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胜良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因河而生,因河而兴[1]。内河流域的治理在城市外拓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等多领域。良庆河流域成为南宁市五象新区的重要水系。因此,本文以良庆河流域系统综合治理为主的生态景观设计,以期为城市内河的综合治理提供实践案例和思考方向。
由于河道缺乏管理,部分河道驳岸裸露,水草类植物生长茂盛,植被杂乱,遮挡游人视线,植被品种、群落单一,缺乏观赏性。
从流域生态的角度出发,现状雨水口仍缺乏合理、有效的生态过滤措施,没有很好地利用现状地势的高差和湿地植物群落的生态净化功能,来保护流域免受地表面源污染。
现状河道部分步道及抢险道通行能力较差、连通性和互动性较差。河道岸线缺乏活动空间、游玩项目以及基本的游憩基础服务设施,可玩性较差。
流域植被基底较好,未建成区呈现自然植被覆盖的形态,现状植物品种单一,缺乏生态多样性,未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及完整的生态廊道;水生植物稀少,难以形成有效地净化和保持水土,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缺乏生态效益;入侵物种挤压了乡土物种的生存空间,乡土植被品种较少,未形成地域特色的内河滨水生态带。
贯彻自然生态原则,保护现状自然生态资源,合理组织调配场地内的有限资源,保护流域内的美丽景色和自然生态。
以开发滨水景观为主导,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核心,使自然和人的活动达到统一和谐的境界。力求做到生态环境与经济相协调。尊重滨水区域特有的自然规律,倡导健康地生活,运用多样造景手法,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空间。
注重满足市民游客休闲、娱乐、游憩的需求。将景观与功能相融合,创造舒适宜人的优美景观。
延续良庆河历史,结合五象新区新风貌,塑造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观。打造多层次、多功能、特色显著的滨水空间。
设计以河道形态中、低水位运行的水安全水生态总体设计思路,梳理现状水道及水生植物分布区域,模拟自然水系特征,疏浚成网、堆淤成岛,营造自然、生态、安全、优美、独具特色的河网岛链形态。
空间结构:一轴、五核、十景、多节点
一轴:以流域水系为主轴与周边绿地交织的蓝绿脉络。
五核:森林野趣地块、乐活运动地块及花海庆歌地块、五象五湖、五象一湖、良庆上湖。
十景:风铃叠瀑、花溪谷地、棕林塔影、樱香雅韵、湖光杉色、丛林溪流、动感天地、花坡草坪、椰舞平沙、昆虫花野。
多节点:约13.7km滨水绿道串联起几十个独具特色的景观节点,展现出自西向东自然与人文特色交织、风景各异的滨水生态景观带。
为维护护岸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根据驳岸所处护坡的坡比及需求,选择合理的护坡形式,如:生态袋驳岸、生态草皮驳岸、置石驳岸、生态格网固滨笼驳岸等。在发挥低碳环保等新材料使用最大化的同时,突出景观主题及造景需求,水岸结合植物、置石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营造独特的艺术效果,呈现良好的生态性及多样性。
黄泥水排口采用沉沙渠的形式进行软化设计,雨水排口采用生态消能塘进行软化设计,功能上保证现有排口水流顺畅,临河出口时依据不同地段设置以下两种形式进行特色打造:
排口与水系标高相近:在排口出水口设置雨水净化湿地使得水质得以净化,排入河道水系更为清澈,同时结合滨水步道供市民观赏驻足。
排口与水系标高有高差:在排口出水口设雨水净化湿地净化水质,使排入河道水系的水更为清澈,同时结合滨水步道为市民提供一处景观层次丰富的跌水景观。
5.3.1 场地设计
园路布置因地制宜,并根据人流量及场地情况设置宽度等级,通达成环,密度适当。结合集散、活动、赏景、休憩等使用功能设计不同的驻足场地空间。
5.3.2 绿道设计
绿道采用骑行道与慢行道组合的形式,双向通行,与周围环境融合,营造滨水空间的线性骑行空间,串联沿岸城市景观节点与公共开放空间以及城市重要区域(如城市CBD、城市重要行政中心等),供市民休闲骑行、散步和游憩观光的同时,推动城市经济、旅游、社会、生态环境等多领域。
5.3.3 景观构筑物
1)功能构筑物
设计从壮锦图案形状中提炼几何图形,以简洁大方的菱形叠加良庆河曲折蜿蜒的形态作为原型,提取出不规则的三角形、四边形为基本单元,重组成绿道休息廊和滨水观景亭的结构造型,颜色赋予干净明亮的白色,以适应周边花卉植物的色彩变化,营造和谐统一的氛围。
2)文化构筑物
提炼自然的声音之美的五种音韵,再利用景观的手法表达出来,传递游人新颖的体验。
水声:通过石块对现状堰坝的外观提升改造,堰坝上游的流水与堰坝下的石头形成的多种落差,流水声也随之丰富变化。
回声:外形设计通过提炼喀什特溶洞的切面形状,再以渐大渐小的收放形态来表达传递回声的变化,利用具象的构筑物来演绎看不见的回声。
乐声:外形设计抽象提取芦笙的构造特点,以具象的形式凝固于景观雕塑小品之上,传递动感的欢乐乐声。
鸟声:外形设计将白鹭的形象特点抽象为雕塑小品,通过律动的线条来表达“袅袅余音”的视觉感受。
风声:将风帆造型进行演变,装置结合风车及风铃来表达风声瑟瑟的场景,增加趣味性。
5.4.1 绿化设计构思
紧扣“五彩良庆河”的设计主题,将不同流域段的色彩分为黄色、紫色、绿色、粉色、橙色,将场地内的主调树种最大化并加以强调,强调树岛及湿地的植物配置,突显生态湿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并配置宜鸟宜生型植物,成为鸟类、鱼类等生物的栖息地,创造一个动植物的良好栖息环境。
5.4.2 绿化设计原则
1)水位适应性原则
选用耐短期淹没、长期抗旱的植物品种,营造弹性植物景观。选用涵养水源、抗逆性强的植物,通过吸收有害物质、涵养水源、保护坡体等一系列措施从而达到改善流域生态的目的。
2)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原则
基于地域气候特征,以乡土品种为主。保持本地植物种群优势,突出地方典型植物特色。
3)生态多样性原则
乔、灌、地被合理搭配,营造健康和谐、丰富多样的绿色生态景观,合理选择和组合搭配植物品种,同时通过配置多种湿地植物,从而起到对水体的净化、硬质护岸的软化、景观的美化作用,保证流域生态的稳定性。
5.4.3 绿化设计策略
1)提升生物多样性
丰富植被层次,增加水生植物。为鸟类、昆虫、鱼类提升栖息空间及食物的同时,起到净化水体,巩固河床的作用。提升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固。
2)丰富生境多样性
结合驳岸类型,设计深浅不一的滩涂、湿地、生态树岛以及缓坡林带等多种生境类型。不同类型的沉水、浮水、挺水、湿生、旱生植物,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3)突显地方植物特色
维持现状植物种群优势,清除外来入侵物种,增加乡土植物品种,突出地方典型植物特色。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形成生态适宜型的流域生态带。
4)结合绿地开合空间
结合滨水绿地位置,营造不同游憩体验的开敞草地空间、半封闭林地空间、封闭林地空间、湿地空间,形成开和有序的绿地景观空间。
5)增添季相色彩变化
利用南宁亚热带气候绿化品种丰富的优势,增加乡土绿化植物品种,使植物景观富于季相变化,展现地方花开四季,四时有花的地域景观特色。
6)生态功能型绿化
结合现有的河道疏浚设计以及现有的出水口、排水口的位置,利用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对河道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设计“水下森林”和普通型净化湿地,提高流域自净能力,为各种鱼类和水鸟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达到重构生态链的目标,打造生态功能型绿化景观。
河道整治工作的开展对生态保护及人们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设计应着重考虑流域的生态环境及功能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以满足周边市民日益增长的康体、健身、游憩、休闲的功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