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研究

2023-12-27 11:37:23朱瑞雪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马克思劳动

朱瑞雪

马克思指出: “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1]突出了劳动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可替代性。习近平指出“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2]说明了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统一。马克思的劳动教育思想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指导意义,要想实现人民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不得不关注劳动教育的时代意义。

一、 马克思的劳动教育思想

马克思的劳动教育思想来自他对劳动本质的确切认识。结合19 世纪社会背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着眼于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目标,马克思对劳动教育做了相关阐述。

(一)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

劳动教育是劳动与教育的双向结合。关于劳动的论述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整性的重要因素,劳动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基石,而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活动,缺乏教育的人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所以劳动应与教育相结合。19 世纪,无产阶级沦为有产者的雇佣工,无法正常的接受教育,而在资产阶级中上阶层,儿童们只接受理论知识的教育而不进行劳动。马克思尖锐的批评离开劳动的实践性而进行的教育只是纸上谈兵罢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劳动教育的目的

马克思提出了劳动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劳动是获取物质资料的手段,首要解决的是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之后,人们开始从事能发挥自我意志的更高阶段劳动,以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就是劳动教育的首要任务。马克思认为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工人领会个体自由、自觉本性的内涵和意义。在和自然界、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人才能进一步挖掘并开发自身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并享受过程中的快乐与成就,逐步的、完全自主的、充分满足的占有自己的本质。

(三)劳动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马克思看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劳与教结合的过程中可以“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3]人们在从事社会生产的时候要坚持生产与教育相结合。劳动教育不仅能使生产过程更加规范高效,更重要的是会激发劳动者的责任感、道德感,唤醒自己的类意识,提高对自身本质的认知。通过将劳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才能将藏在人类身体深处的各种潜能激发出来。

二、 劳动教育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要求新时代劳动者也要拥有更高劳动素质。因此,加强劳动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具有更高劳动觉悟、更强劳动能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一)劳动教育是提升人民劳动觉悟的必要手段

在劳动教育中人们的劳动觉悟不断提高。劳动教育让人们对于新时代的生产关系与劳动关系、分工与合作关系、个人与集体关系有进一步认识,劳动者在明白劳动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上能更切实的感受到劳动的伟大意义,培养起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认同感和现实情怀。

中华民族是具有光辉劳动传统和创造性劳动成果的民族。在新的时代征程中我们更应该接续奋进,“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4]

(二)劳动教育给人民植入实现幸福的行动基因

劳动教育能增强人民创造美好、实现幸福生活的能力。劳动者只有在劳动中个人价值和个性才能不断得以彰显和发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人,不劳动就想实现幸福生活就像没有扎根土地的果树妄想结满硕果一样是根本不可能的。通过劳动教育锻炼和提升人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真真切切地劳动活动中感受挥洒汗水、收获成果的喜悦,既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又为自身的发展、幸福生活的实现植入了行动基因。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指出人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并且他强调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第一,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出从事不同劳动活动的全面人才,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共同发展。第二,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发挥能动性和主体性,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第三,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劳动教育能够不断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全面占有自身本质和全部社会关系,实现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

三、 劳动教育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

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下,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育人的要求下,劳动教育就不得不引起各方重视,它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劳动托起中国梦、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认识论层面:体现把握综合育人的内容导向

1.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把一切教育内容联系在一起。习近平强调,要构建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育体系。即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要注意整体性、全面性、协调性。“劳动联结着人的全面发展内容。因此,劳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统领意义。”[5]劳动教育更重视学生进行思维开发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而这些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也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影响。

2.探索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拓展“以劳育人”的广度和深度,推进五育并举、融合发展。劳动教育对于德、智、体、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劳动中人们既要挥洒汗水也要思考研究,使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得到进一步开发,在辛勤付出的过程中他们更能培养出美好的品质,并且真正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因此,要处理好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各项学科的内容中,贯穿大中小学不同学习阶段。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劳动教育,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形成综合育人新局面。

(二) 方法论层面:体现开展协同育人的形式要求

1.明确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同分工

家庭是最基本的活动场所,学校是接受理论的主阵地,社会是进行实践考验的成长单元,这三者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首先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注重生活教育,帮助人们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其次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重视集体教育,以集体的团结实现全体人民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最后发挥社会的支持作用,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并深化对理论的认识。

2.加强主体间的有效合作

家庭、学校、社会在劳动教育中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生活教育是基础,能直接影响学校和社会实施教育的效果。学校是主阵地,处于中间环节,会直接影响教育实施的总体效果。社会是以最现实方式实施劳动教育,以实际成果来说明事实。总而言之,三个主体发挥作用的手段和环境各不相同,任何一方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都缺一不可,要把握其内在关联,将它们看成相互促进的协同整体,这样才能形成劳动教育长效合作、不断完善的整体机制。

四、结语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马克思的劳动教育思想意义深刻,有利于我们改变对劳动教育的固有看法,提升人民精神境界,在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劳动教育体系、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马克思劳动
共同富裕
经济(2022年11期)2022-11-05 08:25:06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02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28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