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及其提升路径

2023-12-25 13:33:07王康
江苏高教 2023年11期
关键词:辅导员核心素养

王康

(南京工业大学 学生工作处,南京 2118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辅导员作为高校青年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应当充分把握大学生培根铸魂的着力点,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实效性。信道明道方能传道。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应该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铸魂者先铸其魂,要主动感知时代发展脉搏,努力锤炼硬核素质能力,不断夯实辅导员核心职业素养,积极顺应“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现实要求,让学生满意、让学校满意、让社会满意。

一、提升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

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养要积极与国家和社会进步、高校事业发展、学生成长成才和辅导员个体提升相适应,要扎实提升辅导员在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文化特色发展、高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需要的核心素质能力和品格修养,努力培育政治强、作风正、素质硬、能力精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一)时代发展要求

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于1953年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主动试点并逐渐推广。70年的栉风沐雨,高校辅导员队伍历尽沧桑,曲折发展,但是辅导员开展思想引领、落实铸魂育人的根本职能从未发生改变。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世界多极化秩序加速形成、信息全球化快速发展,面对全球性疫情的深远影响、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校和辅导都应该思考的时代课题。

(二)育人使命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新时代催生新命题,新形势提出新要求,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要求,为高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更为高校辅导员不改政治初心,不辱育人使命,努力提升综合素质、育人水平,指明了奋斗方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辅导员制度较过去已取得了跨越式提升,高校辅导员所面临的工作环境和培养对象也在不断地改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优化辅导员队伍管理,完善辅导员队伍培育,提升辅导员队伍核心素养,对于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推动高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三)文化传承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应与我国国情、党情、社情密切关联,要扎根辅导员工作实践,从传统文化视角下探索构建辅导员工作体系和特色化的辅导员队伍。当前,“0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主体,他们思维独立、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但受限于阅历,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陷入局限之中。高校辅导员要强化党史学习、内化革命精神、深化文化素养,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中牢牢掌握话语权,科学引导“00后”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弘扬时代新风,赓续优秀传统文化。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基本内涵

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是辅导员推进宏观社会发展和微观个体提升的核心竞争力。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确定的辅导员九大重点职业功能,结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辅导员制度导向,辅导员的核心素养可以归纳为政治定力、职业韧性力、文化内驱力、调查研究力四个方面。

(一)政治定力是信仰之魂

辅导员身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是党的政策方针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肩负着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永远是辅导员核心素养的首要原则。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辅导员的一言一行对大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一方面,要始终坚守辅导员职业初心,在是非曲直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要正确引导大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另一方面,要主动回应新时代“召唤”,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引导青年大学生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实践,牢固树立“四个正确认识”,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二)职业韧性力是兴业之根

职业韧性力通常表现为个体通过调动先天品质和后天所获的技能、知识、经验等一系列资源,以克服职业逆境的综合行为。职业韧性力属性与辅导员岗位特点高度匹配。一方面,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日常工作千头万绪,面临较高的职业压力;另一方面,岗位角色的多重性和职责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辅导员的离职潮。高校辅导员工作挑战大、强度高,需要同时平衡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自身身心、职业健康发展。因此,高校辅导员工作亟须具备职业韧性力。作为辅导员的核心素养,职业韧性力主要表现为:第一,坚持学习。青年大学生是最具活力的社会群体,这就导致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面对新时代大学生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坚持强化自主学习,不断拓宽思想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动态变化的工作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2]。第二,提升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高校辅导员扮演着多重角色,而多角色“扮演”往往伴随着“碰撞与摩擦”,进而导致辅导员工作不仅任务繁重且极具挑战性,而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增强克服困难的判断,进一步彰显辅导员职业韧性力[3]。第三,增强危机应对。辅导员工作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枢纽,辅导员的职业行为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管理密切相关,更与学生的各种潜在风险紧密相连。这要求辅导员具备较强的风险防范、危机处理、心理调节等危机应对能力,主要表现为对确定性事务的把握能力和对不确定性事务的接受能力。

(三)文化内驱力是动力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校辅导员作为教育工作者,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持和对“爱与服务”工作理念的坚守是至关重要的,主要表现为辅导员文化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内驱力作用上。因此,辅导员文化方向上的价值选择、目标追求,从“外化”角度看是辅导员的职业操守,从“内化”角度看就是辅导员的文化内驱力。内化于心是前提,外化于行是落脚点、是归宿。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夯实自身的文化内驱力,将文化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浓厚的人文底蕴和高雅的工作作风在潜移默化之中教育、影响学生,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影响力[4]。另一方面,文化内驱力促进辅导员与学生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交流,引导辅导员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关键节点及时提供人文关怀和精神帮扶,当好青年大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四)调查研究力是工作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开展工作的前提,是高校辅导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育人工作能不能做成,首先要了解学生实情、学习实况、发展实际,充分掌握学生的成长规律。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坚持问题导向,走进青年学生的生活中去,深入学生工作的实践中去,不做旁观者,不主观臆断,不片面决策,而是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获得正确的信息,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把握人才培养的规律性。要将调查研究和学习思考紧密联系,居安思危,直面“知识危机”,警惕“能力不足”,克服“本领恐慌”,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一种境界,把调研当成一种觉悟、一种责任。要善于利用调研成果,勤于学习、乐于思考、善于总结,坚持在调研中学习,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既向书本学也向实践学,做到干中学、学中干,以干促学、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做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提升路径

新时代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站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高度,在思想上厘清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的政策导向,在过程中搭建常态化的培训平台,在管理上构建科学化的考评机制,着力培养高校辅导员的政治定力、职业韧性力、文化内驱力和调查研究力等核心素养,扎实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

(一)明确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培育方向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紧紧围绕国家教育现代化目标方向,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根本目的,贯彻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时代要求,推进辅导员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第一,要围绕国家教育现代化战略方向。教育的现代化,是一个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关键,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提高人的素质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更是提升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水平的根本导向。学生的成长成才依赖教师的悉心栽培,而教师的核心素养水平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立德树人”理念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落实。推进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把政治素养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同时要结合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夯实辅导员职业素质能力。第二,要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00后”逐步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大学校园的学生主体。多元化社会背景下,“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鲜明,优点突出,但缺点也十分明显。工作环境的“多元化”和工作对象的“多样性”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辅导员核心素养。就职业韧性力而言,辅导员要坚持以“爱与服务”工作理念为导向,持续学习,不断提高思政教育能力,以更全面、更精准的学习支持和生活指导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就文化内驱力而言,辅导员应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方法,以心换心,将心比心,用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第三,要贯彻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时代要求。辅导员队伍的“三化”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核心素养提升是高校辅导员队伍成长发展的关键品质,二者密切关联,相互耦合。一方面,“三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政治建设。辅导员的称谓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时间在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辅导员的核心工作职责,必须坚定不移地将思政教育放在辅导员工作的中心位置,坚持首要性原则,将政治要求贯穿辅导员的招聘、培养、评价等工作的各个方面,全方位考察政治定力、提高政治站位。另一方面,“三化”建设的目的是提升职业水平。日常工作中,不能仅仅满足于事务性工作的重复劳动,而要深入实践开展调研形成总结,并将其上升为科学理论,努力探索系统性学生工作中的一般性规律,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健全思政教育有关专业,同时进一步了解当前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特点,增强思政课实效性[5];结合辅导员工作实践和职业特点,挖掘辅导员队伍建设方向,构建辅导员职业理论体系和文化内涵,夯实职业韧性力,强化文化内驱力,充分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增强辅导员做好学生成长成才引路人的底气。

(二)建立以提升核心素养为内容的培训机制

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是我国高校师资、干部队伍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主要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当前的培训体系虽然层次分明、内涵丰富,但政策层面并未明确辅导员培训内容,培训过程往往更加偏向于短期效应,忽略了长期效力和内在提升。对此,应当建立以提升核心素养为内容的培训机制,丰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辅导员业务水平。一方面,要搭建阶梯式培训体系。根据辅导员在不同阶段、不同层级的成长发展需求,围绕核心素养内涵要求,搭建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科学设置各层次培训的课程目标和培养要求,构建以“基础层-发展层-研究层-引领层”为主线的“阶梯式”辅导员培养培训体系,不断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通识化、职业化、专家化、典型化水平[6]。基础层面向新手型辅导员,围绕基础业务开展应知应会类通识化培训;发展层面向骨干型辅导员,结合辅导员九大重点职业功能,重点开展职业能力类培训,全面提升辅导员业务水平;研究层面向专家型辅导员,引导辅导员根据专业背景、研究方向和工作实际,在细分业务领域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同步提升全局观和统筹力;引领层面向拔尖型辅导员,组织推荐拔尖型辅导员参加各级各类辅导员职业竞赛评比,以赛促学、以赛带训,以榜样典型引领带动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整体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是发展人的个性与生存能力,可以有效激发个人的内在价值和潜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对于辅导员核心素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第一,要激发辅导员开展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观能动性,引导辅导员根据自身工作实际科学划分职业发展阶段,并设置阶段性发展目标,以职业生涯规划激活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和内驱力,促进职业能力的主动提高。第二,要加强对辅导员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化指导,发挥“传帮带”作用,为新手辅导员配备资深导师,对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和答疑,帮助其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早日进入辅导员职业状态,实现职业能力的阶段性提升。第三,要大力培育专业师资队伍,根据辅导员个人发展方向、专业背景、职业层次等要素,个性化分配资源、搭建平台,大力培养扶持专家型、拔尖型人才,打造专业师资队伍,把辅导员核心素养内涵讲清楚、说透彻、教明白。

(三)构建以提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立德树人的成效是辅导员工作效力的直观反馈。通过学生的学业和获奖情况来判断辅导员工作是片面的,还要结合学生的思政素养、道德品质等方面多角度多维度地衡量辅导员的工作水平。构建以提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目的是进一步细化核心素养内涵,有侧重性地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一方面,要实施差异化考核评价。辅导员工作具有实践和理论双重性,要围绕辅导员核心素养建立差异化考核评价机制,使绩效指标成为辅导员能力提升的制度导向。首先,搭建考核评价“动态坐标系”,尊重辅导员职业发展渐进性规律,结合辅导员的不同层级设置差异化的能力标准和考核指标,动态跟踪评价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引导辅导员根据自身发展科学设置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其次,构建过程管理和考核激励“柔性闭环”机制,最大程度发挥考核激励的正向促进功能,提高工作考核结果在职业发展、岗位晋升等方面的参考占比,引导辅导员主动规范职业行为,形成“人人奋斗,个个争先”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要落实多元化职业发展。首先,将辅导员核心素养与职业发展有机结合,深入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增设咨询、教学、科研等多序列职业晋升通道,按照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衡量和评价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多元化评价能有效激励辅导员聚焦某一领域做精做专,在提升工作能力的同时兼顾职业发展。其次,建立分层分类的执业资格认证机制。按照分类原则,在辅导员的职业体系中,推进思想引导、生涯规划和学业指导等方向的职业导师资格认定;根据分层分级原则,建立辅导员执业资格等级认证体系,为辅导员职业能力层级提供鉴定依据,从制度层面激励辅导员不断提升职业能力。以制度促进辅导员核心素养提升,以核心素养驱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育人”和“育己”的双向奔赴。

猜你喜欢
辅导员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