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日,参赛选手在第21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骑行。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形而上者謂之道”——《易·系辞》
摄影是一件与时间相关的事,它凝固时间,封存时间,拉长时间。好的摄影作品,读者在观看时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置身其中的感受,像是一把旋转时空之门的钥匙。它也是一种媒介,是一支回望过去,观察我们人类自身的望远镜。体育赛事摄影作为摄影的一个分支,多数情况下是去记录某个比赛的现场,以及刻画参与比赛的人物。体育赛事是一个运动过程,摄影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之中做出提炼,用定格瞬间的方法来表现竞技比赛的特点、人物的个性、感人的力量和情绪的高潮,或者捕捉这个事件过程中突如其来的意外。试图将时空之中的真相与人物内心的情感压缩在平面的照片上,准确地传递出来,类似于彼得·伯克(PeterBurke)在《图像证史》里提到的“用静态的画面来表现运动中的时间断面”“让观者从一个单独的画面中捕捉到整个故事”这种概念。
常言可叹,文无第一,摄影同样如此,很难用统一的数字标准或者胜负关系对摄影作品进行好坏的衡量。从1878年埃德沃德·迈布里奇(EadweardMuybridge)拍摄马的运动,到多兰多·佩特里(DorandoPietri)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上越过终点线的那一刻被定格,体育赛事摄影的发展萌芽历经良久,终于破土而出,从此走上了高速发展和演变的道路。器材从机械快门、胶片成像到大光圈、长焦段、每秒30张高速连拍无反相机,理论层面从关于关键瞬间和决定性瞬间如何定义的讨论,到人文关怀上赛场人物情感被得到关注,再到鲍勃·马丁(BobMartin)提出体育赛事摄影与城市文化结合的概念,体育赛事摄影的发展一刻没有停顿,评判一幅作品等级的观点也在不断产生变化。经过150多年时间的洗礼,体育赛事图片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价值标准和审美共识。
万物皆有道,将体育赛事摄影作为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事物,在宏观概念下用微观视角来观察它的自身之道,我尝试把它拆分为两个部分——什么是体育赛事摄影图片的内在要素以及体育赛事摄影追求的意义所在。
2017年2月20日,中国选手满丹丹在日本札幌举行的第八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越野滑雪女子1.4公里个人竞速赛中。新华社记者 廖宇杰 摄
2018年12月30日,参赛选手在安吉县山川乡竹林间的溯溪越野挑战赛赛道上奔跑。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2018年10月21日,选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举办的沙漠半程马拉松赛中。新华社记者陶希夷 摄
体育赛事摄影的第一种要素是准确。焦点实,曝光准,构思清晰,背景干净,有信息量,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体明确,参赛选手的运动姿态能够体现出竞技项目的特点,能够感受到运动的张力,是体育赛事摄影的基本要素。比如,跑者如雕塑般优美刚健的跑姿,掷铁饼者蓄力投掷之前的停顿,跳远选手双臂上扬眼神凝视前方的发奋一跳,跳高选手越过横杆的滞空能力,篮球运动员上篮时的空中漫步,跳水选手在空中留下的优雅身姿,水中有如碧波化蝶的标准泳姿。再比如,乒乓球、网球、羽毛球选手发球时人与球的关系,挥拍时眼神、肢体、球拍和球构成的内在联系,足球运动员拼抢时以球为焦点发生两个或多个身体的力量碰撞,自行车、摩托车、赛车场上争分夺秒而不慎发生的意外相撞,拳击选手被对手击中而扭曲的面部等偶然的、夸张的、戏剧性的瞬间。毫无疑问,这些画面都可以被称为好的体育赛事摄影图片,现场沸腾的观众、决胜比赛的时刻、你来我往的胜负,时空里的各种信息,一一被清晰记录。比赛现场的照片具有了新闻价值,体育赛事摄影传播的功能性得到了实现。
宋人郭熙用“可望可行,可游可居”来评价一幅山水画的境界,绘画和摄影有着相似之处,却也有着本质的不同。绘画的创作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加法,摄影在某种意义上却是相反的减法,根据观察者的选择对看到的现实世界做出取舍,但无论绘画还是摄影,创作是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图像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唤起情感,体育赛事摄影同样如此,它的第二种元素就是可读——内容丰富,有力量,有冲突,讲故事;情感细腻,有语言,有意境,有温度,可以打动人心,具有美学的价值。
体育赛事摄影是讲述故事的天才,一场体育赛事里选手们同场竞技,普通的观者却是在台下看一出戏剧,他们更关注的是人类的极限力量、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情节的起伏,相对于有声的、流动的视频影像,体育赛事摄影更善于在无声之中定格和放大这些肉眼难见的局部,记录和封存赛场的遗憾与奇迹。拍摄者需要对赛事历史、比赛人物的背景有着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才可以根据比赛的节奏起伏抓取到赛场最高潮的瞬间;明白面前的拍摄对象是身在巅峰、风轻云淡的一场兵不血刃,还是饱经伤病、破茧而出的一次伟大重生,在不同的时空里提前做出预判,捕捉到一名选手因比赛时间地点、竞技对手的不同而可能产生的种种变化;了解到竞争双方之间的历史渊源,才可以将两者合适地填入巧妙的构图,产生视觉上的关联语言。这无疑给体育赛事摄影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经过这样的努力而产生的作品会被赐予深厚的能量,在历史里埋藏更多的细节,为时间长河里未来的捕捞者沉入珍贵的宝藏。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称之为美德的概念,有模仿自然的园林之美,也有成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处世哲学。美是人类共有的感知力,是人们向往的追求。当你在博物馆典藏前为它停留,当寂静的夜晚听到细雨落下,当悠远的旋律唤醒你记忆深处的面孔,当你用手机拍摄到傍晚北京天空的晚霞,迫不及待地分享到朋友圈。美是可以被感知,也是可以被阅读的。体育赛事摄影也有它的美学功能,包括形式之美、细节之美、自然之美,等等。
俯瞰2012伦敦奥运会沙滩排球场地。鲍勃·马丁(Bob Martin)摄
由于比赛场地的设置,比赛选手的运动轨迹都相对固定,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给形式美的创造留有很大的空间。无论是笔直的跑道、平行的泳道、矩形的球场,都可以成为摄影者的画布,将运动人物这种符号填入其中,在虚实明暗的光影中,特殊镜头的变形里,随着相机快门急速或缓慢的起落之间,描画出一幅幅不同节奏的“形式之美”。将细节放大是摄影的优势,做局部取景减法的同时融入了摄影者的思想加法,最终呈现出的是细节的力量,是一种人类情感的放大,包含着悲伤、愤怒、遗憾、沉重或者愉悦、寂静、沉默、感动,观者在观看的同时会产生一种微妙的化学反应,细节的发现源自摄影者经验的积累、阅历的沉淀,画面呈现的结果来自对人物的共情和初始的发心。体育赛事也会与城市景观、自然环境相结合,天人合一的理念里,更珍贵的是人与自然平衡相处的视觉表达,对人类的观察视角从放大转变为收缩,将比赛行为,无论是奔跑骑行还是驾车飞棹,都在画面上缩小,融入环境之中,实处就法,虚处藏神,把画面更多的空间交还自然,展现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美好世界。也许有一天,当你为了一幅体育赛事图片而暂停指针,静静观看,阅读它所表达的语言,试图听到它发出的声音时,幸运的事情发生了,摄影者和你之间正在通过照片这个媒介进行着一次关于美的交流,一次心灵之间的对话。
图像能够引发人们的联想,可能会是对现实的思考,思想意识的输出,或者令观者产生更多的回忆和想象,这也是体育赛事摄影的第三种要素。如果说前面两种要素,准确是一种实际应用,可读是一种意识感知,那么联想就是体育赛事摄影在思维层面的一次跳跃。
2017年6月2日,刘诗雯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2017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单四分之一决赛比赛中发球。新华社记者 陶希夷 摄
体育赛事摄影最终呈现世人面前的是作品,作品是表达思想的唯一途径,因此每一次释放快门也是一次思想意识的射击过程,射中与否要看定格的瞬间里是否凝固了足够的能量。
体育赛场这样的公共空间里常常会有被关注的热点事件,使用这些符号记录成像,赞美或贬低,曲解或狂热,总会因为人们对符号的信仰而引导观者走向一定思想意识所表达的目的。
时间会赋予影像更久的生命力,时间越久图像的力量越强大。体育赛事摄影作品也可以成为一种载体,在过去和未来的时光里穿梭,载着翻阅这些内容的乘客于时光的隧道里往返。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经过了时间的筛选,一幅经典的体育图片足以能够唤起人们更多的回忆,当时一起观看比赛的人,当时现场的声响和饮料的味道,尽情的欢笑和温热的拥抱,人的记忆随着一张平面图像引发了联想,展开了更多维度的信息。
每一个体育赛事摄影团队的生产者都会在日常制作图片佳作产品(Highlight),年末进行盘点(YearPhoto),針对大型赛事也会有相应的精彩合集,这些影像的综合展示是一种对自身拍摄水平的认可,也是面向世界的最佳广告。从这些图片里可以阅读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体育赛事摄影的不同认知,也可能会发现构成体育赛事摄影的更多要素。
体育赛事摄影工作在今天的产业模式下已相对成熟,人们可以随时拿起相机加入其中,同时也有着被科技淘汰的担忧。看得见的是路,看不见的是道。体育赛事摄影追求的意义很难被具象出来,但是,我有一个猜想。
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SebastiaoSalgado)说:“摄影是一种最有力量的语言。因为它无须翻译,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能读懂。”
我猜想,体育赛事摄影或许恰恰是一种形式的翻译——用摄影语言对体育本身进行的一种翻译,对体育赛事里包含的体育精神甚至人类情感的一种翻译。在这种翻译里,所有的摄影手段和技法,其目的都是为了突出主体本身,做到清晰表达,努力去接近严复先生对“信达雅”的理解。
体育赛事里饱含着人类对于超越自身的渴望,在追逐梦想道路上付出的汗与泪,在公平较量中发生的竞争与友谊,向世界传递着从孤独走向团结,从弱小变得强大,从迷茫奔向光亮的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故事。在这种追求里,我们并非仅仅是去拍摄一场体育比赛,也并非仅仅聚焦于体育明星,而是从竞技比赛场上,伟大与平凡的众人身上,去探寻人类的共性。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心怀赤子,用朴素的情感,用摄影的语言去还原体育本身的纯粹,以追光“摄”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我想这就是体育赛事摄影的无限追求。
(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