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2023-12-26 05:58
关键词:有误解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1.C

【解析】由材料二第一段可知,“无须担心流行语对汉语之有所损害”的原因是“经历时间的选择之后……才最终留下来”,C项因果关系错误。

2.A

【解析】材料二没有具体谈“汉语之美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3.B

【解析】文外事例论据支撑文内材料二观点型题。材料二观点是用好“语法规则”和“社会准则”两把尺子,规范使用流行语。其他三项都不属于流行语范畴。

4.①认真学习文本,挖掘诗歌人文底蕴。主动学习《氓》的文化制度与传统习俗,从而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②借助教师讲解,感受诗歌艺术魅力。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掌握《氓》的比兴手法和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5.①汉语的社会学价值体现在能反映时代特征。评选“十大语文差错”,其实是对本年度重大社会热点的别样关注。②社会各界对规范使用汉语高度重视。评选“十大语文差错”能警醒世人,以严谨态度和敬畏之心规范使用汉语。

二、1.A

【解析】A项,由材料一第一段可知,中国考古学者的目标是“从更广义的视角重新定义了史学的涵义”,而不是“重建中国古史”。

2.B

【解析】B项,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文化史式研究的负面影响“直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才逐渐有所改变”,但这并不能说明文化史式研究价值不大。

3.B

【解析】B项,由材料一第二段可知,殷墟发掘的考古材料包括“建筑遗址、墓葬等遗迹现象;甲骨刻辞及在器物上刻划书写的古文字资料等方方面面”,B项中的典籍并不属于这些考古材料。

4.田野考古学是以科学方法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研究历史的考古学分支学科。

5.①以田野发掘为基础,勾勒出了殷墟都城总体布局和结构,逐步还原了更加全面、真实的商代文明。②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完善了中国史前考古学的编年研究,推动“重建古史”目标付诸实践。③殷墟甲骨文的研究释读,让殷商历史成为信史,把中国信史往前推进了约1000年。

三、1.C

【解析】A项,“这说明世界各国认可中国网络文学的价值”有误,虽然传播到很多地区,但各国不一定认可其价值。B项,“最重要”没有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提到“中国的网络文学沿民间渠道、以文化软实力的魅力走向世界,一方面是发展壮大后的网络文学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内在刚需和必然选择;另一个促动因素则在于它搭上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时代快车,一跃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文化输出前端”,没有比较哪个促动因素是最重要的。D项,“网络文学与纸质文学代表的‘传统文学’对立”有误,原文没有讲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是对立的。故选C。

2.B

【解析】B项材料二倒数第二段对这一判断有限制,即:如果撇开既定的“新”与“旧”来看网络文学与纸质文学的话。

3.D

【解析】D项,无文本依据,材料一未涉及与此相关的论点。

4.①传播层次不断深化,模式、构架不断健全和创新。网络文学从单纯作品传播走向运营机制和商业模式输出,既移植原创模式,也根植构架与原创模式相配套的机制、模式。②搭上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推进中国国际传播建设的时代快车。网络文学成了中国声音、形象等传播的有生力量。

5.①要认识到网络文学的时代性和创新性。网络文学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提升中国文化传播能力的有力载体,发展前景广阔,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模式。②要认识到网络文学的传统性和后续发展的不利因素。网络文学看似很新,但它有着很强的传统性,而且在商业资本介入之下很容易使创作者、读者迷失,从而沦为单纯的娱乐。

四、1.D

【解析】材料二的倒数第二段涉及“虚拟美学”这一概念。这一段重点论述“信息技术革命转向虚拟美学”的过程,涉及到“虚拟美学”与“速度”的关系,虚拟美学并没有淡化了速度的重要性,只是速度的再一次刷新让人们习以为常。

2.D

【解析】从文本可知,古典时期追求“静观”式的、旁观品评的审美体验,虚拟美学追求“临场”的审美体验,两者都关注人们的审美体验,只是性质有所不同。

3.B

【解析】A项为未来主义的“速力观”,强调速度之美,未体现出对“竞速时代”的“反思”。B项属于“慢速生活”“慢速美学”的具体实践,可作材料一关于“慢速生活、慢速审美”的例证。C项属于建筑速度慢而出精品,与慢速生活、慢速审美无关。D项属于逃离城市的行为,这与文中“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的观点冲突,文中的“远离加速生活”特指“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故选B。

4.①材料一,认为竞速时代的弊端需要用慢速生活和慢速美学来救赎,态度以批评为主。②材料二,认为竞速时代技术的发展催生“速力之美”与“虚拟美学”,态度客观中立。

5.①这部片子倡導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以慢条斯里的叙事节奏引导人们关注内心,关注当下。②这部片子又具有虚拟美学的特征,用风格鲜明的画面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

五、1.C

【解析】A项,扩大范围,原文“五色就与五行相联系,成为阴阳五行学说的一部分”。B项,强加因果,原文“象征着火热的夏季”与“被视作吉庆之色”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D项,曲解文意,原文“服饰行为可以从侧面反映人的情绪动向和性格特征”。

2.C

【解析】读懂传统色,不是增加我们对中国的了解和自信的必要条件。

3.B

【解析】B项意为“箱子和镜匣有许多只,都用碧绿的青丝绳捆着”,没有体现服饰色彩。

4.①元青花中的青色传达的独特审美感受,符合我国传统审美和当代审美需求,体现它是我们自己民族的审美特色。②元青花釉料配方中加入来自西域的“苏麻离青”以及历代釉料技术改良,体现它是与世界沟通交流、融合发展的产物。③元青花蜚声中外,色彩深沉浓郁,图案饱满丰富,历来备受收藏家推崇,体现它是旷世杰作。

5.①服饰以蜜合色、葱黄等暖色为主,令人感到温暖、亲切,反映薛宝钗的温柔、随和。②暖色中,又以冷色的玫瑰紫进行调和,使冷、暖色达到平衡状态,反映薛宝钗的沉稳内敛、中庸平和。③注重服饰搭配,巧妙利用“比肩褂”弥补身形之不足,反映薛宝钗的心思缜密、善于观察。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新闻

一、1.A

【解析】强加因果。原文为“储能技术逐渐成为解决光伏发电波动性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实现‘光储一体化’的光储电站由此而生”。

2.D

【解析】原文有“新一代光储电站不是只有‘跟踪’这一项本领”的提示,这一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据此可推知“跟踪”优势在此句的上文,而不包含下文的内容。

3.C

【解析】于文无据,原文面对中东部和南方用电压力大的问题,提出“这就需要加快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以灵活调节电源为支撑,持续扩大风光大基地外送规模和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的解决办法。其次,风光大基地的建设场地主要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国家对风光大基地的建设是因地制宜,不存在把风光大基地建设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的可能。

4.光伏跟踪系统是通过实时跟踪太阳运动调节光伏组件角度、增加光伏阵列接收到的太阳能辐射量,从而提高光伏发电系统总体发电量的应用系统。

5.①材料一侧重阐述新一代光储电站在实际运用中的优势,指出新一代光储电站在“跟踪”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具有优越性。②材料二侧重阐述保障新能源发电送得出用得好的具体措施,指出要实现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二、1.C

【解析】仔细观察材料二柱状图,有美元标识“$”,且其余三项的内容更适合以饼状图的形式呈现。故选C项。

2.B

【解析】由材料一可知,ChatGPT虽针对“一些严肃性话题和解决方案时,它能够清晰、准确、直观地做出回答”,但“没有提出老生常谈之外的观点”,也没有体现出“思考力并不亚于人类”。

3.(1)含义:①“好玩”指ChatGPT在聊天、问答等方面的出色表现,它的回答经常出乎意料,新鲜有趣。②“不是作者”揭示了ChatGPT整合性思维的本质,说明它目前不具备生成性创新思维能力。③这句话生动地概括了ChatGPT主要特征和作为机器学习模型的不足。

(2)启示:①作文不能空洞说教,要言之有物,要联系实际具体说理。②作文的语言表达要富有个性,体现自己的修辞素养。③ChatGPT的作文已能和大部分高三学生“打个平手”,当代中学生应有危机意识和緊迫感,急需提高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传记

一、《一个真实的人生——记胡也频》

1.B

【解析】A项,“他担心‘我’的思想觉悟还不够高”理解不当,由原文可知,是因为他担心“我”知道会议活动内容后会为他担忧。C项,“渐渐冷静下来”无中生有。D项,“后一处表现出‘我’对革命前途的茫然”不当。由原文“我擦干了泪,立了起来,不知做什么事好,就走到窗前去望天”可知,作者对胡也频的死虽然悲伤,但是没有放弃理想的希望,更谈不上对前途感到茫然。故选B。

2.D

【解析】D项,“本文运用象征手法,用海虎绒袍子象征‘我’和胡也频生活的拮据”不当。由原文“我们生活得那样窘,就把他一件新海虎绒袍子借给也频穿了”可知,明确说明了生活拮据,没有使用象征的手法。

3.①客观记录胡也频的生活细节以及被捕、遇害的经历,展现胡也频真实、饱满的人物形象。②作者尽情抒发对胡也频浓烈的情感,表达出对胡也频深深的惋惜、赞美和怀念。③客观记录与浓烈抒情相结合,有收有放,富有艺术张力,感染力强。

4.不矛盾。①丁玲以“没有一时忘记过他”表达对胡也频的怀念以及继承胡也频革命事业的决心。②鲁迅说“不如忘却”是因为反动政府统治黑暗,革命道路曲折,鲁迅以此表达对反动政府禁锢思想、钳制舆论的控诉。③二者都表达了对光明的向往、对胡也频等革命烈士的悼念。

二、《怀念孙犁先生》

1.C

【解析】“体现为‘我’小说写作技术的不成熟”错误,路子即路数、风格,此处指“我”的小说的创作理念没有得到看过的长者的认可。

2.B

【解析】“严厉苛刻”错误,孙犁先生的话表现了他淡泊名利的清醒,并不能表现他“严厉苛刻”。

3.①孤傲:与众不同的个性,不因外界传言而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与其他老师以“路子”为由否定年轻作家相比,他一心肯定新人、扶持新作品;种地的院子、清冷的房间和需要缝补的窗户等衰微的生活环境也反衬出孙犁的孤傲。②谦逊:对待同行新人态度随和,戴着套袖亲力亲为参加生活劳动写作;与作者铁凝的少年轻狂、初出茅庐相比,更加凸显了孙犁的谦逊质朴、绝无矫饰。③文人的孤傲是坚持做人原则的气度,谦逊是对待普通人和普通事的亲和的态度,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孙犁身上,展现了他鲜明的个性特点。

4.①文本一是回忆性散文,允许有艺术性虚构;文本二是人物传记,强调真实。②文本一运用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塑造了孙犁这一人物形象;文本二以史实为基础,客观评述了孙犁的杰出贡献。③文本一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穿插描写与抒情;文本二援引史料与事实,以议论为主,兼具抒情。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

一、《宇宙的边疆》

1.C

【解析】C项,“恒星到了中年以后,它们就会发黄光”有误,文中说的是“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不是“到了中年以后”,而是发黄光就标志着恒星“已经到了中年”。

2.词语:“约”。“约”是大概的意思,这里是对一束光每秒传播距离的估算,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准确性。

3.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比作“海水的泡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星系的具体样子。

二、《森林的枢纽》

1.D

【解析】D项,“要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一个关键种很难,保护一个关键种更难”有误。根据原文“从理论上讲,保护一个关键种,所花费用应该不大”“在真实的世界要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难上加难”可知,保护关键种不一定比发现枢纽更难。

2.B

【解析】A项,“表现百鸟和鸣的美好景象,激起人们对美妙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有误,根据第一段中“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应该是形象生动地引出啄木鸟对森林的作用。C项有误,文本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说明。D项,“证明海星就是海洋世界的关键种”有误,文本最后一段说“关键种是个美丽的保护生物学概念,但在真实的世界要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难上加难”,说明海星只是用来举例子进行说明,并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关键种。故选B。

3.(1)关键种在生态环境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①有的关键种具有与其他物种互利共生的作用。②像啄木鸟之类的物种,有为其他生物创造生态环境的作用。

(2)意义: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认识到关键种的重要性,有利于保护整个生态系统。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报告

一、1.B

【解析】A项扩大范围,材料一第一段是说“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C项,“年增长也将创近五年新高”有误,根据图表,2024年预测的年增长率是16.2%,低于2020年的18.1%。D项于文无据,材料二第二段只是列举了这些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不能由此推导出其“技术领先”的结论。

2.C

【解析】C项,“我国机器人产业在……科研力量等方面依然存在众多问题”无中生有,材料三第一段在阐述“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也面对诸多挑战”时,没有提及“科研力量”这一方面。

3.①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机器人产业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为人们创造高品质的生活。②机器人产业会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同时也会催生新的生产方式,创造新的就业机会。③有关部门和企业会主动创造更多教育培训的机会,提供更多就业渠道,帮助工人适应新的岗位和环境。

二、1.A

【解析】“有显著区别”无中生有,本文就是因为“新闻述评”与“新闻评论”容易混淆,才进行区分的。

2.B

【解析】“明清两朝都曾对‘述’与‘评’二体予以辑录,至此‘述评’才被作为文体确立”有误,原文第三段“然虽可溯至三国与两晋,其真正作为文体被辑录在册却多在明清两朝”,因此,选项中“此”指代不明。“古文史時期的‘述’与‘评’有相似也有不同……”,可见不是“述评”而是“述”与“评”。

3.A

【解析】B项,“新闻述评文体应减少‘述’与‘评’之间的分析过渡”属于改变原意,新闻评述应该具备过渡与衔接,而非减少。C项,“而且‘叙’不予展开”扩大范围。原文是“一般不予展开”。D项,“前者将意见隐匿于无形”错,“将意见隐匿于无形”的应该是后者(深度报道)。

4.新闻述评是一种以“夹叙夹议且议在议论”为笔法,且能对新闻事实予以铺开的可以体现报道与评论双重功能的新闻文体。

5.“述评新闻”和评论视阈的“新闻述评”有如下区别:①写法上,前者擅长“一事深挖”,后者擅长“一事一评”和“多事一评”。②形式上,前者擅长“且述且评”并以述为主,只“略作点评”,后者除“且述且评”外,还擅长“先述后评”和“先评后述”,尤其在碎片化时代应用广泛。③载体上,前者多活跃于报刊、广播、电视,后者则以新媒体为依托蔓延式发展,尤其是当下的自媒体述评。④功能上,前者擅长通过解释与分析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后者则擅长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从而影响舆论,指导工作,启发和教育读者。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

一、《机电局长的一天》

1.B

【解析】除了“盼望霍大道来到厂里给大家鼓舞士气”,还因为被霍大道拖着重病之身却仍旧指导工作的精神所感动。

2.B

【解析】“表明他对机电局的工作任务胸有成竹”错,应是表明他对工作不上心、不关心。

3.①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他亲临一线,到起重机厂劳动,生病住院后没几天就出院,仍以工作大局为重。②雷厉风行,改革创新。他开会时说:“要不断地给自己出新的难题,做新的文章。”③深入实际,富有主见。他向局党委书记汇报自己的想法,重视调研。

4.人物语言:①简洁凝练。②以短句为主,节奏短促,语气强烈。③口语化,富有生活气息。

叙述语言:①明快流畅。②用语精致,讲究锤炼,排比句式增强语势。③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多变。

二、《山乡巨变》

1.C

【解析】亭面胡的说法是赞美的口气,表明刘雨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2.C

【解析】走“机械化道路”没有依据。

3.①成立互助合作社之初,刘雨生有些犹豫和迷惘,互助组到底好不好,他还没有想清楚。②上级派邓秀梅来了后,他产生矛盾心理,感到进退两难:不积极吧,怕挨批评;积极参与,又怕老婆闹翻。③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他又不停地自责和反省。④开支部会后,他想了一通宵,从而完全清醒和觉悟,从此一心一意参与合作化运动。⑤由于老婆带着孩子回娘家,刘雨生忍着心痛作报告,眼睛含着浓郁凄楚的神色。但作完报告后,心情却变得轻快自在。

4.①使得作品具有鲜明而浓郁的地方色彩。②符合生活的实际,生活气息浓厚,读来真实、可信,自然、亲切。③更符合那个时代乡下农村底层农民的表达方式。④有利于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个性、揭示性格特征。⑤使得文章更加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形成独特的语言魅力。

三、《咳嗽天鹅》

1.C

【解析】“同时也吞噬掉了刘富美好向往的内心”有误。依据原文可知,刘富在“咳嗽天鹅”被杀之后很震惊,这促使他意识到自己对待妻子香改不够宽容,所以,并没有吞噬掉“刘富美好向往的内心”。

2.D

【解析】“欲扬先抑”有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手法是“以小见大”,文章从“咳嗽”这一日常生活中非常细小的现象入手,反映生态忧思、“人态”忧思的重大问题。

3.结构上,以咳嗽天鹅的故事巧妙地勾连起刘富与香改、刘富与天鹅两种关系,结构紧凑,便于叙事;内容上,以病且老的天鹅作为试金石,刻画出變得有人情味的刘富、理性却不尊重生命的景班长等人物形象。天鹅“咳”声的停息引发人们反思如何对待生命、对待身边人。

4.对刘富善待生命、善待身边人的赞美;对理性却不尊重生命的景班长等人物形象的批判;通过天鹅之死,表达对善待生命、善待身边人的期望;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望;对人类文明的困境和前途的担忧;对人们情感状态、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与生态意识融合起来的期望(答三点即可)。

四、《像是影子,像是其他》

1.B

【解析】A项,“奶奶最初深明大义,积极支持革命工作”有误,属于过度解读文本。C项有误,根据原文可知,爷爷放走林仨儿的原因是因为亲情。D项,“使她成长为一名战士”无中生有。故选B。

2.C

【解析】C项,“由此可见爷爷干革命工作的游刃有余,卓有成效,仿佛生来就是干革命的”有误,根据原文“在奶奶的描述中,爷爷在这个家的存在就像是淡淡的影子”有可知,强调爷爷像影子,是为了凸显干革命工作的艰辛和不容易。

3.①放走林仨儿,于私是完成老奶奶的嘱托;于公,则是公然违犯纪律,这体现了人性纠葛,突出了复杂和极端境遇。②奶奶原先对爷爷是理解和体谅的,可是后来她因爷爷放走林仨儿而感到特别愤怒和不可理解,与个人的情感产生冲突。③爷爷放走林仨儿,全了他的手足之情,但对于极其痛恨林仨儿的奶奶来说,是不顾两人的夫妻之情,难以简单判断对错。

4.①忠于职守、大公无私的革命品质。爷爷掌管着经济大权,但即使是自己或是家人生病,都舍不得拿出一星半点来治病。②舍家为国、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爷爷有家,但为了革命,只能趁深夜回家看上一眼,到后来是寄居在各处窝棚里。③理想至上、心有大爱的精神坐标。爷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了奶奶,奶奶到后来也理解了爷爷,并用行动完成爷爷的嘱托。

五、《鼓书艺人(节选)》

1.A

【解析】A项有误。原文“门帘一掀,汽灯的亮光,照得宝庆那油光锃亮的秃脑门,闪出绿幽幽的光”先写方宝庆出场,再写他唱,与《红楼梦》中王熙凤初次出场的方式不同。

2.B

【解析】B项,“体现了他的敬业精神”有误,“平举着,是把明晃晃的宝剑;竖拿着,是支闪闪发光的丈八长矛;在空中一晃,就是千军万马大战方酣。他一弯腰,就算走出了门;一抬脚,又上了马”体现他的表演艺术精湛。

3.①在做人方面,礼数周到,洞悉人性。②在做艺方面,技艺精湛,表演精彩。

4.①老舍所描绘的“鼓书艺人”方宝庆、说书曲目及演出场景都有生活蓝本,是其真实生活体验与感受的艺术表达。②老舍在塑造方宝庆、描绘其说书表演中,时时处处倾注着对民间艺人的礼赞,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

一、《门缝里看戏》

1.B

【解析】B项,“甚至影响了学业”错误。从“他没文化,我已经在私塾读了一年”“中秋节,私塾放假,那日下午,我又去了剧场”可以看出。

2.D

【解析】D项,“‘我’尽兴而归、心花怒放,是因为看到陈世美受到了惩罚”曲解文意。

3.①照应开头重温《桃花源记》的内容,使文章结构圆满,首尾呼应。②尾段记叙半个世纪后重看淮戏,强调了儿时门缝看戏对“我”的影响和“我”对戏曲的挚爱之情。③将对戏曲的热爱上升到对盐阜大地文化的热爱,体现了作者浓郁的乡愁,升华了文章主旨。

4.①重视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性。本文比较完整地记述了“我”幼年看戏的曲折经历。②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文章将“我”热爱戏曲、执着追求的个性特点刻画得十分生动。③大量运用描写手法。如母亲摸口袋的动作描写,从门眼看戏的细节描写,尽兴看戏后的心理描写等。

二、《屈原与杜甫种下的不是同一棵橘树(节选)》

1.B

【解析】A项,“与屈原有关的文化传统并没有融入到当地的乡土民俗”有误,文中已明示了与屈原有关的习俗融入到了当地乡土社会,且“种橘与纪念屈原无关”,并不是家乡人不理解作者写诗的主要原因。C项,“多次提及具体的年月日”有误,文中完整提及具体年月日仅有两次,且“历史文化氛围与当下语境相结合,富有纵深感”稍有拔高。D项,“并在后文对屈原和杜甫的叙述中间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误,一方面,作者在开头提出问题时,第一段结尾已有明确的答案,说明作者知道自己是能否理解自己的,但这个时刻具有不确定性。故选B。

2.A

【解析】A项,“一虚一实”有误,文中“拖拉机拖来了从没见过的橘树,叶子翠绿,像桂花树”(视觉)以及“我那时想象橘子挂满房前屋后的,甚至闻到了橘子的清香飘在空气里”(嗅觉),前者是回忆,后者是想象,都属于虚写。

3.①代指写作,喻指文学创作,作为诗集名,合理而自然。②取典屈原《橘颂》,以“种橘”为题,是对屈原及其写作的缅怀与致敬。③是作者儿时故乡的农业活动,作者的父亲、仙叔都种过橘树,以“种橘”为题,体现了对故乡以及亲人的怀念。④是一种对抗生命不确定性的心态与生活方式。文中写道“仙叔以种橘的方式度过了最悲伤的日子”,以“种橘”为题,回应了首段提出的写作与生命的不确定性。

4.①文学创作具有独特性。屈原《离骚》与杜甫《蜀相》虽均为中国诗歌的经典,但各具特色、各有所长。②文学创作应遵从内心,不以他人的理解与赏识为写作目标。屈原、杜甫生前的写作并未得到知音理解,但其作品《离骚》《蜀相》写出了诗人心志,流芳千古。③文学创作如同种树一样,具有不确定性。屈原与杜甫看似均植下橘树(同样都是创作诗歌),但收获的果实不一定完全相同(骚体与律诗同为诗歌,但体式各异,体现了两种诗体的独特魅力),因此文学创作应顺其自然,不应刻意追求写作的顺利。

三、《“不如歸去”谈》

1.B

【解析】B项,“在古代‘不如归去’属雅士之言”有误,由原文“‘不如归去’一语,不见得太‘文’,尤其在古代,更不见得不是俗子的口头语”可知,“不如归去”不一定“属雅士之言”,更可能是俗子的口头语。

2.C

【解析】C项,“意在批评文人们对生活缺少观察”由误,原文为“在我们的活书本里更不知有多少花样了。哪一天把各地的花样搜集起来该有如何一个大观”,只是突出现实生活内容丰富鲜活,是“大观”,没有批评之意。

3.①以“杜鹃鸣啼”为线索,在文中反复提及,将文章串联成一个整体。②首先提出杜鹃的鸣啼声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接着指出其原因;然后进一步指出复杂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可以使不同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甚至能够归一;最后指出杜鹃的叫声独特,而人心更复杂,鸟声中可以反映社会背景、生命状态。由“鸟声”及“人心社会”,由物及人,层层深入。

4.文章以现实生活中的“杜鹃鸣啼”为写作对象,真实地表现了人在不同的生活环境、生命状态下对鸟叫声的真切感受,反映了动荡年代知识分子真实的内心世界,语言真挚朴素。

四、《燕园石寻》

1.C

【解析】C项,对比错误,结尾点出普通石头的可爱,使文章意境得以提升。

2.文中燕园石头呈现了三种美:①水边之石具有与水相映成趣的美。②山下之石与山、水、路、桥一起组成整体的美。③园中太湖石有独具特色的美。

3.①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与热爱生活的美好心灵。如第12段中写在常人易忽略的地方“又发现两块”太湖石。②有独具特色的审美眼光。如第7段中草地中间的太湖石并不好看,但作者竟能在丑中看出美来,且细细观玩那自然的韵致。③来源于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章最后两段作者写石头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自己还写过小说《三生石》,这些文化积淀也正是文章能行云流水匠心独运的原因。④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多处运用拟人手法,将石头写得栩栩如生。如第3段中写荷田周围的石头“有的横躺,有的斜倚,有的竖立如小山峰,有的平坦可以休憩”。

五、《雅舍》

1.B

【解析】B项,“四川建造房屋最是经济,这让作者的好感油然而生”有误。“好感”是因为房子有个性,而不是因为“经济”。

2.C

【解析】C项,“从正面直接描写”有误。“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从侧面烘托月夜幽寂。

3.①妙用拟物(或炼字)。“荡漾”本是状摹水波轻轻起伏、颤动的样子,用来写邻人声息由门窗户壁的缝隙传入室内,生动形象。②多用四字词语,长短参差(或以短句为主),整散结合,变化灵活,读来富有节奏感。③运用排比句,“或……或……或……或……”充分表现老鼠行动自由,扰人不安。④文白相济,雅俗共存。“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用浅俗的白话罗列,使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状。“荡漾而来,破我沉寂”“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文句雅致,典雅隽永。

4.①“我”的经历:描写了“我”在抗战时期移居重庆的居住环境偏僻荒凉和条件简陋。②“我”的心态:抒发了“我”在艰难辛苦境遇中保持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③“我”的感受:体现了“我”在战乱时期产生的人生似寄的漂泊、忧患意识。

5.结构简陋、风雨难避、门窗不严(隔墙传声)、鼠子看灯(老鼠肆虐)、地点荒凉、行走不便、蚊子猖獗等。

6.①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②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③地势偏,但作者来访见足见情谊。

7.“雅舍”确实非作者所有,作者只是寄居于此,但作者“住了两个多月”“好感油然而生”,并且作者从“雅舍”尝到了“苦辣酸甜”之味,领悟到如何对待困境的人生态度,所以作者“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六、《牙疼》

1.B

【解析】A项“乐在其中”不合文意,作者描述只是风趣幽默,表现其泰然处之的态度,没有乐在其中。C项体现不出“幽默风趣”,根据踢门的动作及翻跟头的武戏演员的身份,吃油饼要便宜了应该是他本人的真实理解。D项“就因为他们不能适应”不准确,文中有“也许是因为假牙做得不好”。故选B。

2.C

【解析】“对主任医师‘劲大手狠’不是十分认可”有误。结合原文“小宋悄悄跟我说:‘我们主任,是在日本学的。她的劲儿特别大,出名的手狠’”分析,小宋是变相夸主任的拔牙技术好。

3.①借用“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为自己看牙未成而美食一顿开释解嘲。②突出了“我”潇洒豁达、随性而为的性情。③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情致和趣味。

4.①选材多是日常琐事。两篇文章都聚焦于生活中的小事,《项脊轩志》叙写了作者读书、生活的细节小事;《牙疼》回顾了我数次看牙的经历。②结构紧凑,线索清晰。《项脊轩志》将所有的人和事集于一轩,以“悲”“喜”为情感线索贯通全文;本文以“牙疼”为中心,将治牙的几个事件串联为一体。③情感真实。《项脊轩志》抒发了作者与家人之间的浓郁亲情;《牙疼》真实写出了“我”在看牙治牙过程中的感受。④语言质朴自然。两篇文章均多用日常口语,不事雕琢,亲切自然。

七、《延安街市记》

1.A

【解析】“人民生活的艰苦”分析有误。第一段的描写只是表现了街市简陋不讲究的特点,没有表现人民生活的艰苦。

2.C

【解析】“句子③中充分运用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描写”分析错误。句子中没有嗅觉描写。

3.①外貌描写。如“两个老人,收拾得臃臃肿肿的”“没牙的嘴那么嚅嚅着,脸上的皱纹一齐向鼻尖集中”描绘了老人纯朴的形象。②动作描写。如“蹲在街市一角,反复推让着手里的馍馍,然后一疙瘩一疙瘩塞进口里”表现了延安农民的厚道。

4.①题材新颖。傳统延安的作品大多是关于革命题材的,但本文贾平凹避开了前人写俗了的角度,选取了在时代的变迁中,延安农民从田地走向街市的新题材。②精神坚强。这延安街市虽简陋,但人们仍努力追求美好生活,从田地里走到了街市,获得了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的愉快。③文风淳朴。本文无论是景物描写还是人物描写,都表现了陕北农村淳朴的特色,“瘦筋筋”“臃臃肿肿”等词语质朴,没有甜腻、矫揉造作的语言。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戏剧

一、《茶馆(节选)》

1.A

【解析】B项,“精明干练”有误,常四爷的形象特征应为耿直、有正义感。C项,“含蓄隽永”错误,文本的语言符合“贵浅显”的特点,多用简短口语,通俗易懂。D项,“围绕王利发的经历展开激烈的矛盾冲突”错误,文本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节选部分的故事是相对独立的。故选A。

2.①表现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如“不肯示弱”提示了常四爷内心的怒气,展示了他耿直不屈的性格特征。②渲染舞台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如“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营造了紧张激烈的氛围,二人矛盾进入白热化,为马五爷出场铺垫。

3.①讽刺。“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明里讽刺二德子欺软怕硬,暗中嘲讽腐败政府。②反语。“二德子,你威风啊!”“威风”一词看似夸赞实则施威,达到幽默效果。③夸张。“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为了讨好秦二爷,王利发言语夸张,让人忍俊不禁。

二、《右第二章(节选)》与《放下你的鞭子(节选)》

1.A

【解析】茅盾的《右第二章》是茅盾所著的小说《子迅慧樱夜》中的一个章节,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右第二的生活和命运,“隐含了作者致敬先儒、弘扬传统文化的用意”错误。

2.①可以使历史背景的切入更自然,故事更真实。②可以丰富人物的形象内涵,使人物形象更具时代感。③可以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人物命运变化的历史原因,深刻理解主题。

3.(相似的心态)对不好的生活境遇都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对外来欺压都有畏惧逃避的心态。

(不同的思想根源)①李先生有狭隘自私的思想,他只想保全自己的小家庭,也难以割舍相对安稳的生活。②汉子有封建落后的思想,他把人生不幸归结为命不好,也找不到生活出路。

猜你喜欢
有误解析
更正说明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理解有误
更正
睡梦解析仪
选题有误
更 正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电竞初解析
“Fe2+与Fe3+”相关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