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彦宁 王郁池 张浩钰 闫瑞
2023 年9 月17 日至10 月6 日,第三届江苏省老年人智能手机运用大赛火热进行,着力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水平和身处智能时代的幸福感。
随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手机以极快的速度融入日常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被悄然重塑。对“网生代”年轻人来说,玩手机似乎是种“有手就会”的能力,但年轻人日常使用的手机支付、APP 下载、网上挂号等智能手机操作,却困扰着相当一部分屏幕外紧跟时代的老年人。
为了让更多的老年人用得上、愿意用、用得好智能技术,近年,长三角各地兴起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热潮,不同部门和社会组织牵头举办手机教学课,甚至定下“一年1000场”“一年5 万人”的具体指标,以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哪些老年人愿意报名参加手机使用培训和手机使用竞赛?他们为何选择这样的形式再次踏上“求学”之路?培训式、竞赛式的学习是否真的能够帮助他们融入智能时代?
问题没有得到确切解答。但能够确定的是,智能时代的老年人在“谁是手机达人”与“能否成为手机达人”之间,表达出“想要成为手机达人”的迫切心愿。
2022 年10 月4 日,江苏省第二届“老年达人”运用智能技术大赛在全省范围内开赛,比赛涉及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全方面,如购物、聊天、点外卖等。参赛选手的年龄都在60 岁以上,与刻板印象不同的是,比赛过程中,他们在智能手机的操作上展示出了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优良的协作精神。
南通市代表队是江苏省第一届“老年达人”运用智能技术大赛冠军,作为其中一员,62 岁的薛凤鸣说:“当时我的观点就是说要去拿冠军,(我是)冲着冠军去的。”
薛凤鸣是南通市老年大学实用型智能家居课的老师,平时酷爱研究前沿智能产品,是“玩手机”的佼佼者。为了这场比赛,薛凤鸣花费20 天时间做准备,不仅练习双手打字,还学习语音输入法。发现抢答题“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的规则后,他借用不同的抢答器训练手速。后来,薛凤鸣帮助南通队“拿下”四分之一的抢答题。
第二届“老年达人”运用智能技术大赛冠军——宿迁市代表队的叶松不逞多让。叶松在老年大学歌舞团工作,2011 年,他买了第一部智能手机,此后不断琢磨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赛前,他钻研题库中1000 多道模拟题,前后练习6 遍,并且安排队员分工负责抢答题、操作实务题和必答题,充分发挥队伍优势,如愿夺冠。
对参赛的老年人来说,比赛的胜利离不开有针对的准备,但也离不开平时扎实的“基本功”——他们大多是智能手机的“老用户”了。但和电视台演播室灯光下摩拳擦掌、过关斩将的老年人不同的是,现实生活中,更多的老年人苦恼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基础操作,更遑论成为“手机达人”。
“就拿最简单的打字来说,尽管市面上已经有拼音、五笔、语音转文字等多种输入方式,但各有各的难处。”叶松直言,他的周围有近一半的老人只会使用微信语音、视频通话的功能,有的能够进行手机支付,还有20%的老人几乎完全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这大部分是70岁以上的老人,“老年人拼音不好,打字存在困难,最简单常用的是语音转文字,但是普通话不标准,转换不准确,错别字多。”叶松认为,提高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能力,切实可行的方式是加强手机使用课程培训。
“比赛是一种推广的形式,不是最终手段。”薛凤鸣说,鼓励更多老年人加入智能技术普及培训的行列,才能让更多老年人使用好智能技术,“我现在60 多岁了,但是我的心态还很年轻,我们也想玩转智能设备。”
当智能技术与生存需求环环相扣,老年人与智能社会之间的距离便被极大缩短。面对一道道“数字鸿沟”,他们迫切表达出“我们也想成为手机达人”的“求学”之心。
“不容易学会,还容易忘记”,是70 岁的吴新留的直观感受。大多数时间里,吴新留与子女分开居住,对他而言,依靠子女的教学很容易陷入时间差的困境,“有时候想着有什么要问的,当时明白了,过会儿又忘了。”
由于手机培训课程的数量较少,大部分老人依赖于子女及孙辈的指导。2023年,“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各地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回收的3035 份有效问卷中,95.19%的受访者有过教父母、祖辈或其他长辈使用电子产品的经历,其中91.86%的受访者曾在放假回家时指导长辈使用手机。
使用智能设备对大多数成长于新兴技术飞速发展阶段的一代人来说不算难题,但他们是否有时间、精力去指导长辈如何使用智能设备?长辈们是否能够听得懂、学得会?
“小孩教完了,我一会就忘了,再叫他教,他都烦了。”考虑到子女的学业与工作,大多数老年人习惯于将遇到的问题集中提出,这种方式确实能够解决问题,但更多时候,他们处于一个无法及时提问的状态。有时,子女面对长辈某些具体的需求,如清除内存、下载软件等等,往往采取代为操作的方式,致使长辈很难学会复杂的技能。
种种因素下,手机培训课的专业老师成了老年人更乐于求助的对象。“老人们对手机培训课相当配合,而且态度非常积极,线下的参与度也很高。”李亮是江苏悦心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的手机培训课老师,在他眼里,老年人并非排斥尝试新技术,而是只要有机会,他们非常乐意继续学习,“想上手机课的老人非常多,爆满的状态。”
对独居老人来说,手机培训课已经超出了指导本身,培训老师与学员的互动成了一种难以替代的关怀。作为手机培训课老师,贾荚莹曾与长期独居的姜奶奶接触过。有次,姜奶奶买早餐时错输金额,多付了1100元。贾荚莹帮姜奶奶报警、与商家沟通,最后终于把钱“追”了回来。“老人最容易忽视的就是支付问题,姜奶奶现在什么事都找我。”贾荚莹说。
智能手机的基础操作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学习和培训中,潜移默化降低了老年人在智能时代的陌生感和挫折感。“我们希望将老人都集中起来,像教孩子那样一点点教,这样效果可能好一点。”叶松说,绝大多数老年人非常需要和渴望得到手机操作培训,这不仅仅局限于“子女参与”,他们还需要更全面、更深入的教学。
2021 年10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制定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旨在推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江苏省老龄办主任周亮强调,一方面,要保证老年人看病、出行、支付、办事等高频生活事项不受智能技术运用的影响,要让老年人经常接触的智能产品更加“适老化”,努力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生活得安心、舒心;另一方面,对于有一定意愿和基础的老年人,要尽量教会他们使用必要的智能产品,让他们跟上时代步伐,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快乐。
出于此种考虑,江苏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行动”。实际操作中,社区组织志愿者队伍或寻找养老产业公司,邀请专业的培训人员帮助老年人解决手机使用问题。
据了解,手机培训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智能手机的基础操作,如微信聊天、预约挂号、手机支付、网约车出行等与老年人常用生活场景相关的应用培训;二是反诈宣传与科普;三是答疑解惑,对个性问题进行“一对一”指导。
李亮负责的社区中,80%的老年人报名参加了手机培训课。经过两三年的授课,李亮摸索出一套授课逻辑。由于是大班教学,45 分钟的课程内容很难适配所有学员,所以他按照从简单到复杂操作的顺序授课,老年人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内容。更多时候,李亮把精力集中于课后的“一对一”指导上,甚至会现场出考题,“有些老人上完课之后想打车回家,我立马去教他,效果立竿见影。”
陈秀根是南京市高淳区联溪村的老党员,学会智能手机的基本操作后,他特意学习“学习强国”APP 的用法,以了解国家大事。家住南京市秦淮区蓝旗社区的刘美萍积极参与智能手机培训,掌握网络挂号、网上打车的操作后,她说:“我现在也是个时髦的老年人。”
现代科技深刻改变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方式,让他们的选择更为多元。随着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工作的开展,老年人拍摄短视频的需求正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社交媒体平台常常出现老年人拍摄发布的短视频。李亮表示:“有些老人还会询问如何分屏操作微信、如何屏蔽他人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的内容。”
老年人“能否成为手机达人”之问的背后,是他们对有机会参加手机培训课、有人耐心解答问题的殷切希望,也是感受智能时代带来的便利与实惠,并成为科技应用达人的美好愿景。
助力老年人更好地使用智能技术,跨越“数字鸿沟”,政府、志愿者团队和行业专家都需要紧密配合。对此,培训老师提出了展望。贾荚莹说:“最好的培训方式是小课形式,比如10 人以内,带每一个老人都进行一遍实操。”李亮表示,一方面可以举办手机技能使用的比赛,调动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创建群聊,请专人在群里回答老人的问题,甚至可以上门服务,一对一帮助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