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启鸿
(西安欧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
1972 年,美国学者B.乔伊斯(B.Joyce)等人在《教学模式》(ModelsofTeaching)一书中提出,教学模式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为教师提供推动学生学习的路径[1]。此后,经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教学模式被认为是由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5 个要素构成[2]。其中,理论依据是基础,教学目标是核心,教学程序是流程和方法,实现条件是保障,教学评价是检验和反馈。5 个要素紧密联系,构成完整的教学模式。
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入普及化的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教学模式应在5 个构成要素上凸显出自身的办学定位。
旅游接待业是旅游业中直接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的企业的组合,主要包括旅游交通业、旅游住宿和餐饮业、旅游景区业、旅行社业、旅游购物和娱乐业、旅游会展业等行业。它既是旅游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管理类专业毕业生最主要的对口就业领域,因此,2018 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中的《旅游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将“旅游接待业”列为专业核心课程。之后,我国旅游管理类本科院校才陆续开设“旅游接待业”课程。
“旅游接待业”课程在我国开展教学实践探索的时间较短,研究成果也比较少。通过中国知网平台搜索后可以得知,自2019 年至今,关于“旅游接待业”课程教学方面的论文一共有13 篇,主要研究了“旅游接待业”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教学模式等[3-5]。总之,关于“旅游接待业”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探索的理论基础还比较单一,大多只是一种理论或方法的应用,实践探索涉及的教学模式构成要素还不够全面。实践中,教学模式的探索往往是多种教学理论和方法综合应用的过程,因此,要想构建出一套适用性和系统性较强的教学模式,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针对教学模式的5 个构成要素开展模式化的探索和实践。
西安欧亚学院于2005 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开始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转型。西安欧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于2009 年开办,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于2020年通过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该专业于2019 年依据“国家标准”开设“旅游接待业”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从照搬、小步改革到自成体系,在教学模式5 要素方面系统化地构建了一套与学校定位匹配度高、指导性强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旅游接待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突出3个教学理念,即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和OBE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建构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模式,积极实施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并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进行自我建构。为了强化应用型教学,教学模式应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重视以学习成果进行学习效果评价,进行反向教学设计,贴近用人单位需求,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旅游接待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强调与用人单位需求和人才培养定位对接,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职业素养培养之中。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和人才培养定位,课程总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旅游接待业中基层管理工作和进行相关调研分析的基础知识、能力和素养”,体现了较强的应用性和一定的理论性。运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级分解,具体内容如表1 所示。同时,在此基础上对每次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分解,形成了24 次课程的分层级教学目标(表2)。
表1 “旅游接待业”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表
表2 “旅游接待业”课程某次课教学目标设计表
在理论依据的指导下,“旅游接待业”课程的教学程序综合运用了对分课堂、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每次课程教学程序采用“三段式教学法”,即课前自学,课上分享、研讨、精讲,课后内化提升。具体流程如下:课前,教师发布导学案、课件和学习任务,学生以导学案、课件和学习任务为导向进行自学;上课时,教师首先进行学生学习分享并点评,其次教师对重难点进行精讲或开展案例教学,学生则对学习任务或案例进行研讨及分享,最后,教师进行本次课程的总结并布置课后学习任务;课后,学生对作业进行修改完善或完成延伸性学习任务,其中难度比较大的学习任务一般采用小组形式完成,难度比较小的学习任务一般采用个人形式完成。
经过3 年时间的实践探索,“三段式教学法”实施起来非常流畅,也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既不会因为实施纯粹的翻转课堂而感到盲目和无助,也不会因为教师单纯讲授而感到乏味无聊。师生在课前、课上、课后都能进行良好的互动,尤其是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去学习,有着明确的方向性,而教师又能及时给予点评、指导、讲授、分析,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逐渐学会了学习,逐渐感受到了进步,逐渐增强了自信。
“五结合”即教学过程中突出信息化、应用型的特点,将课堂面授与线上学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学习与竞赛、考证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调研相结合,教师教学与业界人士讲座相结合。
1.课堂面授与线上学习相结合
此做法是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融合的产物。具体做法是:教师充分利用学校自建的“畅课系统”,将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均发布到该平台上,学生通过该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讨论发帖、完成测试、提交作业等,不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课程微信群与教师、同学及时地进行沟通和交流。目前“旅游接待业”课程的教学已经实现了课堂面授与线上教学平台、线上课堂、微信群的融合式教学。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及学生学习与竞赛、考证相结合
这两种做法是应用型教学的必然产物。具体做法是:学生在学习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之后,通过完成“模拟演练”“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设计”“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学习任务,以及参加旅游服务竞赛、旅游策划竞赛,考取1+X 证书等方式,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投入度,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加速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
3.校内学习与校外调研相结合,以及教师教学与业界人士讲座相结合
这两种做法是应用型教学的进一步要求。应用型教学需要借助行业资源的加持,将“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具体做法是:通过借助产学研平台,统一组织学生前往优秀的旅游企业进行调研,如“旅游接待业”课程授课教师可组织学生前往“白鹿原影视城”“长安十二时辰”等旅游企业进行调研学习;还可以通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深入旅游企业开展调研,获得一手的感受和案例。在“走出去”的同时,还要邀请旅游接待业的职业经理人或技术能手为学生讲授工作方法及经验、心得体会、技术技能等内容。通过这两种做法,学生不仅开拓了视野,可以将所学内容与当地行业实际情况相结合,明确了学习的方向性,也更加明确学习的实用价值。
以往的教学评价方式多以考试为主,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不易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地考核,评价结果也没有与教学目标较好地对应。在“三突出”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旅游接待业”课程实行“多元综合评价”,即在学习成果和考核方式设计上,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学习任务和考核方式。例如,针对记忆和理解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线上学习完成度、线上测试、课堂表现等考核方式;针对应用层次以上的教学目标,设计个人作业、小组作业的考核方式,并为每个作业设计较为细化的评价标准,使考核尽量公平、公正、科学(表3)。在以上设计中,平时成绩占比达到50%,考核方式多样化,对应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素养。总成绩中的另外50%为期末考试,考核形式为闭卷考试,题型多样,由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应用题和论述题组成,旨在通过闭卷考试提升学生的知识记忆力、理解力,以及应用、分析能力,强化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表3 多元综合评价设计表
自“旅游接待业”课程开设以来,学生的评教分数一直保持在90 分以上,平均分为93.5 分。通过学生评价可以看出,“旅游接待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从历届学生的总成绩来看,均呈现出较好的正态分布状态,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等级,平均分为72.5分。近几年,学生获得各类国家级旅游创新策划比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200 余人考取了导游资格证书和定制旅行管家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在实习中表现良好,屡受好评,企业用人满意度也保持在90 分以上,还有数名学生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公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 篇。
为了较为全面、科学地评价“旅游接待业”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效果,课程组根据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和教育部一流专业及一流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编制了评价指标[3-4,6-7];同时,根据该评价指标编制了调查问卷,并将每个二级指标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很差5 个等级,分别赋予5、4、3、2、1 分。邀请专业教师审阅相关课程资料,查看“畅课系统”,前来听课后,填写该问卷。同时也对学习过“旅游接待业”课程的19 级、20 级学生发放该问卷。最后共发放问卷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186 份,回收率为93%。对所收集的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后得出评价结果(表4),总分为4.72 分,16 项评价指标得分均高于4 分。由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旅游接待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实施结果比较成功。
表4 “旅游接待业”课程教学模式评价结果
西安欧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接待业”课程自开设以来在教学模式上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教学模式的5 个构成要素上均已形成了较为成形和便于操作的做法,得到了同行和学生的认可,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旅游接待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借鉴模式。
未来在“旅游接待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诊断和反思,进行持续改进。首先,要更加关注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提升,着力提升学生表现不够理想的期末考试成绩和作业成绩,争取使总成绩平均分达到75~80 分。其次,要关注用人单位满意度的保持和提升,让“旅游接待业”课程在学生就业中发挥重要的支柱作用。最后,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性”“地方性”和“思想性”,案例要及时更新、与时俱进,突出地方特色和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服务”的客观认识,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四个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