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与对策探索

2023-12-27 18:33:01赵连洁李采鸿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11期
关键词:四平市黑土地保护性

赵连洁,李采鸿

(四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吉林 四平 136000)

0 引言

黑土地是保障粮食安全饭碗田,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是国之大者,对粮食安全战略、生态安全战略、农民增收致富意义深刻。自20世纪开垦以来不合理农业耕作等方式导致东北黑土层平均厚度下降至20~30 cm,黑土地退化、肥力透支、薄瘦硬等已成为威胁粮食生态安全重要问题。为积极破解黑土地保护利用难题,四平市高度重视,顶层设计相关政策,多措并举持续加大黑土地保护利用力度,在黑土地保护利用中积累大量丰富经验并取得显著成效[1-2]。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梨树模式”予以充分肯定,要求认真总结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3-4]。那么,如何创新“梨树模式”,持续为黑土地保护利用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成为摆在四平市各级部门特别是农业战线人员面前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1 四平市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

1.1 基本现状

四平市作为东北黑土区核心区域,素有东北粮仓之美称,玉米单产稳居全国前列。四平市上下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铸牢粮食安全责任,忠诚践行习总书记视察四平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畅通保护利用黑土地难点堵点淤点,综合施策打好政策、机制和推广组合拳,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独具特色取得瞩目成就。经过多年努力,全市现有农田56.67万hm2中黑土地占比近90%,黑土耕地有机质、土壤厚度质量等级和产量明显提升,“梨树模式”经探索创新提档升级并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辐射吉辽黑蒙4省示范推广533.33万hm2以上,黑土地保护立法填补地方立法空白、率先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等经验做法全国全省推广,2021年四平推广黑土地保护利用新模式列入国务院表扬名单,成为全国典范[5-6]。

1.2 主要做法

1.2.1 扛稳政治责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市政府层面统筹成立黑土地保护利用领导小组,将黑土地保护利用列入各级考核重要指标强力推进,构建党委政府主导、市县乡村各司其责、上下部门联动、新型经营主体等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长效保护机制框架,层层压紧压实责任链条,齐力打赢黑土地保护利用攻坚战。率先针对黑土地保护工作进行立法,建立健全田长制、考核评价制、督查制等机制,出台《四平市黑土地保护条例》填补地方立法空白。制定《黑土地保护推进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创新黑土地保护多元化投入机制,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试探引导性基金方式,确保保护利用研发等支撑性工作顺利开展,实现保护利用新突破。完善责任联动机制,以《黑土地保护专项监督工作实施方案》为抓手,常态化持续推进五化工作法,紧扣10个方面65个监督任务清单4个关键点进行纵深监督,督促各层面争当黑土地保护利用践行者推广者。

1.2.2 持续提质扩面,典型示范加速推广

多措并举耕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黑土地保护关键技术攻关、示范推广与拓展应用。以“梨树模式”为代表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脱颖而出响誉全国,促进形成以“梨树模式”2.0版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多种粪肥堆沤还田等升级模式、以保护性农机具为主导产品的中国北方农机城样本、以保护性耕作覆盖面秸秆覆盖率全省前列的双辽耕作推广样板等众多可复制推广的四平经验,作为黑土地保护利用新模式范本被国务院点名表扬[7]。创建综合示范区,规模连片、规范行距、智慧种植、产销统筹,力争推进“梨树模式”适宜区域黑土地保护技术实现100%全覆盖,辐射带动吉林省15个县整体推进,46个县市区推广218.87万hm2、东北四省101个示范基地示范推广333.33万hm2。

1.2.3 打造科研高地,协同作战技术攻关

搭建黑土地保护利用研发、推广与装备体系,连续举办八届梨树“黑土地论坛”,建立并依托国家黑土地保护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中国黑土地博物馆、吉林梨树黑土地学院、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等创新平台,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黑土粮仓等会战,建设万亩级黑土地保护核心示范基地,增强作业数量、质量监测,推进信息化远程电子监测覆盖,确保作业质量和数据真实,实现农业生产全程可追溯。

1.2.4 合理利用资源,推进可持续再生利用

合理利用区域内黑土耕地资源,促进有机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组织开展黑土地退化耕地治理,加快探索土壤改良培肥有效模式,提高黑土地生态经济社会价值[8-9]。充分发挥黑土地资源优势,成功打造全国玉米全产业链发展新标杆,建成国内最大的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四平玉米绿色生态被受国人追捧成为消费者优中选优品牌,精准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促进黑土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四平市被授予中国优质玉米之都。

1.3 “梨树模式”典型案例分析

“梨树模式”是现阶段国内最为先进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是对黑土地保护最为简单直接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最易被接受的秸秆还田方式。其核心是玉米秸秆覆盖,其本质是多覆盖少动土、多还田留田,其标志是少耕免耕,其优势是作物长势好、抗风水蚀作用明显、土壤肥力抗旱能力显著提高。“梨树模式”可概括为两套体系:以免耕播种施肥喷施除草剂、防虫防病、收获秸秆覆盖还田为核心的“技术体系”;以政府、农民、专家等五位一体为互动模式的“工作体系”。“梨树模式”经过近20年因地制宜探索实践,迅速创新提档升级,实现高质高效发展。

“梨树模式”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建立并依托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中国农业大学实验示范基地等平台,打造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研发国内首台免耕播种机,成功解决保护性耕作关键配套机械问题,为技术大规模推广提供可能性;构建、示范、推广、普及梨树黑土地论坛为标志的新式耕作技术体系;以梨树黑土地保护利用院士工作站为核心建立专家技术团队,率先在国内解决黑土区土壤退化、衍生环境等棘手问题。从2007年第一块15 hm2高家试验田最初起步,到2023年全域计划实施保护性耕作20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90%以上实现质量齐升突破;从2011年筹建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研究推出秸秆覆盖少耕免耕多种技术模式,到“梨树模式”2016年全国闻名、2018年成为吉林省地方标准、2019年纳入国家黑土地行动计划,“梨树模式”从初步成型到日趋完善;从2020年习总书记高度肯定,到现代生产单元升级版、“5+5+X”拓展版,“梨树模式”从无到有再到快速发展,为实现粮食持续稳产高产提供保障。根据多年实验数据,连续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使土壤蓄水量大幅提升相当于增加40~50 mm降水,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减少化肥使用量20%左右,耕层有机质含量增加15%~20%,蚯蚓数量60~100条/m2是常规垄作10多倍,平均增产5%~10%,节约生产成本1 000~1 400元。

2 四平市黑土地保护利用面临制约因素与瓶颈问题

2.1 黑土地保护利用缺乏内生动力

四平市黑土地保护成效显著,黑土地退化流失等势头得以明显遏制。但由于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部分农民观念陈旧跟不上新时代步伐,难以改变传统只管种、不管养耕作方式,过度依赖化肥农药、除草剂,不愿尝试保护性耕作“懒汉田”;加之农村空心化年轻劳动力流失,土地流转普遍,部分土地直接经营主体租期不稳定、追求短期利润,害怕保护性耕作增加投入成本、增收增效不明显,高强度开发利用土地,导致黑土地瘦薄硬等突出问题仍未得到深入解决。

2.2 黑土地保护利用顶层设计尚有改进空间

近几年,黑土地保护利用方面机制越发健全完善,很大程度上促进黑土地保护利用有效开展。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种植者保护耕地质量、养殖者合理处理粪污等法定主体责任界定不清不实,秸秆离田造成黑土流失等问题,顶层设计考虑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推广应用措施较多、考虑黑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较少等倾向,导致虽然建立黑土地保护机制、但实际难以长效执行等问题。

2.3 黑土地保护利用关键技术研发水平不高

一方面,各级地方财政经费紧张配套资金不足,黑土地保护关键技术依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研发黑土地保护利用关键技术特别是关键农机具专项资金少,难以支撑深入研发特别是智能机械研发、改进及试验;另一方面,缺少黑土地保护利用专业人才资源,四平本域内学府研究机构少、关键科技创新人才少,特别是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关键农机具、智能化农业机械尖端研发人才十分匮乏。

2.4 黑土地保护利用相关技术融合度仍不够

目前,农村仍有部分土地经营分散、集约程度规模不够,大型农业机械无法进地,难以采取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相关技术模式,影响黑土地保护效果;另一方面,农艺农机融合技术性人才缺少,导致农艺农机两层皮现象经常出现;农业综合型人才较少,既懂农艺又懂畜牧的人才稀少,例如,在种养结合等保护与利用可能产生冲突,合理养殖业布局、消纳粪污、利用处置秸秆等方面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3 黑土地保护利用对策与建议

3.1 强化政治责任

扛稳粮食生态安全新时代重任,四平市全面提升对黑土地保护利用重要性认识,进一步夯实市级牵总、县级负责、主体实施机制基础,汇集相关职能部门、农业农机畜牧机构等主体力量,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作用发挥,建立定期调度、督促检查、考核评估机制,充分发挥上下联动、横向贯通保护利用体系作用。持续强化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监督执法,依法依规对非农建设占用黑土地优质耕地资源、盗挖滥挖黑土耕地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筑牢黑土地保护利用监督屏障。2023年打造50个提升现代农业生产单元,推广34.67万hm2保护性耕作技术,提级新建2.13万hm2高标准农田,创建国家级整区域高标准农田试点县,促进黑土地实现可持续利用。

3.2 强化内生动力

有效破解实施主体认识程度不够、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等推广难题,通过多渠道组织培训传授黑土地保护技术,多角度宣传保护性耕作价值,教育引导实施主体主动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探索土地承包流转、全程托管规模化,积极培育发展多元化服务主体;增加大型农业机械装备特别是智能化农机装备购置补贴目录,鼓励购置用于保护性耕作大型农业机械[8]。努力打造黑土地保护利用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大力度引才留才,创新人才专项激励制度,着力提高复合型融合型人才待遇,鼓励基层黑土地实践者勇于创新大胆创新,深入拓展“5+5+X”梨树模式升级版示范推广。

3.3 强化顶层设计

进一步明晰黑土地保护利用边界,将黑土耕地全部纳入耕地保护红线、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所有地块逐步上图入库严格进行特殊保护。立足市情全盘考虑乡村振兴需要、黑土耕地保护利用需求、未来农村人口趋势等因素,严控城镇化建设,禁止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等非农耕地占用开发利用。建议依法依规将相关转移支付、中央省级预内资金用于黑土地保护,加大对轮作休耕、深松整地、畜禽粪污资源利用、秸秆离田补贴等涉黑土地保护类资金整合力度,将耕地地力补贴等直接与黑土地保护考核结果挂钩,对符合标准黑土地保护经营主体给予一定比例奖补,取消秸秆打包离田补贴、建立秸秆碎混还田和覆盖还田等相关补贴政策,试探高标准农田专用债券,确保黑土地保护利用资金落实到位,不断完善黑土地保护利用投入保障机制。

3.4 强化科技攻关

进一步加强黑土地保护科技攻关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针对黑土地保护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打破专业壁垒,补链强链努力提升科技攻关集聚效应[10]。加快相关重大科技成果遴选与培育力度,完善关健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模式,与时俱进满足多元化农机装备研发与推广需求,推动专项成果落地见效。加强产学研推协同创新,柔性引进国内省级专家,凝聚四平市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农机农艺部门等各方创新力量,汇聚区域协同、攻关跨界联合攻关黑土地保护利用4个关键核心专项研究,积极打造农机化推广创新示范平台,构建现代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新样板,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智能化农机产业提档升级,促进农机农艺融合集成应用,形成智能农业机械、数字化农业机械等为核心的黑土地保护利用科技支撑系统解决方案。强化黑土地保护利用平台、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建立合力攻关的有效机制。

3.5 强化深度融合

促进黑土地保护生态链产业链协同发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重点打造具有本域特色及高附加值的有机农产品,通过精品品牌效应提升农业产值。加大黑土地保护先进农艺技术、适宜智能农业机械的示范推广力度,推动黑土地保护相关融合技术人员服务重心下移,与社与农与企联系及时了解需求,及时到村到田到地技术推广与指导,面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耕作技术服务和配套农机具使用指导,引导技术人员通过手机APP在线开展技术普及等服务促进黑土地保护先进适用技术到田到户;积极破解保护与利用冲突问题,通过扩大轮作等手段降低黑土地资源利用强度[9-10]。推动黑土地保护利用配套技术推广与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新技术深度融合,做大做强市县两级信息网络,促进网络信息同步更新。

4 结语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新时代黑土地保护与利用作为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势将从上至下得到更加重视。而以“梨树模式”为代表的四平市黑土地保护利用可复制可推广能落地的技术模式,正是符合这一新时代特征产物,是来源于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适宜于东北黑土区域扩散性示范推广的集政策机制、技术机制、推广机制等为一体的优秀典型范本,对于可持续发展东北四省黑土地保护与利用作用巨大。未来四平市给出的系统解决方案必将以更加开放共享共赢姿态,凭借工业4.0科技进步带来数字化智能化万物互联东风,通过更加健全完善体系、前瞻性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强有力规范举措、技术集成攻关、深度技术融合等实施,为更多中国饭碗装上中国自己种的粮食贡献四平力量。

猜你喜欢
四平市黑土地保护性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Change and constancy: Reflections o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Western Literary Classics
2017年春季四平市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农业与技术(2018年4期)2018-06-23 09:16:56
黑土地上稻花香
小学科学(2017年5期)2017-05-26 18:24:37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新农业(2016年15期)2016-08-16 03:40:48
阿荣旗保护黑土地的做法
现代农业(2016年4期)2016-02-28 18:42:26
四平市女性体育人口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四平市城市化与住房市场发展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