层土壤,旋耕后需要平整土地。需注意,在整地时需要确保土壤肥力,应施用基肥,通常情况下基肥应当占据玉米种植总肥量的65%左右,一般每667 hm2田地可施加腐熟有机肥1 500 kg、磷肥10 kg、钾肥10 kg、复合肥25 kg、尿素25 kg,提升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为后期玉米生长奠定条件。

4适时适期播种作业

在播种地膜玉米时,种植人员应科学确定播种时间,过早或过晚播种均会对玉米产量造成影响。通常情况下在每年4、5月份种植春玉米,夏玉米则应当延后1个月左右播种。以土壤温度稳定在10~15℃时播种为宜。地膜玉米播种时,推荐使用播种机并采用大垄宽窄行栽培模式,借助于播种机能够一次性完成播种,提高播种作业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在播种前需做好对播种、覆土、覆膜等装置的调试及检查工作,避免影响播种有效性。播种时,大垄垄底宽控制在90 cm左右、大垄上玉米窄行距控制在40 cm、宽行距控制在60 cm。此外,要结合品种特性、土壤墒情等因素控制好播种密度,早熟玉米品种每667 hm2地播种7 500~8 000株即可,中晚熟玉米品种每667 hm2地播种6500株即可。播种后进行双垄面全膜覆盖,膜边覆土严实,防止大风掀起地膜[3]。

5加强玉米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地膜玉米种植的关键工作,涉及到较多技术要点,具体如下:

5.1破膜放苗

地膜玉米播种后2周左右即可出苗,当幼苗长出2叶1心时需及时放苗,若遇寒潮则可适当延迟放苗,若遇高温则应在下午4点后再放苗。放苗时用铁丝钩在地膜上破口2 cm,而后将玉米苗放出膜外,最后使用土壤将膜口封严。

5.2查苗补缺

若土壤墒情差、降雨少,极易出现玉米缺苗现象,此时需使用同品种补种,补种后浇足水覆土即可。若因地下害虫危害导致缺苗,则可移苗补栽,或在相邻穴上留双苗,保证玉米种植密度。

5.3定苗去蘖

当玉米苗长出4片叶时,需及时定苗,定苗时应遵循去弱留壮的原则和要求,将弱苗、病苗去除,留下壮苗。若发现玉米苗存在分蘖现象,应在晴朗天气用手横向掰掉,实现壮苗培育。

5.4及早除草

地膜玉米种植时,膜下往往杂草丛生,大量杂草会与玉米植株争夺水分及养分,影响玉米植株生长。同时,杂草亦会为害虫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导致病虫害高发,因此,及时清除玉米田内的杂草至关重要。除草时,以前期封闭除草为主,后期及时除草为辅,当发现有杂草后,可抓一把细土将其盖住,几天后杂草就会死亡,然后将其清除即可。

5.5及时追肥

若缺肥会严重影响玉米生长速度,农户要结合植株生长情况及时追肥。一般情况下,在玉米定苗后即可追施攻秆肥,每667 hm2玉米田施加复合肥8~10 kg即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再追肥1次,每667 hm2玉米田追施复合肥10~20 kg即可。若叶片发黄,可配合施加尿素8 kg。追肥时以打洞施为宜,肥料和玉米根系间隔10 cm,施肥深度控制在10 cm左右。玉米进入吐丝期后,可喷施叶面肥,每667 hm2玉米田喷施0.1%三十烷醇10 g+磷酸二氢钾50g+水30 kg,每间隔7 d喷施1次,通常连续使用2次即可,促使籽粒饱满[4]。

5.6预防倒伏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期若遇到大风或暴雨,玉米植株极易出现倒伏现象,严重影响玉米生长,降低玉米产量,要提前做好培土工作,降低倒伏概率。若不慎倒伏,则可人工扶正,然后用脚踏实根部并培土,减少影响和损失。

5.7合理浇水

水分是玉米生长重要因素,缺水不利于植株生长。在地膜玉米种植模式下,地膜具备良好的保湿性,正常情况下可浇水2次,分别在大喇叭口期、吐丝期配合追肥浇水即可。若降雨过多,则要及时排水,避免引发涝灾。

5.8人工授粉

地膜玉米种植时,为降低秃尖、空秆概率,保证结实率,做好人工辅助授粉工作至关重要。一般应在玉米散粉后,选择晴朗天气上午用拉绳法摇攻雄穗,促使花粉散落,提高玉米植株授粉成功率。

6病虫害综合防治

地膜玉米种植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农户应明确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应用好病虫害防控措施,在防治过程中以日常预防为主,应用绿色综合技术实现对地膜玉米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6.1农业防治

地膜玉米病虫害农业防治技术如下:科学选种,优选高抗病性品种,并对种子进行晾晒、浸泡、拌药等处理,提高抗病力;合理选地整地,坚持轮作,深翻晾晒土壤,杀灭残留的虫卵和病菌;合理控制种植密度,保持田间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高度重视田间管理工作,包括除草、追肥、灌水等,保证玉米植株成长[5]。

6.2生物防治

地膜玉米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如下:天敌防治,在玉米田内释放并保护害虫的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对玉米螟、灰飞虱等均可起到良好的诱杀效果;借助苏云金杆菌等生物药剂同样能够达到病虫害防控效果,可有效防治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多种害虫。

6.3物理防治

地膜玉米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如下:种植人员可以在田间悬挂杀虫灯,可诱杀草地贪夜蛾、玉米螟;使用黄蓝板杀虫;此外,可以在田间设施黄板,利用害虫趋色性展开诱杀;糖醋液杀虫,将白酒、食醋、红糖、水、90%敌百虫晶体按1:3:6:10:1比例在盆内拌匀并放置在玉米田内,可诱杀金龟子等害虫。

6.4药剂防治

地膜玉米病虫害药剂防治技术如下:要科学选用药剂,优选广谱、低毒、高效、无残留、环保型药剂,严格控制好用药时间、方法、剂量,避免造成药物残留及农药污染的现象。当玉米感染大斑病时,可以使用50%多菌灵防治;

防治玉米锈病,可喷施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防治玉米蚜虫,可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可喷施90%晶体敌百虫2 000倍液。

7收获作业及秸秆还田

地膜玉米成熟需经历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3个时期,在完熟期收获玉米最为适宜,收获过早、过晚都会对玉米产量产生不良影响。应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收获作业,春玉米在9月上旬就能够收获,夏玉米在10月份上中旬收获。乳线完全消失、剩下5片绿色叶片时为最佳收获期。玉米在收获后不能立即堆积,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控制玉米水分,而后进行脱粒,然后再晾晒2~3 d即可入仓贮藏。

收获时,推荐使用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作业,借助于玉米联合收割机能够一次性完成玉米收获工作。若要采取还田的秸秆处理方式,要确保秸秆留茬高度≤10 cm、切碎长度≤10 cm、然后均匀抛撒田间,抛撒不均匀率应≤20%。

玉米秸秆还田,具有较多突出优势,研究表明,每667 hm2鲜玉米秸秆还田后,相当于施加了有机肥4 000 kg,显著减少了施肥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此外还能够有效避免由于焚烧秸秆产生的火灾安全隐患及生态环境问题,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时,要保证粉碎彻底,控制好还田量,一般情况下,每667 hm2还田400 kg左右为宜,过多、过少均会对下茬作物生长造成影响。同时,当玉米秸秆还田时,为减少土壤中病菌的繁殖和越冬基数,可每667 hm2玉米田撒施微生物菌肥50 kg。此外,玉米秸秆还田腐熟发酵时,会消耗一定的氮元素,如氮元素不足,则会影响下茬作物生长,因此要及时施加适量的尿素,一般每667 hm2玉米田撒施尿素15 kg即可,撒施尿素后可用旋耕机再耙1遍,便于玉米秸秆和尿素土壤充分均匀混合,满足秸秆發酵时对于氮元素的需求,加快秸秆腐熟分解速度。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正在发生病害的玉米秸秆,尤其是爆发黑穗病、玉米钻心虫的地块,则禁止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避免增加下茬作物病虫害发生概率[6]。

参考文献

[1]彭啸.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2):108.

[2]周晓明.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调研与探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5(22):109-110.

[3]刘玉红,高瑞红.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与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0):206.

[4]施汝金.马树镇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农民致富之友,2017(2):146.

[5]朱永骞,刘海庆,王帅,等.地膜玉米种植技术应用探索[J].南方农业,2021(8):66-67.

[6]白洁.地膜玉米种植技术要点及应用推广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6):44-45.

(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安定分队祁稼民)

猜你喜欢
玉米田秸秆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0-14 07:31:06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8:52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1-06 09:29:40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安全(2015年7期)2016-01-19 06:19:39
玉米田除草剂的那些事
营销界(2015年23期)2015-02-28 22:06:18
高温干旱下的夏播玉米田害虫防治?
营销界(2015年23期)2015-02-28 22:06:17
玉米田不同控释肥料效用研讨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