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灾精神,增强人民福祉

2023-12-27 11:37:23朱馨薇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1期
关键词:抗灾谱系救灾

朱馨薇

近代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新中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灾难中站起来的,这种灾难既有西方的入侵、内部的腐朽、也有自然的挑战。在与自然灾害的博弈中,孕育出了一系列的抗灾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迸发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前,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减灾、抗灾的具体研究较多,尤其自然科学领域成果丰硕,相对的人文社科领域稍显单薄,尤其是抗灾精神研究较少,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抗灾精神的探析。本文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视角探讨抗灾精神内涵及其启示。

一、历史的记忆

从建党100 多年的历史来看,无论是过去的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乃至今天的改革开放时期,自然灾害总是频现其间。

根据地建设时期,河患、干旱、洪水、蝗灾、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生,加以根据地主要集中在乡村、山区等自然环境恶劣区域,防灾、抗灾成为根据地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逐渐形成了党政军民全体参与经济生产建设的减灾新模式,既战胜了自然灾害,又为革命积累了丰厚的物质基础。[1]更重要的是孕育了抗灾防灾的精神瑰宝,如南泥湾精神等,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灾难中挺起胸膛。

上世纪50 年代,王震将军率领复原士兵来到北大荒,将昔日荒原变成了富饶的北大仓,书写了另一个历史奇迹,孕育了影响甚远的北大荒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乘风破浪,负重前行。

太行山麓悬崖峭壁上一条70.6 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是上世纪60 年代十万林县人民苦战十年创造的人间奇迹,是河南林县人几千年与干旱作斗争的杰作,她既是一条渠,又是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今天,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又一硕果。

20 世纪50 年代末,“风沙紧逼北京城”,因此,国家规划在河北最北端的塞罕坝建一座大型林场,60 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塞罕坝的林场建设者在党的领导下,从一棵树到一片“海”,在荒漠沙地上筑起绿色天幕的人间奇迹。如今的塞罕坝风景秀丽,生物多样性愈加丰富,成为天然的动植物物种基因库。塞罕坝精神是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2]

1998 年长江流域洪水史上罕见,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广大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抗击洪水特殊战争,[3]逐渐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抗洪精神,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又一硕果。

2003 年“非典”和2020 年以来的“新冠”疫情都是令人谈虎色变的急性传染病,在战胜两次疫情过程中,统一指挥,军民一体,全国人民力量凝成一股绳,最终取得了胜利。其间产生的抗击“非典”精神,“抗疫”精神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心中,化作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的强劲足音,是我们前进的精神动力。[4]

2008 年汶川8.0 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特大地震灾害,党中央率领全国军民立刻挥师汶川,拯救生命,发动了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救灾中也涌现了无数的感人事迹,给灾难中的人们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在全国军民一条心的努力下,最终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是从灾难中站起来的国度,也因此形成了坚强的中华民族品格。今天,自然灾害仍然频发,在抗击灾害的过程中,孕育了一系列的抗灾精神,并逐渐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未来,自然灾害仍会存在,但我们不惧,因为历史孕育的一系列抗灾精神指引着我们扬帆起航,乘风破浪,走向美好的未来。

二、抗灾精神的内涵

自然灾害的历史记忆以及在此期间产生的精神瑰宝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蕴含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不竭动力。

(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稳定的社会秩序和高效的行政体系是应对自然灾害的有力武器,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正是这两者的体现,也是一百多年来抗击自然灾害并取得胜利的法宝。纵观中国共产党的救灾史,无论是革命时期领导根据地军民度过灾荒并赢得革命的胜利,还是新中国建设时期塞罕坝、红旗渠的建立,抑或是战洪水、抗地震、直面非典和新冠,都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党的领导的号召力和高效救灾的行政效能。正是党统一指挥和协调救灾工作,明确分工责任,提升了救灾工作的响应速度和执行力,确保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工作的协同推进,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党的领导使各级政府和救援单位紧密配合,形成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通过党的领导、组织,各级政府充分调动和动员广大党员、群众和志愿者参与救援工作,形成全民动员的强大力量,最大程度地提高抗灾救灾的效果。这在非典时期和抗击新冠疫情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党的统一集中领导在抗灾中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党员干部作为广大群众的骨干力量,积极投身于抗灾救灾一线,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人积极参与救灾工作,营造凝聚力量、共同抗灾的浓厚氛围。98 抗洪、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中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救灾中的英勇事迹感动了无数中华儿女,成为灾难中的希望之光。

总体来说,党是我们面对自然灾害的定海神针,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坚定力量,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抗灾精神谱系的根本特征。

(二)科学的精神

精神减灾或者在减灾中使用信仰的力量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的传统,面对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巨大的损害,如何阐释以及给予精神助力,保持社会秩序稳定,凝聚力量、减轻灾害损失是精神减灾的主要内容。传统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低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的局限,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传统思想成为古代社会解释自然灾害的主要路径,与之对应的禳灾,如祈雨、祈晴等也成为自上而下的体系性的应对措施。

近代以来,在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下,传统思想及应对灾害的精神体系面临诸多的挑战,对自然现象的传统认知模式被颠覆,科学话语渐渐取代传统对灾害的“神秘”性解释,“祛魅”成为中国思想界比较活跃的话语,对应的禳灾以及传统信仰也逐渐在大众思想中解体并逐渐消逝。科学话语向普通大众的层面递进是一个历史的过程,2 0 世纪二三十年代,官方和民间祈雨行为时有发生,而根据地则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减灾,具体执行方面,“中共地方政权并未盲目地对祈雨群众进行惩罚,而是理智地将革命理念与传统习俗结合起来,以比较温和的方式化解了这场危机,重新将生产救灾导入正常轨道”[5],科学思想在防灾救灾中彰显其力量。从中共根据地实践中可以看出,自建党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科学思想便成为解决困难的根本指导思想。

建国以后,科学精神成为全国人民日常生活和减灾的核心思想,无论是红旗渠的凿挖,还是塞罕坝的建立,亦或是应对疫情的方法和医药的研发,甚至是抗灾工作的科学决策,都离不开科学精神和科学技术的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的抗灾精神谱系中,科学减灾也是其核心思想之一。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人民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抗灾救灾工作最重要的对象和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以人民为中心的抗灾精神使得救援人员、志愿者以及广大群众都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抗灾救灾工作中,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这在上述几次重大灾害的减灾活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优良品质。

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相结合,使得减灾协同合作更加精准高效。在建党百年来的救灾史中,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救援单位坚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及时回应人民的呼声,提供应急救助、安置、医疗、食品和住所等等。可以在20 世纪40 年代根据地困难时期的大生产运动及“不饿死一个人”的口号中看出端倪,也可以从98 抗洪、汶川地震、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以及刚刚发生海河“23·7 流域性特大洪水”等一次次应对自然灾害的具体事件中,看到党中央、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的协同合作,形成抗灾救灾合力,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的感人救灾场景。

灾难是考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关键时刻,而人民的团结和凝聚力是战胜灾难的重要保证。以人民为中心的抗灾精神使得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灾害。在灾难面前,党中央和人民通过朴实的行动,向受灾群众伸出援手,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这种团结和凝聚的力量无比强大,不仅让人民在灾难中得到实质帮助,也让国家和民族充满了希望和动力。

(四)集体主义精神

救灾中的集体主义精神是指在面对自然灾害或其他危难情境时,人们以集体利益为重,团结一心,积极互助,共同抗击困难的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中国历史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历史,这也孕育了中国人民的集体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国共产党抗灾精神谱系的核心要素之一。

灾难时刻,人们往往展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与党的统一集中指挥相结合,由政府牵头组织协调人员和资源,积极动员相关机构和社会力量,有序高效的展开全面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使救灾效能达到最优化。无论是地震、洪水还是其他自然灾害,人们毫不犹豫地赶往受灾地区,积极参与救援工作是一种常态化现象,组织、团结好这种力量对救灾起着重要作用。汶川地震中长长的民间志愿车队,历次洪水过后援助团队的有序援助,医生、警察、救护人员等职业人士毫不犹豫地有序地投入到抢救生命的行动,以及普通民众主动捐款捐物的行为等等都彰显了人们对集体利益的高度认同和追求。

灾难时刻的集体主义精神,不仅仅能够帮助受灾群众尽快脱离困境,更能够凝聚人心,加强社会团结。百年党史告诉我们,在面对逆境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能够战胜任何困难。百年党史还告诉我们,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应对灾害和其他挑战。

三、结语

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有诸多抗灾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人与自然交互过程中的智慧结晶。以史为鉴,今天,面对自然灾害时,首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指挥,这是保证社会秩序稳定和高效组织协调救灾的首要前提;其次,将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具体减灾实践相结合,这是抗灾精神谱系的主要内涵之一;再次,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减灾的另一核心要素,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军民在抗击灾害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一种崇高品质和价值观,这种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成为国家和民族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最后,坚持集体主义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应对灾难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核心要义之一。集体主义精神不仅仅在救灾中得以彰显,更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念,指引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抗灾谱系救灾
航母救灾
环球时报(2023-02-25)2023-02-25 19:14:34
神族谱系
艺术品鉴(2022年16期)2022-07-09 03:31:08
胡春华强调:切实抓好春耕生产和抗灾夺丰收工作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今年水稻抗灾夺丰收技术意见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景德镇陶瓷(2021年1期)2021-03-24 05:47:54
王文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 全力减灾救灾确保今年抗灾夺丰收
防汛救灾 应急先锋冲在前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水上消防(2020年3期)2020-07-25 02:36:26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
东方考古(2017年0期)2017-07-11 01: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