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生之年》的剧大获好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当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决定去死”的故事。
41岁的男主高嘉岳,是一个典型的倒霉蛋:开的餐厅倒闭,向家人借的钱全赔了进去;交往12年的女友怀了别人的娃。他想割腕,怕疼;想上吊,绳子断了;在浅海里脱掉潜水装备打算来一次浪漫的解脱,却纠结这样是不是不环保。自杀都扭扭捏捏的高嘉岳又想,结束生命前,还是回一趟家,跟家人告个别。
按照一般剧情走向,男主角的家应该是个治愈的港湾,但高嘉岳家里鸡飞狗跳:老年父母一个精神出轨,一个怨气漫天,两人正闹离婚;二弟,失业;三弟长年啃老,毕业后就在家里的早餐店帮忙,收入都是父母给的;侄子恰逢青春期,为了给朋友讨公道,跟学校要“杠”起来。
用高嘉岳的话来说,“他们(的)生活过得乱七八糟,过得也没我好。”
中年废柴,面对过得比自己还惨的一家人,一时半会也来不及自杀,他想偶尔变得有用一次。
高嘉岳鼓励不想再做“高妈妈”的母亲离婚;拥抱二弟感谢他的常年付出,宽慰他放下家庭责任;鼓励三弟勇敢追求喜欢的“离异大姐姐”;带侄子到学校广播站唱他好友写的歌为他鸣不平……高嘉岳的出现,让困境中的家人迈出了打破浑噩现状的第一步。
改变最大的是高嘉岳母亲。结婚以后,她就失去了自己的名字,一直被称为“高妈妈”,妈妈的标签贴上,就是为家而活,照顾老公孩子、经营早餐店、料理家務……几十年来,人生中没有出现过其他可选项。高嘉岳告诉她“你可以走的”,高妈妈哭了一场后,真的就离家出走了——参加社区旅行,上乐器班,把自己的头发染成紫色,那些捆绑她的枷锁,突然都消失了,原来,禁锢她的,不完全是家庭责任,还有“女人应当如此”的心。
当心开始变的时候,生活也就变了。妈妈快乐了,爸爸乖了,弟弟们勇敢了,高嘉岳的心,也在和家人的情感牵扯中苏醒。他为妈妈的改变而高兴,他为侄子的发声而激动,他为弟弟的成长而欣慰,这些扎扎实实的感受,比社会功利规则下的“成功”,更能让人体会到“活着的意义”。
剧终时,高嘉岳还是普通废柴,但他找到了“活着”的感觉:爱着、痛着、撕扯着。开餐厅失败了,但创业就是有一定的风险,接受、放下,也是一种解脱;和家人吵吵闹闹,但他终究还是被这段关系庇护着。这么多年来,他没有成功过,但生活的间隙,也有耍帅、炫酷的回味时刻,想想也很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说的是“当一个四十多岁中年男人决定去死”,自然也有写遗书的情节。高嘉岳经历了一系列家庭洗礼后,还是有点想自杀,他查阅了大量的书籍,绞尽脑汁,想写好一封遗书,写写改改停停,最后就写了一句话:有生之年,能长这么大,算不错了。
这是一句宽慰所有人的话。人们总是苦苦追寻人生的意义,以为它藏在金钱中,藏在别人的评价里,但其实,人生可能压根没啥意义,自然就没有成败。既然人生没有“应当成功”,那么,好好活,继续前行的每一天,就是全部的意义。
花痴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