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审计委员会治理研究:开展现状、特点及优化

2023-12-27 03:19:04王安特
今日财富 2023年34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委员会现代化

王安特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知识、思想高地,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在对高校审计委员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高校内部审计治理新特点、新时代面临的新挑战及相关优化治理措施,为审计委员会建设视角下的高校内部审计改革提供参考。

一、现状分析

(一)文献综述

教育部于2022年2月修订并出台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提出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成立审计委员会,坚持党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党建引领,建立健全高校治理机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至此,党管审计战略落实到高校领域,对于发挥党纵览全局、强化高校审计的核心作用,切实行使审计监督、治理的职能,降低高校运行风险,提升高校治理效能,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国外早期的研究表明,作为文化独特且复杂的社会组织,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会对高校的职能及管理制度产生强烈的影响(Sporn B,1996),制度的改变对高校领导模式、战略制定意味着不确定性(Doyle T、Brady M,2018),这种不确定性会大大提高管理中的风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市场化   与全球化的阶段,高等院校也迎来了旺盛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是,其所面临的风险也在逐步增加,高校经济业务的多样化决定了其在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复杂性风险(刘红梅、许江波,2020)。随着外部环境变化,高校与外界之间、高校管理层之间的沟通在内部机构增生的情况下,既影响效率,又增加了成本(徐伟,2022),为高校管理带来了诸多风险。

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各项职能运行的保障机制,在高校运行过程中起着风险管控的作用(李亚鲁,2023),通过开展财务监督、政策落地跟踪、干部经济责任落实等工作,有效地应对外部监管(夏午宁、张键琦,2022),确保自身治理的有效性。在党中央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的政策背景下,高校党委审计委员的成立,是高校落实审计全覆盖、统筹内部审计资源、发挥党的作用的有效手段(汪宗亮、李娜,2020),也是高校内部审计体制改革、优化治理顶层设计、完善高校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孙居莲、周山,2022)。同时,党委审计委员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治理模式,也是强化高校审计、发挥国家审计服务教育领域作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切实推动实现国家良好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效机制的保障。

(二)我国高校审计委员会建设现状

依据调查显示,截止2023年6月底,在不完全统计的情况下,全国范围内有28个省市共101所高校已成立高校党委审计委员会,包含本科和高职院校。通过党委统领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审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高校内部审计相关制度,更好地发挥审计治理的作用,并以党委审计委员会名义召开审计会议,开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布置、总结等,党委审计委员会制度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性安排。

就委员会成立时间和会议召开情况看,各所高校举行的审计委员会工作会议基本能达到一年至少一次的频次,专门指导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如安徽阜阳师范大学2021年便召开三次党委审计委员会会议,多次强调审计作为一项制度性安排、常态化工作的重要性,深刻领悟中央决策的核心要义及精神,落实审计工作新模式、新要求;江西南昌大学2021-2022年两年内,召开四次审计委员会,先后通过《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审计整改工作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建设内部审计基础设施,指导审计工作具体开展。

审计委员会工作被视为党发挥治理职能的重要抓手。中共黄冈师范学院委员会把审计委员会作为学校党委在审计领域的重要决策议事机构,以便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学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共河北工业大学委员会将审计委员会职能确定为:确定高校审计工作方向和大局,强化审计顶层设计,为学校内部审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几乎是所有的高校在审计委员会工作规则中都把审计委员会认定为高校协调上下级审计工作部署、统筹安排审计资源的中心协调机构。高校管理层对党委审计委员会抱有极高的作用期待和价值预期。

二、高校审计委员会治理特点

中国式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具有高度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征程中,审计工作亦被赋予了新定位、新任务、新使命,新时代下审计治理也具有了新特点。高校党委审计委员会作为审计治理在高校治理中的具体表现,从体制主体上和组织主体上都呈现出了属于高校内部审计领导机构的特点。

(一)政治领导

党委审计委员会是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产生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审计治理机构。高校审计委员会的成立,使得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由原本的行政管理模式转为党政引领模式,从身份立场而言,党委审计委员会的存在,使得高校内部审计在角色定位上多了一层政治身份。不同于行政管理模式,党委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是属于贯彻落实党组织治理方针、实现国家政策在高校审计领域具体落地的工作,在政治站位上,较之审计委员会成立前,更能坚持和推动党对高校审计工作的领导作用,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把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贯彻落实到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二)党内治理

党委审计委员会下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在审计内容上呈现出明显的党内治理的特征,也即审计内容除了财务监督、风险防控及各类审计事务之外,党管审计模式下,审计治理内容还拓宽至反腐倡廉、依法治校及高校人员作风建设等方面。在内容上高度体现了党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革命的特点。通过党委审计委员会这一整合中心,使得高校治理的范围得到最大程度的拓宽,在治理深度上实现内容规范、形式合法、从严治党的目的。通过党委领导审计工作,更好地站在“两个维护”的高度把握审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也使党管审计工作不仅在体制上实现转变,更重要的是将其作用落到实处,落到一线工作中。同时,审计内容与党内治理重叠,同样也是高校审计工作成為实现党的统一领导,扎实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自我治理、自我完善体系建设的内在需求。

(三)审计协同

党委审计委员会作为高校内部的党委机构之一,在三大审计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能很好地起到统筹、协同的作用,上与国家审计及高校领域政策法规接洽,通过上级指导,在高校内部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下与高校内部各业务环节治理接轨,在全面详细了解自身业务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审计工作;向外起到更好地与社会审计机构进行有效沟通协调的作用。审计委员会的存在,为三大审计体系具体在高校开展的协同治理提供了一个核心,在党委审计委员会的统筹协同下,三大审计体系边界壁垒逐渐淡化,内部审计外部化,外部审计内部化,三者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并互相渗透,充分发挥党委审计委员会在高校内部治理的“高位推动”作用,实现监督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四)强化整治

在审计整改方面,党委审计委员会将审计治理结果,通过与高校内部其他监管职能部门,如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视巡察等机构协作配合,通过多部门联动式的审计跟踪整改,扩大审计线上人员力量,强化整改、整治的切实落地。尤其关注审计整改过程对高校带来的不同影响,由单一的审计问题整改,提升为高校治理的改进,进一步提升了审计综合整治的力度和效果,拓宽了审计成果在高校管理、治理的应用广度。同时,就审计过程问题产生的根源,党委审计委员会立足于政治高度对其进行剖析,更加准确、更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背后的内生性原因进行剖析,发扬审计“啄木鸟”精神,落实“治已病,防未病”的审计威慑作用,更好地做实审计工作的后半篇文章,发挥以审促改、以审促建、以审促治的作用,实现高校审计治理的全过程闭环。

(五)创新理念

党委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发挥党政监督作用的重要制度,其在审计理念上具有新时代下的创新特点。就独立性而言,党委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基于特殊的站位,独立性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审计观念更具有整体性,在高质量推动审计治理全覆盖、强化审计治理全过程闭环方面,以审计战略思维统筹工作,协同治理,实现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为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审计目的紧紧围绕高校权力的规范运行和责任的具体落实,切实发挥审计的“经济卫士”功能。新时期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同时揭示学校运行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基于党政领导,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战略转型。

新时期下党委审计委员会领导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呈现出从单纯的经济运行监督向注重高校发展、重大决策管理及党内高效治理等战略性审计转变,从问题导向审计向全过程跟踪、落实整改审计转变,从单一的行政审计向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多部门协同作战格局转变的典型特征,也是在中国式现代化高速发展过程中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内部审计治理的特征。

三、高校审计委员会治理模式挑战及优化

在党委审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保证高等院校组织健康运行的中国式治理方式,在体制上具有明显的政治优势。但在高校开展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代高校党委审计委员会治理挑战

1.内部审计智能化程度低

教育部将内部审计信息化作为教育审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面对庞大的教育信息数据和审计技术手段的变革,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但从高等院校信息化审计发展的具体实践来看,高校信息化审计的发展较为滞后,智能化程度低,大数据审计观念不够深入,加之审计手段和方法应用的落后,都成为了掣肘高等院校内部审计治理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尤其是在党中央多次强调“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指引下,教育领域集成的信息化管理,高校内部审计理所应当的要成为智能审计的先行者。党委审计领导的内部审计,在体制上具有一定领先性,但仍需要结合信息化手段变革内部审计方式方法,仍然需要积极探索构建“党建引领+智能驱动”的内部审计现代化治理模式,将智能审计作为推动高等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另一重要内驱力。

2.治理成果应用程度低

就从审计成果的具体应用落实看,党委领导下的多部门联动审计成果整改机制,的确对提升审计治理效果,扩大审计治理影响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在审计成果的应用程度上还存在不足,单纯的“以审促改,以改强治”模式在日益提高的高校内部治理需求下,作用略显单薄。内部审计的审计整改对于高校治理过程的漏洞或需要改进提升的环节,其作用不应当只是解决问题而已,通过问题梳理制度,通过问题回馈治理,通过问题规避风险等也应当通过审计予以体现。缺少系统性地深入分析整改内容,对比发展过程中的治理问题,极其容易带来高校管理上的过失。因此高等院校亟需探索一种能够系统性、立体式对治理成果进行综合应用的机制,以提高审计成果的应用效能。

(二)高校党委审计委员会治理模式优化建议

1.积极探索党委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智能驱动新模式

通过在高校构建“党建引领+智能驱动”的内部审计现代化治理模式,在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政治方向正确、意见内容权威的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审计开展过程中的手段提质提效,构建过程智能化的审计,实现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落地的全链条审计过程效能提升。因此,高等院校需要建立智能化的审计平台,或者打通高校各职能部门信息接口,汇总包括业务类数据、行政类数据、财务数据在内的数据融通,形成数据关联,开展以业务数据为基础的大数据审计,实现审计监管全覆盖。

2.建立健全审计治理全过程成果智库

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建立分类智库,如法规库、风险库、整改库等,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独特的政治身份,高效立体式地利用审计全过程成果,推广审计成果,实现治理成果的深化应用。建立智库的目的是通过智库推广,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同时,让高校内部各部门通过审计整改了解业务风险;通过梳理风险,规范高校内部各类业务运行;通过审计整改指导业务工作,边整改边提升,在审计整改中提高对未来业务风险的规范管理。

(作者单位: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廳一般课题“审计监督全覆盖下审计委员会对高校内部审计作用的研究(Y20225024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委员会现代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 09:48:22
边疆治理现代化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跟踪导练(五)(2)
编辑委员会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指导委员会]
大经贸(2009年5期)2009-08-06 1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