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伟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覆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领域,以思想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在内容和目标设置上能够体现出一定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强调为学生构建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体系与价值体系,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与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和高校的政治理论课程相互衔接,能够通过与德育的相互配合来完成针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思辨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特征、内容与目标的构成元素之一,学生对思想政治本质和复杂性的理解需要通过辩证的思考来深化,而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考也有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本文主要围绕问题和思辨两个关键词,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堂构建为基石,展开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如何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考的探究。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问题引导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
问题教学法指的是一种用问题来呈现教材知识点,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思考来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培养学生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模式下以教师进行的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用问题来引导开展的教学活动更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新课标与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主,保障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最终的目标也指向学生个人能力、思维与素养的成长。而在以问题引导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十分依赖教师的引导,只要教师不明确地指出来,学生就很少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提问意识就会逐渐消失。而在以问题引导为核心设计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借助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与探究,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勇气、兴趣和毅力,这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是一种极大的助力,而这种形式下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驱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
(二)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
质疑是提问的先决条件,也是思维延伸的基础。哲学观点中的质疑精神泛指一种提问的态度,拥有质疑精神的人更敢于质疑自己学到的知识的科学性,在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扎实掌握的基础上,对学生质疑精神的锻炼更利于发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问题引导模式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鼓励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更加平等,因而提问不是教师独有的权利,学生也可以就自己的困惑和感悟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学生因质疑产生的提问能够有效消除学生对学习的畏难心理。
(三)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的集大成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得更为成熟,在课堂上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学习过程也就可以被看作是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尤其是在基于问题引导而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和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并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边深化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一边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借助学生思路的拓展与能力的提升推进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为学生整体思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思辨教学之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性
思辨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而关于“思辨”概念的界定在被教育界广泛认可的论述中认为“思辨”应该包含“认识技巧”和“情绪取向”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辨应当是一种推理清楚、逻辑严谨、思维严密且有针对性的,对自我调整的评判,而思辨能力则覆盖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多种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本身就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需要承担培养学生思维的主要职能,而对学生思辨能力与思辨思维的培养就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因此思辨教学之于高中思想政治来说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一)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也叫做思辨力,是一个哲学领域的专业术语,一方面是指学生运用逻辑推导进行纯理论和纯概念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指思考辨析能力,在“思考”的同时强调“辨析”,而思考与思辨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辨”字上。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构成,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设置并开展以思辨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以引导学生展开对问题的思考和辨析,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来思考与辨析问题的技能,让学生有能力对客观事物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认识,为学生对客观世界形成准确认知打好基础。
(二)拓展学生的思辨思维
思辨思维指的是一种以“思辨”为核心的思维模式,具体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系统思维、整体思维等几种思维方式,其中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思辨教学主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课程中的某一信息或观点展开深入分析、评估和质疑来养成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对现实社会或真实事件的辨析中加入自己的思考,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作为判断标准之一,全面且准确地实现对事实真实性、证据可靠性和逻辑合理性的审视。构建思辨课堂,教師就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推动学生以逻辑思维为核心的各种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问题引导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课堂构建路径
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大部分高中生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思维认知和相对完整的人格,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的自我意识更强,更追求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而这种对自我话语权的追求就是教师构建思想政治思辨课堂时可以利用的助力。在长期以应试教育理念为主导的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大都以纯粹的知识灌输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递出来的知识信息和理念,自己对课程知识的思考明显不足,在缺乏思维锻炼的情况下很难真正树立自己的辩证思维,因此大部分高中生的思辨水平存在欠缺。对此,教师在试图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展开辩证思考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学生思维逻辑与认知水平的实际发展情况,再从问题的设置、提出和回答出发,借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辨水平。
(一)设置问题
1.以教材为依托,注重问题的引导性。
问题引导式教学的价值能够得到怎样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本身的引导性,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能够调动学生思维、为学生的思考提供多大的空间、将学生的思考指向哪一个方向都直接关系着最终教学效果的呈现。对此,教师需要从教材内容出发,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设置难度适中的引导性问题,以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辩证思考。
以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三单元第七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为例,教材选择从“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和“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这两个视角出发,说明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做了什么?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中国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对中国与经济全球化之间关系的探讨需要从定位和作用的双视角出发,那么在这样的引导性问题下,学生便能够更加自主地展开辩证思考,这对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辨思维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
2.以现实为依据,注重问题的思辨性。
在新时代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为书本上的课程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本身就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学科,脱离现实生活的思想政治教学会变得悬浮和缥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感到枯燥。而基于思辨课堂的构建,教师在准备课堂提问时需要以现实为依据,结合现实生活元素或现实存在的问题,为学生设置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就能得出不同答案的思辨型问题。
以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中的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为例,生活中有关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存在着一些极端认知,有的人认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就是用一个玻璃房将传统文化罩起来,我们自身不能引入新的外来文化破坏其“正统性”,别人也不能从我们这里学习文化来发展新的文化。基于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一组相悖或对立的概念吗?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怎样创新文化才适当?在文化创新中怎样传承文化才有效?从而将社会上人们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矛盾认知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展开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辨性思考。
(二)提出问题
1.借情境展开和深化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涉及的知识大多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尤其是与哲学和文化相关的内容,学生在思考和探究问题时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因此教师以构建思辨课堂为目的向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时,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展开和深化问题。
例如,在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的确立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意义”这一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情境,先播放能够展现中国不同时期发展情况的视频,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对比分析,再要求学生结合视频中看到的画面和搜集到的信息展开对问题的思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过程为主线,建构一条有逻辑且完整的思考线索,以此强化学生的辩证认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2.借互动来探究和延伸问题。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基于思辨的互动通常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展开,而教师在向学生提出思辨性问题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个不同的阵营,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并尝试论证己方观点的合理性和对方观点的不合理性,落实对问题的探究与延伸。
例如,在提出“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利多还是弊多”这一问题后,教师就可以遵从学生的意愿,在两个阵营下选出几名同学作为代表,分别站在“利”和“弊”的视角展开对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探究。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寻找证明依据,也要从对方的观点出发寻找破绽,同时需要吸收对方的理念和观点,及时纠正自身的错误认知,以学习的心态来看待辩论的胜负。
(三)回答问题
在问题导向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思辨课堂上,教师要想发展学生的思辨思维与思辨能力,就要在对问题的探究、思考和解答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相较于灌输思想和观念,更多地选择提供指导和方法。思辨是一个笼统的大概念,实际上并没有一套特定的方法或框架,学生可以站在多个视角,借助不同的思辨方法实现思辨思维的发展和思辨能力的提升,包括且不限于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或比较。而在学生对问题展开辩证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为学生提供指导,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适当地给予学生方法指导的训练,并有针对性地调整自身的教学思路,在合适的范围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展开自主探究。实际上,高中生在思想政治课上由問题引导展开的探究与思考不仅能够起到锻炼其思辨能力的作用,还能起到提升其认知能力的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是高中阶段培养学生思辨思维和提升学生思辨水平的载体课程,以传递知识、传播文化以及塑造学生人格和思想为主要目的,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并通过长期的思维锻炼帮助学生养成辩证思考的意识。而问题式教学则是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的有效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知识和思想灌输,以问题引导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明显更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为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对此,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在课堂上提问的方式方法,灵活地引入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持续动脑思考,以思想政治为载体引导学生进入自我独立思辨状态,从而实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锻炼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