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角下的跨学科实践
——以催眠治疗在就医恐惧个案中的应用为例

2023-12-23 11:11:54冼德源
大社会 2023年5期
关键词:案主李女士个案

冼德源

一、催眠治疗的理论假设

催眠治疗即在治疗过程中将催眠视为疗愈中介,注重发展多样和有效的方法来产生和使用催眠状态的具有独特性的治疗方法。催眠治疗在社会工作个案服务中具有较大的适用性,有助于激发案主内在的潜能。催眠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工具,能帮助案主转移观念聚焦。具体来说,催眠能特别有效地参与到案主的注意中,并逐渐往包含治疗目标的有意义方向转移,从而调动其内在的动能,实现“助人自助”。

催眠包含三个要素:个人(Intrapersonal)、人际(Interpersonal)、背景(Contextual)。其中,个人领域专注于处理个人的内在体验,如思想、情绪和信念等;人际领域包括处理与案主的关系和社交互动;背景领域涉及到案主的外部环境,如身处的环境条件、文化因素等。根据研究需要,本文着重探讨催眠的人际领域。依据现代催眠治疗理论,催眠的自然性和合作性非常重要。作为催眠的自然性指的是注重个体自身的能力,而合作性则强调治疗师与案主的关系。在社会工作的视角下,催眠的合作性就是强调案主自决原则。

二、催眠治疗介入个案服务的过程

(一)案主的背景及其困境

案主李女士,48 岁,已婚,育有一儿一女,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案主对自身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感到满意。案主由于眼睛疼痛到医院求医,医生发现其面颊有一良性肿瘤,建议进行手术切除,否则会对视力造成影响。李女士同意手术但多次未通过术前的血压检查,收缩压最高达200mmHg。李女士自认为血压高是因为在医院或看到医护人员特别紧张所致。由于无法通过术前的血压检查,李女士无法进行手术,因此十分苦恼并求助社工。

(二)案主的需求及成因分析

人的行为往往受到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三方面的因素影响。李女士的“血压问题”虽然是一个生理范畴,但李女士自认为是医院环境导致的紧张所致,这当中涉及心理因素。事实上,血压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紧张、恐惧等不同的情绪往往会导致血压的波动,加之李女士在家自测没有血压问题,我们基本判断李女士的“血压问题”主要属于心因性。

多模式治疗(Multimodal Therapy)对人的心理维度进行了五个方面的区分,分别是行为(Behavior)、情感(Affect)、知觉(Sensation)、想象(Imagery)、认知(Cognition)。李女士的心因性问题主要集中于认知、情感两个方面。认知上,李女士认为肿瘤的位置非常特殊,能否完全切除肿瘤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负面结果的认知。由于失去了对事情的控制感,李女士便有了紧张焦虑的情绪。

(三)个案的催眠治疗过程

社工首先采用倾听、接纳等技巧,与案主李女士讨论了其面临的困境,澄清了社工的角色,并协商确定了服务目标,即建立“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和缓解紧张焦虑。在此基础上,社工采取催眠诱导与干预交互进行,并将ARE 模型作为诱导与干预的基础,贯穿于整个催眠过程:(1)A 即Absorb(专注),让案主的注意力集中在案主的内在。(2)R 即Ratify(确认),确认案主的情况变化是为了更好地与案主合作,这对于第一次进行催眠的案主尤为重要。(3)E 即Elicit(诱发),诱发案主内在的资源,达成治疗目标。

在个案服务的过程中,社工运用催眠疗法时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1)社工为“自信”的治疗目标作铺垫,社工说道:“闭上双眼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做到”。在催眠状态下,社工进一步向“自信”目标工作,社工说道:“对于第一次催眠的我们来说,我们可能体验到困惑、不知所措甚至是紧张。但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无意识懂得如何去处理,我们的意识不需要知道怎么去做,我们的意识需要做的是配合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无意识”。(2)直接地将“医院”的场景与愉悦和舒适联系在一起,社工说道:“催眠确实是一种很主观的体验……每个人在不同的场景都有不同的体验,例如:办公室、课室、家里、医院、饭堂。每个人的体验有所不同,舒服与舒适将伴随我们”。间接地将“医生”与开心、享受放在一起,激发正面的情感,黄色、绿色、白色容易引起对医生的联想。社工说道:“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人,处理不同的事,我们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很好,就是这样,我们也会看到不同的颜色:黄色、绿色、白色。哪一种颜色才能唤起我们的开心?我们并不知道。我们需要做的是好好享受看到那颜色的当下。”

催眠结束后,李女士产生了解离的催眠现象,催眠现象的产生有助于催眠暗示发挥作用。李女士慢慢打开双眼,调整了坐姿,清了清喉咙,说道:“当我听到你说自信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不是活在当下。那种感觉很放松,好像所有的东西都是空白的。那感觉很好。”治疗一周后,李女士焦虑和恐惧心理得到缓解,术前血压检查结果达到正常,之后顺利完成了手术。

三、服务反思与建议

在本次开展的个案工作中,社工将催眠治疗纳入到已有的个案工作手法中,整合已有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原则,能有效提高个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现时个案工作的具体交谈形式是以“对话式”为主,案主与社工的互动以一问一答为主要形式。社工既需要掌握谈话的方向也需要留意案主的反应,在整个过程中,社工还需要关注谈话的连续性。因此,对于社工来说,通过“对话式”交谈起到治疗效果,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催眠治疗的运用可以减少影响个案工作的因素,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催眠治疗让案主进入催眠状态,完全关注自身的内在,有利于社工通过社交影响的作用与案主进行工作。这样,案主朝着治疗目标改变的效果才得以实现。

跨学科融合发展成为了社会工作实务的新趋势。本文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以一例就医恐惧个案为例,探讨了催眠治疗的应用。学科的融合发展,不仅推广了催眠治疗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而且也将社会工作的原则融入到心理治疗中,提高了社会工作的效率,增强了社会工作的效果。建议社会工作在个案工作不仅仅局限本领域的方法,应根据服务效果需要整合其他学科的方法和技巧。

猜你喜欢
案主李女士个案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法制博览(2019年20期)2019-12-13 22:38:56
擦玻璃
故事会(2018年13期)2018-07-03 03:00:12
个案:发挥“家一校一社”联动作用实现全方位的关注与支援
社会与公益(2018年1期)2018-05-30 10:48:04
浅析实施案主自决的困境及其对策
山西青年(2018年24期)2018-01-27 12:52:34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大社会(2017年12期)2018-01-17 11:55:17
放下偏执,路还很长——访谈两位个案医生及家长
申请信用卡贷款装修房屋常州一女子被骗1万元
中文阅读学习个案考察与分析
直派批评的理念与个案
文学自由谈(2016年3期)2016-06-15 13:00:46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
中国记者(2014年3期)2014-05-14 06: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