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治理措施研究

2023-12-26 18:24
科海故事博览 2023年34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环境保护

赵 俣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秀洲分局,浙江 嘉兴 314000)

1 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建立和完善地区土地资源生态保护工程,首先要了解如何平衡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具体来说,在实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以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并有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相应维护。但是,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期间,如果不能平衡好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不仅不能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还会对当地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时,应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1]。

2 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主要现象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较小,主要是由于耕地少、林地少、土地利用难等,供需关系之间的巨大悬殊加速了人与耕地之间的矛盾。截至目前,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均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质条件被污染和破坏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2.1 水土流失

我国土地资源受到破坏最明显的表现形式即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对于我国而言,不仅是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而且是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水土流失问题变得非常严重,其发生的原因大多是人为因素。林木滥伐导致地表植被覆盖率逐年下降,过度开发耕地导致水土平衡能力减弱,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植被再生水平下降。水土流失等问题导致土地面积大幅减少,生态环境逐年遭到破坏。

2.2 土地沙漠化

当前,我国各地普遍出现了扬沙等天气状况,这是由于土地沙漠化现象引起的。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土壤中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其中所含的有机质和水分大大减少。当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水分不足时,就会引起土壤退化,导致土地荒漠化现象。查阅相关资源发现,与新中国初成立时相比,我国的沙漠化土地增加了约30%。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土地荒漠化问题,正在积极采取治理措施。然而,效果不甚明显,相关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并出现持续恶化趋势。

2.3 土质条件被污染和破坏

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工业企业,但其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生产技术普遍落后。同时,由于生产过程中缺乏环保意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在没有经过相关专业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土地和河流,对土壤条件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一些水资源稀缺的地区,当农民将河流中的水直接灌溉到农田中时,也会对农田的土壤条件造成很大的破坏。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过高,不仅使土壤无法继续种植相关作物,还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地下填埋,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存在不利影响。同时,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学产品也会对种植土壤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2]。

3 导致土地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3.1 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不当

人们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们的错误价值观和行为造成的。过去,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缺乏发展和长远眼光,没有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平衡问题。一旦平衡被打破,朝向一边倾斜,其势头非人力一时所能遏制,也就是失衡状态在短时期内较难扭转,后果严重。在建设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过程中,人们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才能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使土地资源和环境回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来[3]。

3.2 生态资源过度开发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人们过度发展重工业,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过度开发和放牧耕地大大降低了植被覆盖率。我国过去的经济发展完全基于生态资源的消耗来换取经济增长。掠夺资源造成了各种环境问题,土地资源问题日益显现,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潜力产生制约影响。

3.3 城市化用地使用不合理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急剧加快,工业用地不断增加,许多耕地被大量征用。我国可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土地利用出现不合理现象。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比例不合理,未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限度合理利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4 加强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具体策略

加强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具体策略有健全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强化土地使用方式管理、建立先进的土地产权制度、加强对土地资源质量保护、适量使用农药及化学药品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具体分析如下。

4.1 健全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确保一项工作正确实施的基础是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指导。加强我国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需要国家和地方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使我国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具有法律依据。在相关地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基层生态保护工作人员应共同参与到生态立法过程中来,健全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从法制层面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好平衡。

4.2 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土地资源有限是既定事实,如何在此基础上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满足我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就是要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和土地利用率,使土地利用(包括建设用地、草地、耕地等)更加科学合理。要实现这一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应将市场和行政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使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控制建设用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在此期间,不仅要合理安排劳动力,还要合理调节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从而相应地配置整体资源,最终确保资金的合理控制。因此,在保证土地利用稳定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使土地资源的价值最大化。通过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控制建设用地,可将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类,从而满足不同人群对土地资源的不同需求,如此不仅能够合理调控出了建设用地,还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化进程下的耕地减少的压力。

2.挖掘城市土地的潜力。在土地开发的基础上,还应注重旧城区、旧居民点等改造,深入挖掘城市土地的潜力,从存量上找增量,科学地进行土地开发。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将城市土地的利用潜力开发出来,避免土地浪费现象存在,从而全面调整城市土地利用的制度控制,最终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水平[4]。

4.3 强化土地使用方式管理

加强对土地使用方式的管理,保护耕地资源的数量稳定,是加强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耕地平衡建设。“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各个地区都应该认真落实这一基本国策,做好耕地使用状况的调整工作,保证我国粮食供给充足。在土地利用的基础上,做好整体资源的平衡和控制工作,保护耕地资源的数量稳定。

2.严格控制土地使用审批。在土地利用方面,不仅要加强对耕地的监督工作,还要确保纠正各种非法用地项目。对地区总体建设用地进行复核,同时做好备案检查工作。另外,为了更好地落实相关制度,可建立土地利用相关的信息评价机制,以便及时地发现各类异常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土地资源控制和管理,深化土地资源保护措施。

3.全面落实国土资源管理听证制度。对拟提出的总体基准的总体成本进行调整,放眼全局,清晰规划和控制土地利用总体情况,地区政策不能违背总体布局,确保农田水利相关方案得以真正落实和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举行听证会。如此可及时发现和调整土地资源综合管理中的问题和做法,并确保全面调整工作依法进行[5]。

4.4 建立先进的土地产权制度

造成我国土地资源稀缺、生态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突出原因是土地资源没有明确、系统的生态产权。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发挥作用,根据本地区特点,结合本地区实际,建立产权清晰、事权明确、权利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土地产权制度。

4.5 加强土地资源质量保护

加强土地资源质量保护是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中的一项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措施,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实施土地保护战略,保护土地质量。实施土地保护战略不仅要保护耕地资源的数量稳定,更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质量保护。实施土地保护战略,应以耕地为基础,减少水土流失,如此不仅能够满足社会上对粮食的需求,还能够提高经济作物的实用能力,同时客观上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长期控制。最终,全面调整土地资源,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建设。

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再加上部分地区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影响,我国的耕地面积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下降的耕地面积要想满足当前我国对粮食的需求,必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唯有如此,通过集约化利用土地才能有效提高耕地的生产水平。此外,提高优质农田的比例也是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的有效手段[6]。

4.6 适量使用农药及化学药品

农药及化学药品对农业的整体发展具有破坏性。农药及相关化学药品是把双刃剑,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同在。不可否认,农药及相关化学药品在推动农业生产效益方面的助益作用,但在巨大生产效益面前,农田的生产水平也不容忽视,确保农田利用的生态环境平衡。基于此,农药及其他相关化学药品的使用必须适量,大剂量地使用农药等,反而得不偿失,会使得害虫具有耐药性,不仅起不到提高生产效益的作用,还可能威胁到自然生态系统平衡[7]。

4.7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人们认识到土地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内容,牵扯范围较广。综合考虑土地资源保护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追求最佳的综合效益,不仅可以促进生物环境质量的改善,还可以通过提高生物环境质量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的协调和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合理开发并利用土地资源

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实际过程中,必须保证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确保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一是要采取多种措施,增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通过退耕还林等措施来促进农林牧业综合发展。二是将粗放型生产模式转变为集约型生产模式,实现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发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价值,将土地资源的价值有效发挥出来。三是必须以保护环境为目标来建设和发展城市。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势不可挡,在此期间,我们可参考国外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取长补短,从失败经验中吸取教训,从成功经验中提取我们可以采纳的建议,比如适当控制城市的发展规模,不能一味地扩张城市规模,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减少使用农药及相关化学品;采取植树等方式控制和预防土地荒漠化等。总而言之,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必须加强重视,落实相关政策,加强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8]。

综上所述,科学系统地建设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需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着眼大局,站位全局,全面客观地分析各地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症结所在,构筑健全完备的法治体系,形成科学管理模式,以保护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维护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耕地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环境保护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