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 陶眉辰
通过对浙江省经济发展、农业发展以及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利用因子分析法测度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然后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与城乡收入差距,两者均与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为提高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浙江省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地方政府支持力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赋予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权利和义务,以期探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共同富裕自此走向实践阶段。共同富裕,就必然存在先富和后富问题,其实现路径就是要先富带动后富,在先富的带动下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为城乡二元化的问题。普惠金融作为解决城乡二元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05年其理念被首次提出以来,就迅速成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法宝。基于浙江省在共同富裕方面的先试先行,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基于普惠金融发展视角,测度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探讨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针对性建议,为我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持。
一、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金融与经济联系紧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与“三农”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通过从需求端对浙江省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从供给端对浙江省金融机构数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量、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进行分析,为后文测度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奠定基础。
(一)浙江省经济发展概况
1.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速与全国基本持平。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大体代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如图1所示,自普惠金融概念提出以来,随着普惠金融在我国的不断实践,浙江省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其国内生产总值逐年提升,从2005年的13028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77715万亿元,增长4.97倍,在国内生产总值高基数的情况下,浙江省年平均增幅达到11.08%,基本與全国持平。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由于浙江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势必就会带来金融需求的增加,浙江省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将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机遇。
2.经济主要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相对偏低。第一产业增加值最能体现一个地区“三农”经济发展的水平。如图2所示,从绝对值来看,2005—2022年浙江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提高,虽然增速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各年均保持正增长。从分产业情况来看,第三产业增长值增速总体大于第二产业增长值增速,而第一产业增长值增速最小。
产业结构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能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如图3所示,从产业结构来看,浙江省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增长最为明显,近几年更是赶超第二产业,一跃成为浙江省的经济支柱,相对而言,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则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比重相对偏低。
浙江省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高,说明其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支撑地位,因此隶属于第二、第三产业的经营主体就可以借此更容易达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条件从而获得更多的金融贷款支持,而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低,并且有下滑的趋势,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有限,这就不利于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根据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排斥理论,金融资源会更多地流向发展状况更好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大多处于农村地区的第一产业的金融需求可能会遭到排斥和抑制。
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节节攀升,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居民个人收入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需求的大小,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越高,其对金融的需求往往就越大。如图4所示,2005—2022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年平均增长10.38%,基本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持平,而且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总体上高于城镇居民,表明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农村居民消费潜力逐步扩大,对金融的需求增加,普惠金融在农村有成长的沃土。
(二)浙江省农业发展概况
2021年,浙江省发布《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提出乡村在共同富裕上要先试先行,浙江省农业农村发展迎来新时代,农村普惠金融也因此迎来发展良机。
1.农业基础稳定,农林牧渔业产值保持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作为农村居民从事的主要产业,是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如图5所示,浙江省农林牧渔业产值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由2005年的893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397亿元,增长1.68倍,年平均增长5.98%。分时间段来看,2005—2010年浙江省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速总体呈现上升态势,2010年以后浙江省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速总体呈现下滑态势,近年来,基本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增速基本保持在4%左右水平,浙江省农林牧渔业进入发展新常态。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往往表明了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这将提高农村居民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需求,成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强大动力。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金融需求多元化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浙江省依托数字化金融改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稳定提升。2022年,浙江省实现粮食产量620.97万吨,谷物产量超过500万吨,小麦产量达到50万吨左右,传统农业成为浙江省农业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浙江省水果产量更是超过700万吨,达到704.49万吨,油茶籽产量实现节节攀升,达到近10万吨,同时豆类、薯类、油料、花生等经济作物产量均稳定在一定水平上,没有出现较大幅度波动,高附加值的非传统农业在浙江省得到蓬勃发展,特色产业日益突出,旅游农业、果品产业、茶叶产业等正成为浙江省农业的主导产业,浙江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另外,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的进行,浙江省农业发展迎来新时代,科学技术手段在农业领域得到应用,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农业产业创新不断,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凸显,产业融合现象愈加明显,农村居民对金融的需求更加往多元化方向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农业生产方面,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亟需农村普惠金融予以全方位支持。
(三)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概况
1.金融密度提高,农村普惠金融供给渗透性进一步释放。
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和从业人员数是金融密度的重要表征。根据表1,从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量来说,浙江省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量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每万人拥有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量由2005年的29.37人增加到2022年的40.82人,增长近4成左右,而每平方公里拥有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量则由2005年的1.39人增加到2022年的2.54人,增长超过8成。另一方面,从金融机构数量来说,浙江省金融机构数量基本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上下波动、略有增长,每万人拥有金融机构数量由2005年的2.01个小幅增长到2022年的2.05个,而每平方公里拥有金融机构数量则由2005年的0.09个增加到2022年的0.13个。
金融密度的不断提高是浙江省农村地区实施普惠金融战略的重大成果。随着将来浙江省农村地区金融密度的持续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供给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更加便捷,农村普惠金融供给的渗透性得到进一步释放,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更加容易得到满足。
2.存贷款余额持续快速提升,普惠金融供给端持续发力。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是普惠金融供给的重要体现。自2005年普惠金融概念在我国得到普及和实践以来,浙江省存贷款余额持续快速提升,普惠金融供给不断加大。从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来看,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实现持续快速提升,从2005年的20494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185201亿元,增长8.04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3.82%,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来看,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实现持续快速提升,从2005年的16558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189339亿元,增长10.44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5.41%,增长速度略高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从农村普惠金融占比来看,2021年、2022年浙江省主要农村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317亿元、28991亿元,分别占浙江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4.82%、15.31%。总体来看,近年来浙江省普惠金融供给端在持续发力,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屡创新高,但另外一方面也存在农村普惠金融占比过低等突出问题。
二、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价
1.测度方法。前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主要有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因子分析法等方法。鉴于熵权法要求数据指标要尽可能符合正态分布、受数据误差影响较大,变异系数法评价结果则又易受数据标准差的影响,而因子分析法一方面可以达到客观评价各指标具体权重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数据误差和标准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达到简化分析的目的。因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测度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2.指标选择。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目前国内外学者使用频率最高、评价结果最为可靠的是Sarma于2008年构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指数。本文将在该指数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相关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综合性指標体系来表征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本文构建的综合性指标体系包括以下三个维度:一是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渗透性,主要是每万人拥有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量以及每万人拥有金融机构数量等,该指标可以反映地方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广泛性、普遍性,是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以及金融机构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二是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主要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以及人均存贷款余额,该指标不仅可以直接反映金融机构的支农惠农效率,还可以反映其良性发展水平;三是金融产品和服务使用的有效性,主要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该指标可以反映金融服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上指标均为正向指标,由于普惠金融理念首次提出时间为2005年,因此时间范围选择2005—2022年,数据主要来源于中经网、浙江省各年统计年鉴、浙江省各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公报》等,部分缺失数据使用插空法予以补全。
3.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基于构建的普惠金融发展综合性指标体系,首先对指标数据进行KOM检测,其检测值大于0.7,检测结果表明指标数据适用因子分析法,其次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stata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初步确定公共因子数为1个,然后对载荷矩阵进行rotate旋转,得到3个公共因子,即主要影响因素,其累计比例达到0.9774,最后根据以上各公共因子的比例系数,并以此为权重,测算出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综合得分如下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近年来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基本呈现逐年提高的态势,其综合得分从2005年的-0.85提高到2022年的1.24,尤其是2018年以来,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更是呈现阶梯型增长,说明近5年来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在浙江省地方政府和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统筹布局下,其普惠金融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就。
(二)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1.指标选择。前人研究成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金融基础设施状况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借鉴肖铭扬(2022)等人的研究,被解释变量使用前文测度的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综合得分(Y),解释变量则使用以下指标:一是宏观经济指标,主要是农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用第一产业增加值/GDP(X1)表示,该比值越大,第一产业越重要,就越能促进“三农”经济的发展;二是地方政府支持力度,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当年GDP比重(X2)表示,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将会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更有意愿进入农村市场进而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快速发展;三是城乡收入差距,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3)表示,城乡收入差距越小,金融排斥作用力越小,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机会也就越多;四是城镇化水平,用城镇化率(X4)表示,城镇化水平越高,则说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所需物质基础更好,更有利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五是农村投资环境,用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比例(X5)表示,农村投资环境越好,吸引力越强,农村普惠金融就发展得越好。本文研究时间范围为2005—2022年,部分缺失数据使用插空法予以补全,数据主要来源于中经网、浙江省各年统计年鉴等。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Y=α+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
2.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利用stata12.0软件,基于上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处理结果如下:
从表3可以看出,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地方政府支持力度(X2)与城乡收入差距(X3),两者均与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均在10%置信水平下表现显著,地方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均对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农业重要性(X1)、城镇化水平(X4)、农村投资环境(X5)对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则不明显。具体来说,地方政府支持力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就提高9.77个百分点,而城乡收入差距每縮小1个百分点,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就提高24.12个百分点。
三、提高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建议
前文分析表明,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以及城乡收入差距,与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为提高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大地方政府支持力度
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浙江省应着力加大地方政府支持力度。
一是加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想方设法加大对涉农金融资源的投入,适度超前开展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投资,支持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技改升级行动,加强营业网点基础设施建设,与地方政府、企业多方协作,继续做强做大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其金融支农作用,持续完善农村风险分担体系,加快农村征信体系的建立,改善农村支付体系环境,从软硬件等方面全方位升级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金融的指导引领作用。政府对金融发展具有指导引领的作用,尤其可以通过相关措施对金融领域施加影响,可以决定金融的发展方向,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出台系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对农业产业的财政帮扶力度,精准靶向农业生产补贴领域,降低农村地区存款准备金率,对农村地区贷款适当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帮扶,通过政策性手段引导广大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度参与农村市场,提高金融密度、增加金融供给,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
(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浙江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浙江省应着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一是落深落实浙江省“共同富裕”试点工作。牢牢抓住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工作机遇,体系化推进示范区建设,以解决城乡差距为突破口,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从制度安排上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着力解决农民就业创收问题,引导资本向农村地区流动,千方百计让农民增收,使农民无后顾之忧,立足浙江省农村地区红色文化和特色旅游优势,发展农村特色旅游业、打造颇具地方风味的特色小镇。
二是深入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理念,在保有绿水青山的前提下,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变革,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壮大乡镇、乡村企业,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千方百计通过科技创新手段提高第一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解放生产力和劳动力,发挥农村地区人力资本低成本优势,着力推动农业工业化、服务化、现代化,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破除户籍壁垒,努力让部分农民工真正变成新市民,最大限度解放农村人口生产力。
参考文献:
[1]文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与影响因素探讨[J].山西农经,2022(10):181-183.
[2]肖铭扬.吉林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22.
[3]李杰,蔡木明.福建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J].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9(05):479-484.
[4]严鹏,杨林娟.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南方农村,2020,36(06):4-9.
[5]彭建华.基于IFI的湖南省农村普惠金融测度与比较[J].时代金融,2020(16):61-63.
[6]宋佳,王静.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J].华北金融,2019(07):67-73.
基金项目: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22GHZ01);台州市2022年度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标准、理论、机制、模式” 四维创新的小微金融人才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