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鹏
农食融合是将农业生产融入食品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焦作市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建设农业食品产业生态圈,培育多元主体,促进乡村产业融合,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焦作市农食融合发展现状
焦作市已初步建立了“龙头企业专注搞加工、家庭农场专心搞生产、合作社专业搞服务、农户渗透各个环节”的农食融合发展机制。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460家,国家、省、市龙头企业16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278家,家庭农场3917家;先后培育出销售收入超亿元食品企业27家,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有3家。例如,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是全省第二大方便面生产企业,年转化优质小麦30万t,年加工葱、姜、蒜等鲜蔬6万t,年消耗各类肉禽3万t,拥有国内先进的生产线,共生产七大系列、上百个品种的方便食品;蒙牛乳业(焦作)公司是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之一,拥有液体奶、冰淇淋、低温酸奶三大系列共49条生产线,日产能力1520t。
焦作市通过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建立订单基地、共建专业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66家,带动农户55.57万,其中通过订单关系带动农户达18万。例如,河南天香面业有限公司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方式,与农户签订基地种植合同,直接、间接带动周边7.2万农户开展订单种植,发展优质小麦基地 2.53万hm2,年增收近3000万元;河南旭瑞食品有限公司现已形成一条“饲料加工—种鸭养殖—鸭苗孵化—肉鸭养殖—屠宰加工—熟食加工—产品销售”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该产业链上下游共带动当地农户5600多户,新增就业岗位2000多个。
二、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產业结构仍需优化
焦作市加工业占比不高,高品质、专用产品相对较少,粮食作物占比较大,高效经济作物占比不高。
(二)产业层次仍需调整
焦作市企业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产品多以初加工为主,粗加工多、精加工少,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少。
(三)主要企业大而不强
焦作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占比较少,带动能力不足,与先进地市差距较大。部分企业靠高负债盲目扩张,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四)品牌影响力不大
焦作市没有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品牌辐射仍在当地。农产品高度分散,品牌数量多而不优,体量小,销量少,影响力不高。
三、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建设五大特色农产品基地
一是建设优质小麦基地。全市要尽快建立黄淮海地区科研育种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新品种技术展示中心,成为现代化种子产业基地强市。二是建设优质花生基地。要在武陟县、孟州市、沁阳市等适宜产区扩大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加速农机农艺融合,推进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三是建设优质草畜基地。博爱县要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引导企业自建或联建一批起点高、规模大、配套设施齐全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四是建设优质果蔬基地。全市要以博爱县、武陟县为核心创建蔬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博爱县、沁阳市为核心规划建设“怀姜”种植精深加工基地,以孟州市为主导打造万亩无公害韭菜生产基地,以北部南太行山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林果业。五是建设优质怀药基地。温县要深化“四大怀药”与太极文化、健康养老、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全链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怀药产业集群。
(二)实施三大主体培育
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焦作市要围绕小麦、玉米、四大怀药、优质果蔬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推动本市企业做大做强。二是规范农民合作社。市级层面要完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及监测办法,推进国家、省、市、县级示范社四级联创,尽快推动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7000家以上。三是加大家庭农场培育力度。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各县(市、区)要鼓励适度规模的种养大户转型为家庭农场,推动全市家庭农场发展4000家以上。
(三)创新两类扶持方法
一是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市金融部门要主动作为,挖掘潜在担保产品,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押物范围,探索开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联合授信,缓解企业及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难、融资难问题,并尽快建立农业产业发展风险基金(保险产品),以增强农业应对风险能力。二是加大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一市一特)”的引导扶持力度。焦作市要继续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尤其要在用地政策上出台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对配套基础设施、新技术引进进行补助,推动建设“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同时,以县域、市域为单位,出台对特色产业的支持政策,促进“一县一特(一市一特)”发展。
(责任编辑 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