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齐治平、关注当下的政治智慧(十三):民为邦本:万事皆为民(下)

2023-12-26 07:54
月读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

◎ 王 杰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政党,是为广大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的政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幸福的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它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国情,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在百年奋斗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鲜明地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正是“民惟邦本”的现代意蕴。

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提出了“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的口号;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要重视群众工作的问题;党的“九月来信”即《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首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一概念;1943 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首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党中央在延安时期,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把“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作为执政的根本目的,打造了一片片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全面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倡导“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945 年,“群众路线”写入了党的七大党章;2022 年10 月22 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二)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中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是与中国传统政治中的民本思想一脉相传。

“人民观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初基因,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最根本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价值追求,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阶段发展并实践着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丰富了人民的内涵,致力于人民主体性的实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中国化发展》)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工运、农运、兵运,都是深入到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之中,为广大的劳动者争取权益、利益,提高工农的薪酬、收入,保护工人农民的劳动权益,争取士兵的地位。组织工人罢工斗争,组织农民暴动抗租,都是为了争取劳动人民的权利,为人民群众谋取最大的利益保障。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军与人民融为一体,打土豪分田地,农民只要有口吃的就不会让红军饿着,红军只要有条棉被就不会让百姓冻着。在抗日战争中,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麻雀站,都是兵民融合的光辉战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解放、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创造。解放战争,更是党与人民一起,同甘共苦,团结一致,赢得了新中国的成立,谈到淮海战役的胜利时,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老电影《车轮滚滚》就形象地再现了这一伟大场景。新中国成立之后,土地改革、工商改造,无不体现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依靠人民、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中,“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始终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在继承、发展着“民惟邦本”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民本思想。

(三)拜人民为师,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成功的基础,是当代中国对“民惟邦本”传统观念最好的实践。

毛泽东同志说过:“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邓小平同志说:“只有首先善于做群众的学生的人,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以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优良作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真正的知识之源,只有认真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切实在作风上有大的改进、在素质上有大的提升。当代人民公仆的楷模杨善洲说:“我当领导,是给整个保山地区当的,不是给我们一家人当。”这就告诫为官者,要坚定为人们服务的理念,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时时处处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先,树立“食民之禄,担民之忧”的意识,增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与情怀。领导干部只有像杨善洲一样挽起裤腿与人民一起干、一起学,才能获得人民的惦念与爱戴。诚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党的百年奋斗中,始终为人民谋利益,把人民作为一切奋斗的根基;在新征程上,我们更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受到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工党员缺乏自身政治学习的观念,在个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上认识模糊,放松了个人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弱化了个人的组织纪律性。教工党支部在提高教工党员政治理论素质、增强党性观念、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贯彻方面仍做得不够透彻。

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后,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回答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最根本问题,就是要弄清楚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执政为民,关注民生,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为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一脉相承的观念,都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已经自觉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政治思想智慧,是对民惟邦本、民贵君轻、以民为本等传统治国理政思想的继承、创新和弘扬。

(一)进入新时代,对“民惟邦本”观念和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了新的阐述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必须从思想和感情深处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

百姓心中有杆秤,那秤砣就是民心民意。中国老百姓,绝大多数都是善良、朴实、憨厚的,但这种质朴憨厚不代表懦弱、愚昧、不明理,容易被忽悠、被欺骗,其实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心里就像明镜一样清楚明白。我们的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摆正位置,放下架子,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就无法做到紧密联系群众,就无法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就无法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进入新时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要发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与形形色色脱离群众、违背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斗争,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都是官本位思想意识的体现。官本位文化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种文化中,唯上不唯下、唯书不唯实是官员们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官本位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人所追求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根本对立的,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代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代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对官本位思想进行强有力的破除。然而,封建糟粕的遗毒具有很强的历史惯性,直到今天,一些领导干部仍然深受其害,一旦当官,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在工作、生活中,处处摆官架子,高高在上,不屑于接触群众,不关心群众的衣食冷暖。这种思想和行为与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曾引用了清代河南内乡县衙的一副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意思是地方官不要忘记自己的来历,要以百姓为父母,绝不可欺压百姓;要把自己的升降荣辱看得淡一些,为了百姓的利益,即使丢了官职,也没有什么可耻辱的;要有责任心,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参加考察的领导干部说:“封建时代的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人民在总书记的心头,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对各级党员干部来讲,总书记的讲话既是勉励也是告诫。“事虽小只要利民就大,权虽轻只要为民就重”,党员干部要毫不动摇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切实做到蹲下去、深进去,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努力打通与群众之间那道无形的墙,多干一些强基固本、造福人民的务实工程,少干一些昙花一现、劳民伤财的应景工程,真正体察百姓之难,了解百姓之苦,为自己留下好口碑,给人民创造好生活。惟有把党的群众路线根植于内心、根植于灵魂、落实到行动上,才能真正达到“本固邦宁”,才能守好人民的心,守好人民的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三)新时代“五位一体”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新发展阶段,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政治上,更加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大支点和三大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探索发扬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管用性,进一步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不断丰富社会主义的民主实践内涵。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我们要正确认识民主与民本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是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改革家的王安石,主持熙宁变法,改革动机为了国强民富,但结果却南辕北辙,不但深深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遭致老百姓怨声载道,民心改革变成了伤心改革,原来的支持者如司马光、苏东坡等人也坚决反对王安石改革,还在客观上帮了腐败者的大忙,最终导致改革彻底失败。做任何一件事,仅仅从动机出发是不够的,一定要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考察;一项改革措施究竟是好还是坏,不能只看动机,一定要看效果。二是民本与民主的关系。民主与民本虽然都强调国家的基础是“民”,但在本质内涵上及价值目标上是截然不同的。在本质内涵上,民主是一个政治概念,它所表征的是一种政治诉求;而民本则是一个道德概念,它所表达的是一种道德诉求。在价值目标上,民主是通过对政府权力的制约,防止社会政治权力被少数人所滥用,从而达到保护大多数人利益的目的;而民本的出发点则是解决国家政权的稳定和长治久安问题。三是口号与落实的关系。无论多么美好的理想目标,无论多么缜密的行动计划,如果不落实到行动上,结果永远等于零。在为民的问题上,不能只听其言信其行,而是要听其言观其行,不是看他怎么说,而是要看他怎么做,具体是怎么做的、怎么落实的,是否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做了实事,要知行合一。孙中山说,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懂得道理并不难,难在如何实行上,落地落实最关键。

2.经济上,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富裕的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让十四亿多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贫困,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小康梦,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目标,兑现了对人民的承诺。为了让发展更加平衡、更加充分,推动全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提出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不让一个民族落下”的共同富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农村考察,走遍田间地头,心系万家冷暖,了解木耳种植时,他在念“小木耳大产业”经;看到挂满枝头的苹果时,他兴奋地说:“苹果是你们最好的产业。”他为老百姓找到的一条条致富之路而高兴,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成了总书记的殷殷牵挂。

3.文化上,让老百姓享受更好的精神生活,使我们成为文化丰富、信仰坚定、内心强大的伟大民族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进行过多次非常精彩精辟的论述,如“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等等,习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一系列论述,表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华传统美德的培育,中国人精神信仰的重建,中国社会新秩序的重建,中国梦的实现,都离不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是精神支柱,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一切伟大事业,都离不开传统文化,没有传统文化的支撑,我们所从事的一切,将变成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今天,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文化中获得滋养,引领人民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正确的价值观凝聚人心、汇聚民力,不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接班人。

4.建设更加和谐、平等、自由的社会体系,让人民享受到更加充实的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公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不断提高,全社会逐步形成了崇尚道德、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进一步筑牢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根基。同时,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当前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现在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2 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100 元,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 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中国文化所追求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理想,正走在实现的路途上、过程中。

5.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到绿色生态的食品,享受到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绿绿的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论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环境问题的解决纳入到了党的战略发展目标,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把“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总纲中又明确写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全国上下对土壤、水资源、空气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留下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立足当代,放眼千秋,这是最大最深沉的民本观。

五、人民至上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民至上观点是对民惟邦本传统观念在推进新时代征程中最好的继承和发展。“民为邦本”是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经典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主要结合点之一,是新时代新征程治国理政的重要政治思想智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民惟邦本”这句名言,强调中国共产党就是要为民造福,只有做到这一点,党的执政基础在新的征程上才能坚如磐石。他在二十大后考察延安时对围在身边的人民群众掷地有声地说:“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为我们描绘的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人民至上的现代化,就是实现中国人民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望中国式现代化,将更加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落地生根。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贯彻人民至上理念和继承发展民惟邦本传统观念最好的实践途径。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既充分享有民主选举权利,又充分享有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既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又参与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管理;既参与国家发展顶层设计的意见建议征询,又参与地方公共事务治理;既通过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渠道表达意愿,又通过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等渠道表达诉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能够切实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紧密融合在一起,能够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彻底地实现中国人民真正的当家作主。

展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将更加丰富充实,全体中华儿女的人格发展将更加全面,真正做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中国人民将更加自信、自立、自强,中国人民将更加有志气、骨气、底气。中国共产党将引导和带领全国人民把历史进程中积累起来的强大能量充分发挥出来,“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夫欲富国强威,辟地服远者,必得之于民。

—汉·陆贾《新语·至德》

大意: 要想国家富裕、军力强大,开拓疆土、边民归顺,就必须依靠百姓的力量。

陆贾是西汉初年思想家、政治家,早年曾随刘邦平定天下。西汉建立后,著文十二篇,总结秦亡汉兴的原因,而成《新语》一书。陆贾注意到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施行暴政,让百姓承担繁重的徭役和赋税,最终引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动摇了秦朝的统治基础。于是,他提出了以百姓为重的观点,强调百姓的力量对国家的富强有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群众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多让群众咧嘴笑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