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卞茸文
甲状腺炎的诊治在临床上是比较复杂的,有病毒引起的,也有细菌导致的,最多见的是自身免疫紊乱而引起的甲状腺炎。
不同的甲状腺炎所采取的诊治方法都不同,临床误诊、漏诊的也比较常见,最常见的有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
“7 天前出现右侧脖子痛,同侧的头痛,发热,体温38°C 以上,有时候会发热到39°C,呼吸科医生说是肺炎,住院2 种抗生素挂了5 天,但是一点都不管用,怎么办?”一位患者询问。摸其甲状腺,发现甲状腺肿大,质地坚硬,按压疼痛,心率很快。患者转至内分泌科,用强的松治疗,症状缓解。
亚急性甲状腺炎非常容易漏诊,患者经常会因为咽痛到五官科就诊,会因为发热到呼吸科就诊,会因为心跳快、心慌到心脏科就诊。转来转去,也不能解决临床的症状。
那么亚急性甲状腺炎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有特效药吗?
亚急性甲状腺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以短暂甲状腺组织损伤、颈部疼痛或可伴全身炎症反应为特征。起病前1~3周,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但是很多患者并不能明确地描述出感染的病史。此病是一个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有的患者不经治疗,好好休息也能好转。与痛风类似。
亚急性甲状腺炎典型临床表现是发热、颈部自发性游走性疼痛,并向耳后放射,有的会表现为患病同侧的头痛、甲状腺功能异常、体温有不同程度升高,起病3~4天达高峰。甲状腺呈弥漫或不对称轻、中度肿大,质地较硬,触痛明显。甲状腺肿痛常先累及一叶后扩展到另一叶。因为有甲状腺细胞的破坏,经常会合并甲状腺功能的亢进,甲状腺亢进的程度取决于甲状腺细胞被破坏的程度。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甲状腺B 超都可以帮助确诊。
此病的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及缓解疼痛为目的。轻症可用一些止痛药,注意休息,就可以缓解。强的松这种药适用于疼痛剧烈、体温持续升高、消炎镇痛剂治疗无效者。心跳加快的患者,可以短期用倍他乐克这类的药。如何预防呢?就是预防感冒,预防病毒感染。
一患者甲状腺抗体大于1000IU/ml,触摸患者的甲状腺,偏大,质地柔韧。检验结果显示甲状腺功能正常。做甲状腺B 超后综合判断是桥本氏甲状腺炎。
桥本氏甲状腺炎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一个类型,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是以自身甲状腺组织为抗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就是说,自己的免疫系统错误识别,把自身甲状腺组织识别为外来的敌人,于是对自身的甲状腺细胞发起攻击,出现了甲状腺组织的破坏,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临床上患者可以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抗体增高,但是甲状腺功能正常,有的患者可能一辈子带着抗体生存,而并不出现甲状腺功能的改变。
2.抗体增高,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这时候会有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变化,临床上出现甲亢的表现,对症处理甲亢即可。
3.抗体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要用甲状腺激素来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速度取决于抗体的高低,但是不用紧张,这种变化可以用“年”来计算,非常缓慢。
4.有的患者这三种状态会交替出现,临床上对症处理即可。
对于桥本氏甲状腺炎而言,甲状腺功能异常并不是其必有的伴随症状,也不是诊断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必备条件。明确诊断除了甲状腺抗体的水平外,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有确诊价值。
那么,这种疾病未来到底会发生什么?根据甲状腺破坏的程度,桥本氏甲状腺炎可以分为3 个阶段:早期仅有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甲状腺功能正常;第二阶段发展为亚临床甲减;第三阶段表现为临床甲减,即甲状腺功能变得低下,发生率每年大概在4%左右。治疗的原则就是“缺什么,补什么”。
有的人怀孕前甲状腺功能都是正常的,怎么会在产后发生甲减呢?从临床表现来说,产后一年内发生的无痛性甲状腺炎称产后甲状腺炎,也可在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后发生,病程一般持续6~12 个月。产后甲状腺炎发病率约5%~10%,常常表现为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腺功能紊乱。
什么样的产妇容易得产后甲状腺炎呢?虽然病因不明,但有证据提示该病也是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前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的女性,生育后发生产后甲状腺炎的几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阴性的女性,发病率约30%~50%。
分娩后一年内出现疲乏、心动过速、甲状腺肿大或持续闭经者,应考虑本病。特别是妊娠期甲状腺肿及伴有高滴度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患者、有自身免疫甲状腺病家族史者,产后发生本病的危险性是增加的。需要注意的是,哺乳期不可以进行放射性碘的检查。
典型病例临床经历三期,即甲状腺功能亢进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期和恢复期。因为产后甲状腺炎系自限性,暂时性疾病,病程仅数月,对症处理即可。
生活压力的增加、工作节奏的加快……使得目前患甲状腺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其实很多都源于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和低下,上述现象也是发生免疫功能紊乱原因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