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来,陈 思,李云平
(1.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肾内科,重庆 400062;2.重庆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重庆 401121)
实习是护理学生走向临床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有助于将其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提升其护理技能。所以,对护理实习生实行有效带教,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非常关键[1]。在肾内科,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终身替代疗法,血液透析需要血管通路,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的关键,被称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2]。而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大部分终末期肾病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3]。所以,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是肾内科的护理重难点,且极具肾内科专科特色,是护生在肾内科实习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
深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注重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结合、加强人文教育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当今护理学科发展的重点[4]。伴随着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较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基于问题的教学法、基于案例的教学法、慕课、微课、工作坊等[5],其中工作坊是一种基于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工作坊模式已被应用于我国护理教学的技能培训、健康教育等多个领域[6],且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工作坊模式是集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于一体的互动模式,主要探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重难点,以提升学习效果为目标[7]。现将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肾内科自2019年应用“内瘘工作坊”的情况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每年接收本科及专科护理专业实习护生。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在医院肾内科实习的护生3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名(10%),女27名(90%);大专12名(40%),中专18名(60%);年龄17~21岁,实习周期均为4周。
1.2方法
1.2.1选定“内瘘工作坊” 根据各院校的实习大纲和医院实习要求,结合肾内科实际情况,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是肾内科的重难点,并且极具专科特色,选定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开展工作坊教学。
1.2.2制订教学方案 肾内科教学秘书作为主要培训者,选定包括肾内科护士长在内的3名高年资护士作为参与培训者,其中病房护士1名,血液透析护士1名。确定内瘘护理的培训目标,收集肾内科的内瘘案例、设计特殊情境,制作PPT、视频,确保培训顺利进行,制订内瘘护理考核标准。
1.2.3实施前的准备 护生入科第1周,带教教师按照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讲解内瘘的护理要点。第3周实施“内瘘工作坊”培训,课前主要培训者收集护生对动静脉内瘘护理的学习目标,然后将培训内容、案例、难点发布给护生,护生就不熟悉的内容通过阅读、上网查询资料、请教上级等方法,学习相关基本知识,带着问题参加培训,以启发护生课前思考、讨论。
1.2.4实施工作坊培训 (1)主要培训者先介绍本次工作坊培训的主题、内容及注意事项,然后讲授动静脉内瘘护理内容,让护生知晓总体概念。然后按“视-触-听-健康教育”步骤对动静脉内瘘分步骤讲解示范。必要时邀请其他科室护理人员及护士长参加。(2)护生按照步骤进行练习,参与培训者及时有效地观察护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修正。(3)主要培训者引出典型案例或特殊情境,比如术后不同时期的观察内容、患者如何锻炼;不能扪及内瘘震颤如何处置;如何通俗易懂地为患者传达内瘘自我护理要点等。护生提出课前及听课时的疑问,主要培训者引导护生进行头脑风暴。(4)讨论后护生就案例中的问题如何解决、特殊情境如何处置等内容进行汇报。(5)主要培训者对护生的汇报内容进行点评,围绕内瘘护理、人文关怀、紧急处置等方面再次回顾动静脉内瘘护理要点。(6)课后护生提出建议,教师不断改进授课及学习方法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果。
1.2.5考核评价 在第1周培训后、第3周工作坊培训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动静脉内瘘护理要点考核标准对护生掌握情况进行考核,由“内瘘工作坊”的培训者担任考核者。
第3周工作坊培训结束后,护生对动静脉内瘘护理的掌握程度[(95.23±1.76)分]明显高于第1周培训后[工作坊培训前,(85.51±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7,P<0.05)。
3.1“内瘘工作坊”模式加强了护生对动静脉内瘘护理的掌握 实习是护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有效结合并运用于临床的重要阶段[8]。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参加工作坊培训后的考核成绩较工作坊培训前明显提高,工作坊模式鼓励参与、探讨,使护生参与性强,激发护生的学习乐趣,典型案例、特殊情境的头脑风暴,使他们开动脑力,将自己的潜能得到极大发挥,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工作坊的培训环境轻松,可拉近科室教师和护生之间、护生与护生之间的距离,缓解学习紧张的压力[9],团队精神也得到发扬。
3.2“内瘘工作坊”模式培养护生临床职业素养 张颖等[10]研究发现,工作坊教学模式给护生带来一种真正在为临床患者解决问题的体验,使护生不遗余力地加入解决患者问题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本研究中,“内瘘工作坊”模式将内瘘护理理论知识融合到主要培训者引出的典型案例或特殊情境中,有效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护生在“内瘘工作坊”教学模式中积极发言、讨论,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在成功解决问题后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为提高岗位胜任能力增加了动力。
3.3“内瘘工作坊”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实习护生的临床带教重点是培养其临床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何种教育方式使实习护生更有效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效果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工作坊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为护生和教师之间交流、学习创造机会。通过交流、学习,有效地培养了护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避免了传统培训形式的某些弊端,比如形式呆板,带教教师能系统地结合理论进行讲解与演示,使实习护生印象深刻,这也是对传统培训单向讲授模式的补充[12-13]。本研究结果发现,“内瘘工作坊”能使护生更形象、更有效地对动静脉内瘘护理要点进行掌握。
3.4“内瘘工作坊”模式促进教学相长 工作坊的形式有利于护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衔接,尽早融入工作,也利于培养临床护理教师的成长,引导护生进入临床实践,与护生一起探讨、交流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5不足与建议 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医院护生于2020年2月初暂停了临床实习,调整为线上实习,未能继续开展工作坊教学模式,所以本报道中样本量仅有30例,教学时间也仅有半年,因此需要在后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继续收集数据。同时,工作坊的开展对主要培训者的要求较高,需要较强的组织、协调、随机应变能力,主要培训者需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仅要设计好每一次工作坊培训,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另外,在肾内科,由“内瘘工作坊”展开,可进行多个模块的专科特色工作坊,比如“深静脉置管工作坊”“肾穿工作坊”等,后续教学工作将深入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