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2023-12-26 00:00:00

[期末综合检测(一)]

1. B 中国尚未实现共同富裕, ①与客观事实不符,故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社会整体文化程度提高,④排除;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2. D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①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3. A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③错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④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4. C 中国共产党把宪法作为根本的活动准则,①错误;该《规定》不是法律,“提供了法律保障”说法错误,④排除;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5. C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职能,①错误;材料不涉及加强人权司法保障,④排除;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6. B 不担当不作为、不肯干不敢干、卷起袖子一边看的“躺平式干部”,与行政机关文明执法和腐败问题没有直接关联,②③均排除;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7. C 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错误;“可以避免出现电信诈骗损害公民权益的现象”说法绝对,③排除;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8. C 农工民主党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在组织上二者是各自独立的,A错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B错误;材料不涉及人民政协,D排除;C正确且符合题意。

9. D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①错误;国家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0. D 居民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主体作用,①错误;材料不涉及民主选举,②排除;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1. D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①错误;②与题干构不成因果联系,故排除;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2. C 材料反映的是民主立法,而不是司法为民,①与题意无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材料未涉及,③排除;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3. A “法律明白人”不是执法机关组成人员,培养“法律明白人”不能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也不能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能,②错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4. A 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受刑事追究,说明了人民法院坚持国法天理人情相统一,①符合题意;贯彻罪刑法定、疑罪无从、证据裁判等原则,落实法庭辩论制度,说明了人民法院切实加强人权司法保障,③符合题意;②④不为材料所体现,均排除。

15. D 材料不涉及公正执法,①排除;要以普法促守法,以守法促和谐,③错误;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6. ①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立场和根本宗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3分)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3分)③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3分)④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分)

17. (1)①“万名代表下基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是具体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密切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关系的实际需要。(3分) ②“万名代表下基层”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履行职责,推动人大更好地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和任免权,推动相关决策的实施;(3分)有利于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3分)

(2)①有利于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分)②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履职,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获得感。(2分)③有利于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分)④有利于人大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提高立法质量,让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2分)⑤有利于畅通立法和监督环节,使人大工作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力、赢得民心,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2分)

18. ①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则,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打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通道,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3分)②在各村(社区)设立“百姓评理说事点”,为人民群众搭建议事平台,实现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激发了居民自治热情,有利于推进基层权力公开、公平、公正运行,提升社区治理民主化和规范化水平,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4分)③“居民议事会”把居民调解与法律政策宣讲结合起来,评理与说事交相辉映,法治和民主相得益彰,以法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3分)

19.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分)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若干规定》共 19 条,围绕保障医疗卫生人员职业安全,从明确各方职责、完善预防措施、加强应急处置、健全事后救济、落实监督责任等方面进行规范,实现了精细精准关注医疗卫生人员身心健康。(4分)③建设法治国家,要坚持良法之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出台《若干规定》,构建起具有厦门特色、全流程的医疗卫生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体系,筑牢了医疗卫生人员身心健康的“防护罩”。(4分)④建设法治国家,要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出台和实施《若干规定》,实现精细精准关注医疗卫生人员身心健康,使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得到了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3分)

[期末综合检测(二)]

1. D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经过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①②均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2. A 材料与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无直接关系,③排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④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3. B 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一法宝,②错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4. A 要以零容忍的态度铁腕反腐,从严查处,保持高压的态势,让党员干部心存敬畏不敢腐,①排第一位;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健全各种约束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党员干部不能腐,②排第二位;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而不是以工作作风建设为统领,③错误;要强化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政治道德修养,使党员干部不想腐,④排第三位。

5. C 民主具有阶级性,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并不是全民民主,而是人民民主,①错误;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其他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鉴,而不是普遍适用的方案,④错误;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6. B 全国人大常委会与人大代表都要坚持对人民负责,②错误;材料不涉及司法体制改革,④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7. B 人大开放办会体现了对人民当家作主的维护, 也体现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信,②③符合题意;①中的“直接参与管理国家”说法错误,故排除;④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

8. D 各民主党派不能管理国家事务,①错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联合执政的关系,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9. A 材料中的举措不一定能提高提案质量和提案办理质量,②排除;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但不具有决策权,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0. C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①错误;③与现实不符,故排除;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1. B “实行村务公开杜绝各类腐败”说法绝对,②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村民参与管理本村公共事务,没有涉及村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④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2. A 人民的权利是法定的,“扩大权利”说法错误, ③排除;“成为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关键”说法错误,④排除;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13. D ①错误,人民调解员不行使审判权,不参与诉讼审判,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促进法治政府建设;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4. C 材料未涉及公共事务决策,①排除;材料强调构建阳光司法,与立法机关改进工作维护人民的利益无关,④排除;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5. B ②错误,公民的自由是相对的,是法律许可范围内的自由;③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6. ①要践行“三个先锋队”本色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以构建制度体系促进和保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分)②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不断健全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确保全党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2分)③要加强党的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2分)④要对党和国家事业永葆忠诚,始终昂扬向上、奋发有为,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持续改进作风、久久为功,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2分)⑤要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把握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2分)⑥要强化政治引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注重标本兼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2分)

17. 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将基层声音原汁原味抵达国家立法机关,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每一个民族都有人大代表,这些印证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14亿多人共同持续参与、56个民族共同享有的实现全面覆盖的民主体系。(4分)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汇集民意民智是真实的,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承载了14亿中国人的社情民意同样是真实的,这使得人民的意愿和呼声,经过民主决策程序顺利成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而通过政权体系顺利转化为实现人民意愿的具体实践,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4分)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政协委员建议延长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政策的期限被采纳、全国人大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既发扬民主,又正确集中,能够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紧密融合在一起。(4分)

18. 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以人民为中心。(3分)②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人民参与立法的方式,做到科学、民主、依法立法。(3分)③通过行使监督权促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切实保障人民合法权益。(3分)④进一步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3分)

19. (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3分)②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取得的,是推动全中国14亿人实现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先进性。(4分)

(2)①要坚持科学立法,完善与共同富裕的法治需求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法可依。(3分)②要坚持严格执法,强化共同富裕相关法律的实施,坚持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3分)③要坚持公正司法,健全共同富裕的法治体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3分)④要坚持全民守法,将共同富裕的核心价值观全方位、深层次地融入法治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融入全体人民的法治意识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3分)

[期末综合检测(三)]

1. A ②错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要;④错误,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2. A 材料并未体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未体现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④均不符合题意;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3. C ②错误,党章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准则;③错误,政府履行管理国家和社会的职能;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4. A ③不符合题意,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没有直接联系;④错误,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5. D 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协调各方利益,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D正确;A、B、C均排除。

6. A 民主具有阶级性,“全民性”说法错误,③排除;④错误,全过程人民民主并不意味着确保最广大人民直接行使政治权利;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7. C ②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而不是全国人大职能部门;④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立法;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8. A ②错误,人大行使决定权;③错误,人民选出的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9. D ①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②错误,统一战线政策不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0. C ①不符合题意,该街道的做法并未体现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和睦相处;④错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1. C 春秋战国时期,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期,我国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并为历代所传承和发展;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故正确的传导顺序是②→①→④→③,C符合题意。

12. B ②错误,政府职能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拓展;③错误,法治保障要求规范自由裁量权,而不是随意扩大;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3. D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①错误;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4. A ③错误,国务院是行政机关,界定立法、行政、司法之间的权力边界不是国务院的职权范围;④不符合题意,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规范执法行为,不涉及行政权;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15. C 中国人民银行是行政机关,材料不涉及立法机关科学立法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①③均排除;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6. (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开展“农资忽悠商”整治“百日行动”,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3分)②国家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开展“农资忽悠商”整治“百日行动”,是履行维护国家稳定职能的体现,有利于保障人民民主,有效维护公共秩序。(3分)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开展“农资忽悠商”整治“百日行动”,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切实可靠的保障。(2分)

(2)①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2分)②坚持规范执法,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2分)③坚持公正执法,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2分)④坚持文明执法,改进执法方式,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2分)

17. (1)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中央围绕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做好新时代体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加强体育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4分)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修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导下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从国情实际出发,实现了依法立法、科学立法。(3分)③人民民主专政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法律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修订过程中,广泛听取各级人大代表、地方有关部门、群团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扬民主,实现了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3分)

(2)①确立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引导国家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依法行使等基本法治观念。(3分)②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利于塑造公众的宪法信仰、法治信仰,助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的氛围。(3分)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行使监督权,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工作,强化宪法实施监督,有力维护了宪法权威。(2分)

18. ①“院坝治理”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鲜活味儿”中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3分)②“院坝治理”创造性地践行了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让基层群众直接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生动实践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用“家常味儿”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3分)③“院坝治理”构建了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麻辣味儿”等“三种味道”中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促进了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撬动了基层治理大格局。(3分)

19. (1)①坚持科学立法,完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2分)②加强公正司法,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司法规则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司法保护。(2分)③坚持严格执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2分)

(2)①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通过行使监督权,促进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推进依法治国。(2分)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更好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执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2分)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2分)

[期末综合检测(四)]

1. B 材料不涉及中国共产党为新型工业化提出中国方案,②排除;中国共产党自1949年开始执政,“始终具有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说法错误,④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2. D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依靠人民执政;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3. D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作用,不涉及基层政府;②不符合题意,加强党建引领网络管理目的在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不在于扩大党员队伍规模,增加基层党组织数量;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4. C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党的组织建设,未涉及党的思想引领力;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5. B ②错误,依法执政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6. B ②错误,对敌对分子的专政是坚持专政职能的重要内容;③错误,国家职能要与国体相适应;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7. B ②错误,全国人大拥有最高立法权;④错误,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8. C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主体是民主党派,而不是人民政协;④错误,材料未体现政治协商,且民主党派的做法是贯彻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的表现,并没有开创多党合作的新路径;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9. B ②错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坚持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主义;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导信教群众接受无神论”说法错误,④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0. D ①不符合题意,基层自治组织是村委会和居委会,材料未涉及;②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基层治理,而不是基层政权;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11. C ①错误,法律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不能说法律的约束力普遍降低;④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2. A ③错误,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错误,要加快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规范体系,实现立法民主化科学化;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13. C ①错误,应满足公民的合理利益诉求;④不符合题意,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水平不一定保障政府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4. C ①错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强调了坚持民主立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5. C 材料没有涉及当事人陈述权的制度保障,也没有涉及科技赋能司法,①④均不符合题意;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16. (1)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社会治理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3分)②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与效率。(2分)③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的号召力,调动人民社会治理的积极性。(2分)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为民解忧纾困。(2分)

(2)①社会治理要推动全民守法、多方参与、齐抓共管,推动邻里纠纷用法治的方式解决。(2分)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有效对接民众需求,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2分)③居委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该居委会主动了解社区群众纠纷,帮助调节民间纠纷,维护了居民的合法权益。(2分)

17. (1)①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领导下,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了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基本自由。(3分)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使党的各项制度集中体现人民意志,从而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实践效能。(3分)

(2)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2分)②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3分)③创新基层人大工作方式,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推进和监督地方政府工作。(3分)④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2分)

18. ①加强市委对立法工作领导,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加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2分)②在立法过程中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充分发扬协商民主,密切人民与人大、人大代表的联系,更好汇聚民智、听取民意,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3分)③有效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提高了立法质量。(2分)④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三边活动”,代表们的监督检查对相关领域的执法、守法起到推动作用,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职,推动全民守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3分)⑤“万民代表下基层”机制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生动实践。(2分)

19.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保障妇女权益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及修法,体现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3分)②新法增加妇女权益保障公益诉讼制度等内容,回应了现实关切,真正体现了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良法。(3分)③新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其婚姻家庭编的内容进行了调整,构建体例统一、表述一致的法律体系,遵循了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3分)④新法修订以法治为指引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使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