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莉(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教师发展中心 221000)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得到了教育界广泛认可。这一理念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应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即使离开了老师和课堂,学生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学生应处于学习主动状态,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这意味着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探索、思考和实践。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使他们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和行为,包括独立思考、查阅资料、总结归纳等。通过这些习惯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教为不教”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的本真和初心,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这与叶圣陶先生“教为不教”理念契合。
在“教为不教”理论视角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运用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有逻辑联系的整合和组织,从而教会学生学习。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理解、语言表达、阅读素养、文化感受等。通过设计情境任务和相关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经历和完成学习任务,习得知识和技能,并基于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发展概念性理解,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关注知识生成和运用,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实践等,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意义,并将其运用于实际情境,提高他们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大单元教学系统教知识、教本领、教担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大”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不仅将教材每个单元进行梳理整合,还需要打破原先单篇教学方式,将每个单元看作整体,将其与学生课外阅读相结合,以扩大学生阅读面,提升学生知识层次,并开拓学生人文视野。“教为不教”的“大单元教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是在语文课程标准统摄下对教材的整合和再创造。这种大单元教学具有系统性、关联性、递进性、科学化特征,要求教师拥有大格局,立足学情统整教材,科学进行规划设计,把握大原则,重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需要纵向将学科知识按照实际教学需要重新规划、整合、综合设计,并有序实施,目的是将六年知识贯通起来,将它们看作是一首完整曲子,以更好进行教学。同时,又要掌握每个学段需要达成的目标,既要纵观六年语文教学,又要着眼本学段教学要求。还要横向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组织,考虑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将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进行有机整合。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注重开发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外读物、多媒体资源、社会实践资源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它不仅涵盖了教材中的语言知识,还包括了学生思维能力、人文素养、传统文化等。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以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还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和特点,设计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就需要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获得有效发展。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关注学生特长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让学生发挥自己优势,实现全面发展。通过整合性、关联性、深度性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需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指导和帮助。教师需要注意反馈的及时性和连续性,保持对学生学习的持续关注和指导。既要把学习结果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也要反馈给教师,以便更好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从而实现“不教”的目的。
语文大单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次解放,把师生从文本内容里解放出来,从教材中解放出来。要想探究“教为不教”理论视角下大单元设计与实践策略,教师要以开明的理念、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去研究和探索。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纵观整个小学学段设计,教师要对总教学目标、学段教学目标了然于胸,熟悉每册教材教学目标。同时,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年段特点等,确定每册教材中几个大单元的单元教学大目标,从而解决本单元“教什么”问题。“教为不教”大单元教学目标,应该以学生知识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因此这些目标必须具体、准确地体现单元内容的特点和重点知识点,并且需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大目标纵向要与其他学段单元目标不重复,横向要与本册教材前后单元目标相关联,体现知识点间的过渡与衔接。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选择了三首描写繁星的短诗和另外三首现代诗。可以据此内容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为:初步认识现代诗歌特点,正确划分诗歌节奏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学习写作诗歌。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现代诗,应该以引领学生认识现代诗的特点为主要目标,而以初步学习写作现代诗为终极目标,在练习写诗中巩固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同时指导学生诗歌节奏的划分和在朗诵中体会诗歌情感。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合为一体,突出本单元诗歌文体特色。
大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需要从多种渠道入手,组建大单元,完成单元选材任务,解决“用什么教”的问题。在这一步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囿于教材。教材中提供的文本是专家千挑万选出的优秀作品,但单元主题大多以文本体现的内容主旨进行整合。而“教为不教”大单元教学,是以知识能力为单元核心目标进行整合。这就需要教师打破原有教材组合,对教材文本进行重新组选。同时,教师要把目光放在更广阔世界,从书籍、网络等渠道挑选与本单元知识点相吻合的文章。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原主题是“乡下生活”,精选了几首古诗和三篇现代文。从“教为不教”角度出发,教师要打破这个组合,结合三篇现代文内容,重新确立大单元目标为“学习鉴赏和写作写景散文”。这样,三首古诗就要从单元中摘出,需要再精选一到两篇文章组合进来。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主要写动态之景,与教材三篇静态景物描写相得益彰,可以选入。利用互联网查找《乡下的风光》,这篇写景抒情散文篇幅不长,内容主旨写法都与本单元文章关联紧密,可以增加到本单元中。这样一来,就从多元角度完成了一个大单元的组合。
一个大单元通常包括四到五篇文章,可分为精读、略读和课内自读文章。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本着生本原则精心设计精读文章的导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这一类文章的鉴赏和写作技巧。精读文章是学生学习的灯塔,一定要设计好教学方法,切实能够起到引导和指向作用。精读文章的教学要通过“领”实现“教”的目的。如果是低、中学段,一个单元可以设置两篇精读文章,高学段设置一篇精读文章即可。精读文章后,需要安排略读文章。略读文章通常一课时即可完成。教师要设置好导学案,用问题引领学生自己探讨或小组互助解决问题,尝试用精读文章学到的方法与技巧鉴赏新的文章。学生研究探讨中,教师可以给予必要指引。要“扶”一把,这是在逐步放手,向“不教”过渡。课内自读文章可以当做是本单元练习,老师可以向学生发放试题,让学生自己探索。答卷形式是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这一步是完全“放手”,实现了“不教”。教师对大单元内的文本进行大梯度设置,解决了“怎么教”的问题,由“领”到“扶”再到“放”,达成了大单元教学“教为不教”的目标。
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关注教学反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及时关注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情况,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鼓励,指出学生错误并进行纠正等。这种即时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调整。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定期评估。如通过考试、作业、作文或者语文活动等,对学生理解程度、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估。还可以开展学生评价活动,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优势和不足,也可以让学生学习他人优点,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师应该在收到反馈后及时回应,采取适当措施解决问题。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提供及时帮助和支持。如果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有困难,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换个方法重新讲解和巩固。“教为不教”大单元教学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反馈和评估结果,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况,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