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通,孙敬春,赵 昕,杨公社,于太永
(1.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西安莲湖 710016;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猪粮安天下。生猪产业是畜牧业的支柱,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息息相关。我国生猪产业正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发生转移。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其总面积约为303 万km2,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31.7%。该区域以其广袤的土地、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以及优越的生物安全条件,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难得机遇。本文就西北五省(区)生猪产业的区域优势、产业现状、发展趋势、重点方向和区域分工等进行解析,为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西北五省(区)面积总和约为303 万km2,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31.7%。以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雨量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递增。地形以高原、平原和盆地为主,包括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河西平原(走廊)、关中平原以及秦巴山区等[1]。西北地区平均海拔1000m 以上,地势高燥。截至2022 年末,西北五省人口总和只有1.0358 亿,占全国总人口(14.12 亿)的7.46%[2]。相比东部沿海地区,西北地区人口密度低,地势高、气候干燥、空气流通性好,为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优越的生物安全保障。
西北地区耕地面积1420.7 万hm2,约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0%。粮食生产主要以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为主,其中小麦产量约为812.87 万t,占全国的6.2%;玉米产量约为2070.9 万t,占全国的9.2%;豆类产量约为87.2 万t,占全国的5.4%;薯类产量约为403 万t,占全国的12.1%[3]。大量的粮食产量为发展生猪产业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西北地区深处内陆,距离海洋遥远,不受夏季季风影响,年降雨量少,空气干燥,粮食贮备霉变少,饲料品质好。另外,西北地区还是我国草原的主要分布区域,是牧草的主产区,可为生猪特别是地方猪提供丰富的青绿饲草。
2016 年8 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区的设立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该试验区是西北地区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2019 年6 月,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中国倡议在陕西省设立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设立,为西北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优惠政策和历史机遇[4]。
西北五省交通网络密布,多条航空线路、高速铁路和公路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纵横交错,拥有西安咸阳、兰州中川、银川河东、西宁曹家堡和乌鲁木齐地窝堡等国际机场,郑西、大西、西宝、西延、西成、兰新、宝兰等高铁。这些日益完善的交通设施,为西北地区的生猪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技术创新推动下,西北五省(区)的生猪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我国猪肉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有力保障[5]。
西北五省(区)拥有八眉猪、汉江黑猪、河西猪、藏猪等地方品种。八眉猪主要分布于青海互助、陕西定边和甘肃灵台等地。汉江黑猪主要分布于汉中的勉县、略阳、留坝、宁强和安康的平利、镇坪、旬阳、白河等地。河西猪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地区,藏猪主要分布于青海和甘肃南部地区。
除地方品种外,西北五省(区)还拥有培育品种:关中黑猪、汉中白猪、甘肃白猪、甘肃黑猪、河西猪、新疆白猪、伊犁白猪[6-8]。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22 年全国生猪出栏量为6.99 亿头,年底生猪存栏量为4.53 亿头。2022 年西北五省(区)生猪出栏量约为3400.00万头,占全国的4.44%;年底生猪存栏量为2205.60 万头,占全国的4.88%。各省区的具体情况表1。
表1 2021—2022 年西北五省(区)生猪存栏量
受土地和环境约束的影响,生猪产业正由东部向西部尤其是西北和东北地区转移。大量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纷纷在西北布局,主要龙头企业在西北地区投资的具体情况如表2。
表2 近年主要龙头企业在西北地区的布局
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西北五省(区)生猪产业不断呈现出生态化与绿色化、节约化与集约化、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的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在生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未经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粪污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将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作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向。近年来,西北五省(区)统筹当地资源环境条件,大力推动种养结合的生猪养殖模式,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作为有机肥的基础,通过物质循环利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降低粪污污染。另外,我国作为兽用抗生素生产和使用大国,生猪养殖过程中抗生素滥用可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威胁到人类健康。随着2019 年农业农村部194 号公告的全面落实和2021 年农业农村部《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 年)》 的制定,西北五省(区)生猪养殖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完善了生猪养殖行业抗生素使用监管机制,积极开发抗生素替代品。上述措施,大大促进了西北五省(区)生猪产业的生态化与绿色化发展。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加之近年来国际政治和经济贸易环境的变化,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因此,采取节约化与集约化的发展模式是西北地区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养猪节约化,主要是通过有效利用当地饲料原料,优化饲料配方、改进饲喂方式,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饲料成本。猪场通过应用节水技术和循环利用水资源等措施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浪费。在集约化方面,通过规模化养殖,资源能得到更集中的利用,生产效率也能提高。而集约化管理则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精准管理,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提高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机械化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育肥猪自动分栏系统不断出现;自动饲喂、自动圈栏清洗、自动洗消、自动巡检、自动清粪等养殖机器人陆续在生产中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温湿度、氮气浓度、通风供暖等猪舍环境的监测系统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猪只的健康状态、饮食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从而提前采取措施。通过智能预测,可以更好地调整饲养计划,降低疾病风险,提高生产效率。西北地区,人口稀少和劳动力资源有限。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成为该区域生猪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另一重要途径。
综合考虑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西北五省(区)养猪业的特色领域主要包括种业、高端优质猪肉生产和模式动物培育。
随着国家生猪产业“东减中稳西增”战略布局转移,作为国家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西北地区在国家生猪产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其具有海拔高、空气流通、各类土壤和水源污染少、高品质(无霉变等)饲料资源丰富、生物安全条件优越等特点,是发展种猪产业的理想区域。近年来,国内外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不断进入和加大在西北地区的投资力度。使我国西北地区生猪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西北地区主要龙头企业有牧原集团、新希望六和集团、新疆天康、兰州正大集团等多家养猪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西北地区已成为我国种猪生产繁育的新高地。地处西北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其种猪生产性能表现尤为突出(表3)。
表3 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种猪生产性能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优质猪肉的需求越来越高。八眉猪、汉江黑猪和蕨麻猪等地方猪种,均具有肉质鲜美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消费者对猪肉“香鲜嫩”品质的追求。西北地区地域广袤,具备黄土高原、荒漠半荒漠、戈壁地区、高原地区等多种地形地貌。地广人稀,远离重工业生产地区,空气与水源质量较好,为生产优质猪肉创造了有利的自然环境条件。在饲料营养方面,西北地区是我国优质饲草和饲料的主产区,可为生猪养殖提供高品质的饲料原料,有利于将西北地区打造为高端优质猪肉的生产基地[9-11]。
猪被公认为是人类医学研究领域理想的大动物模型。猪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营养需要、骨骼发育以及矿物质代谢等都与人的情况极其相似。另外,其基因多样、繁殖周期短、窝产仔多,便于根据特殊需要进行选育。基于以上特点,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型猪在生物医药研究领域所具有的科研、应用和开发价值得以进一步彰显。多种人类重大疾病小型猪模型相继制备成功,为攻克人类重大疾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
西北地区的藏猪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小型猪,其具有生长发育缓慢,抗逆性及抗病能力强等特点[13]。现已作为动物模型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其中,藏猪由于具有耐低氧的特性,常被用于构建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通过观察其脑部的生理生化指标为人类脑部疾病发生、发展与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数据支撑。另外由于藏猪具备体型小、体质好、抗应激能力强、成本低、用药量少、便于操作和长期饲养观察等优点,其也被作为模式动物开始进行培育,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白化且具有免疫缺陷的藏猪群体[14]。该群体由于具有白化病的特征,因此在应用为疾病模型时可以更加方便的观察其发热、过敏、炎症等症状以及皮肤角膜等损伤与修复的过程。
西北五省(区)地广人稀、海拔高,发展空间大、生物安全性高,饲料资源丰富且品质高,交通设施日趋完善,拥有一带一路、西北大开发和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等优惠政策,具有发展生猪种业独特的区域优势。八眉猪、汉江黑猪、河西猪、藏猪等地方品种,新疆天康、兰州正大和安康阳晨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牧原、温氏和新希望等国内龙头企业的布局,为该区域生猪种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并注入了新的活力。西北生猪产业逐渐呈现出生态化与绿色化、节约化与集约化、自动化与智能化趋势。依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资源禀赋等优势,西北地区将成为我国种猪产业的新高地和高端优质猪肉的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