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2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工信部科〔2023〕193号),提出到2025 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手段。培育2-3 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 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到2027 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11 月6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发改环资〔2023〕1409 号),首批在15 个省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提出到2025 年,试点范围内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基本构建,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初步形成,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基础、不同产业结构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基本清晰。到2030 年,试点城市和园区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要改革如期完成,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全面建立,有关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带动作用明显,对全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10 月20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 版)》(工信厅科〔2023〕55 号),提出到2025 年,建立较为完善的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累计研制45 项以上钢铁行业智能制造领域标准,基本覆盖基础共性和装备层、车间层、工厂层、企业层、产业链协同层各层级标准,优先制定基础共性标准以及绿色低碳、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等关键应用场景标准,突出标准在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和迭代提升过程中的引导作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研制,为世界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中国贡献。
近日,在IMT-2020(5G)推进组的组织下,华为首家完成了5G蜂窝低功耗高精度定位的关键技术验证,包括基于5G UL-TDOA的控制面定位架构验证,以及在LOS/NLOS 场景下,实现了普通5G 手机终端和低功耗高精度定位(LPHAP)终端的亚米级精度定位。此次技术验证采用华为无线LampSite 基站和入驻式5G 核心网LCS(Location Service)模块,并通过普通5G 手机终端和使用智联安5G 低功耗高精度定位芯片的终端进行测试,定位精度最高可达到0.4米以内(LOS场景)。验证结果达到预期,为低功耗高精度定位标准化和相关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持。
10 月31 日,南方电网公司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在北京联合发布国内首个电力物联操作系统——电鸿物联操作系统,首次实现一套系统覆盖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电力设备,实现设备即插即用、海量数据互联互通,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大规模物联设备接入、运行维护提供了一套电力物联操作系统,填补该领域国内空白。
IDC 预测,到2027 年,全球人工智能软件的收入将达到2790亿美元
近日,IDC 公布最新报告,2022 年全球AI 软件市场规模为640 亿美元,预估2027 年将增加到2790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1.4%。对以AI 为中心的软件的预测包括AI 平台、AI 应用软件、AI 系统基础架构软件(SIS)以及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和部署(AD&D)软件(不包括AI 平台)。IDC 预测,2027 年,生成式AI 平台和应用的收入将达到283 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