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及渗漏防治措施分析

2023-12-21 12:18熊跃平宋宏鹏宋留洋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23期

熊跃平,宋宏鹏,宋留洋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1 引言

地下室结构的建设质量对于建筑整体安全性影响较大。除了空间结构本身的稳定性外,渗漏也是降低施工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工程案例以具体改造优化工程为例对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及渗漏防治措施展开分析。

2 项目概况

某会展建筑工程开发包含地下室改造施工环节。地下室空间建设期间,项目区内土层自身含水量偏高,必须进行防水处理。与地面项目相较,地下施工作业难度明显提升,因此,要提前完成防水部分的优化设计,控制地下水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

3 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实践运用

在该地下室改造项目中,主要的刚性与柔性材料为混凝土、沥青。工前准备环节中,相关人员始终注重材料管理,保障材料自身性能指标满足防水施工要求。本工程中选用的刚性材料基本能达到项目要求,同时具有成本优势。柔性材料总体防水效果较差,故在施工准备中最终选定刚性材料,并予以全方位的质量管控。防水作业前,下料与拌制混凝土,并进行质量检测试验,合理把控加热时长,优化混凝土内部均匀性。除此之外,施工准备期间,相关人员还需检查机械性能,为防水施工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

3.1 自防水系统构建

地下室防水作业中,需根据空间结构设计补充自防水设施,借此强化地下室防水性能,控制原土层内水体的威胁风险。自防水施工处理中,重点在于以下几点。

1)选择防水材料,优先考虑防水防渗问题,现场施工中参建单位也要安排专人进行操作监督。

2)混凝土浇筑环节中,施工人员应当格外重视混凝土密实度,严禁形成裂缝,保证结构的抗渗水平[1]。另外,地下室改造中还需注意散热处理,利用强化现场温度参数调节,控制结构裂缝的形成概率。

3)拆模环节中可合理延长操作时间,提高空间结构的强度水平。

4)防水施工时要根据具体位置,采用差异化的施工技术。实践操作中,可针对易出现渗漏病害的部位进行防渗作业,提高施工操作的针对性。同时,不能忽略结构养护问题,全面降低渗水概率。

3.2 涂料作业环节

在地下室防水处理中,聚氨酯材料具有明显的选择优势。聚氨酯使用中,配制好的涂料应在2 h 以内使用,以免其变质。除此之外,地下室也可选择无纺布等材料以提升效果。结合地下室空间特点,需提前处理基底部分,如在使用涂料之前,把基底含水量调整至9%以下,保证施工条件稳定,如果基底含水量偏大,可通过隔湿剂降低水体影响。待基底部分完工后,才能喷涂底座,提升总体的防水性能。在固化以后,铺设沥青卷材,起到阻隔的作用。对应上方保护层利用细石混凝土提成防水效果,单层厚度控制在40~50 mm。在现场施工中,后期回填土处理需防止损坏薄膜。涂料施工过程如图1 所示。

图1 涂料施工过程

3.3 穿墙管道防水

在本项目中,穿墙管道主要采取的防水技术包括以下方面。

1)套管加焊止水环。防水混凝土结构中的管道要提前埋设套管,搭配止水环以达到防水的目的,其中,套管和止水环需直接浇筑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中,并确保套管接触混凝土拥有足够的密实度。套管和止水环之间要满焊处理,使用的止水环数量要根据设计要求确认。待套管制成后,要在其内壁表面涂上防锈漆。在安设穿墙管道中,可直接把管材穿进套管中,根据设计图确认好尺寸,做好临时固定支撑,其中一端可使用钢板,焊接管材与套管,而在另一端处理中,需在管材和套管之间填充防水材料后完全封死。相应防水结构如图2 所示。针对穿墙管道,需在具有较高防水标准与承受振动问题的部分使用柔性套管,其与管材之间要用橡皮圈填充,借助法兰固定。

图2 套管加焊止水环

2)群管穿墙处理。按照设计方案设置预留孔,在孔洞周围埋设角钢,直接固定于混凝土结构内,角钢上还要焊接封口钢板,必须进行满焊处理。随后将管材逐一穿进孔洞内,顺着管周施焊。技术人员在操作中使用了对称处理方法,避免封口处严重变形。

3)单管固埋处理。在运用该技术埋设管道中可根据结构情况,选择现浇与预留孔的形式,施工中要保证充分浇筑与振捣,尤其是管材底部[2]。

3.4 后浇带防水施工

在正式防水作业前,后浇带部分需提前开展凿毛作业。常规后浇带防水处理中,底板混凝土防水主要在垫层上设置,以加强结构抗渗能力。而在后浇带两侧选择了挡土墙,同时增加砂浆层,有效优化了防水效果。在墙板作业中,本项目的挡土墙厚度是370 mm,墙体表面还增设了防水层。为满足防水工程处理效果,采取无收缩二次混凝土浇筑,根据后浇带断面表现,实行差异化施工方法。

4 地下室渗漏防治处理技术措施

4.1 底板

1)后浇带节点。如果未能彻底处理后浇带内的积水与垃圾,易出现混凝土夹渣情况,进而降低结构质量,增大渗漏概率。对于此类渗漏风险,本项目采用的防治措施为:适当加大底板截面,假设后浇带中留存杂物,也能沉积到预留部分,对原底板厚度部分的结构质量不产生影响;底板作业中以20 m为间隔,后浇带处设置集水坑作为泵抽的渠道,如图3 所示。

图3 底板后浇带集水坑设置图

2)后浇带位置设计。对于地下空间防水来说,后浇带是其中的薄弱点,需错开跨交界处。此类混凝土结构的建设质量控制难度较高,密实度差,根部裂缝病害风险大,易出现结构渗漏,所以,要保证后浇带和结构跨交接位置错开。

3)连通口处渗漏问题较常见,对此,选择中埋式的橡胶止水带。但考虑到施工期间可能发生预埋偏移的情况,再加上钢筋刺穿风险,故在连通口处额外设置一道排水处理,此处使用的管材直径50 mm,以连接集水井。借助堵排组合防水体系,防治该部位渗漏病害。

4)针对因保护层厚度偏小而引发的底板渗漏风险,本项目主要通过定型支架处理。此类渗漏问题会严重降低结构自身的耐久性,在地下室实际施工中,基础梁截面规格普遍较大,且会使用大量钢筋,结构自重大,可能使垫块直接破碎。加之某些梁体位置偏深,重新设置垫块的难度大,使保护层厚度减小[3]。对于此种质量风险,本项目直接用钢筋废料制成定型支架,以加强结构支撑力度,并对保护层厚度具有补充作用,定型支撑结构如图4 所示。

图4 定型支架

5)在地下室防水施工中,高低跨位置的混凝土处理十分关键,需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施工。在低跨结构初凝以前,并未完全失去流动性的情况下完成竖向浇筑,以预防蜂窝与结构松散的病害。

6)防水施工内容较多,如果现场某道工序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未通过细化检查即启动其他工序的作业。受地下水施压影响,可能会通过缝隙渗漏,且该类病害难以确定渗漏源头。对此,本项目额外设置滤水层,使结构基面和混凝土面层区域实现有组织排水。

4.2 顶板

1)管道处的缝隙。在地下室顶板建设中,于管线处额外设置钢筋网片,相应规格标准按板厚确认,以控制裂缝发育。在顶板配筋环节中应适当加密,并把顶板部分预埋管线均敷设至空间桥架位置。

2)顶板养护及荷载调节。顶板养护效果关系到缝隙防治效果,需连续14 d 进行蓄水养护。另外,在施工现场顶板部分浇筑结束后,避免在其上方设置加工场及堆放物料,需布置固定与顶撑设施,保证顶板结构的稳定性,以免形成渗漏,出现开裂情况。

3)施工现场要注意保护后浇带支撑和结构成品。防水施工中,后浇带模架均选择单独的支撑结构,即使拆除地下室模架也可保留原有支撑结构。另外,梁板部分是悬臂结构,施工作业中需控制好上部荷载,严禁堆载。

4)混凝土施工环节中,顶板表面需进行压光作业,并设置柔性防水层。按照常规施工思路,顶板防水处理前通过砂浆找平的方式并不适宜,可能会提高空鼓开裂的风险,使基底和防水层无法完全接触,反而直接转化为渗漏通道。所以,本项目采用压光处理与柔性防水层的搭配。

4.3 外墙

1)地下室外墙部分的钢筋通过交接构成整体,内部结构较密集,如果振捣不充分易形成空洞。本项目在设计中提高了构件截面尺寸,增加了钢筋构件的间距,需尽可能选择相同尺寸的钢筋,方便拉通处理,防止出现堆集问题。

2)预埋管套渗漏。钢管采取直埋形式,以预防管材和管套空隙填充不足引发渗漏。

3)墙板部分尽可能不留施工缝,假设实施二次浇筑,需提前布置止水钢板。

5 结语

地下室渗漏病害始终是行业难点,如果地下空间长期渗水,会使结构内部某些成分流失,易引发钢筋锈蚀,弱化结构耐久性与可用年限。故在地下室施工中要注意对防水技术的运用,并根据设计的空间结构,提前做好渗漏防治措施,降低质量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在现场施工中应及时进行结构支撑,避免尚未稳定的构件承重。同时,相关单位要实施全过程管理,特别是材料与机械、人员操作等,使防水、防渗漏工序均能被完全执行,并结合现场条件变化灵活改进防治措施,使建筑地下空间的防水作业满足工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