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英,陈峥嵘,王小雪
(1.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乡村产业发展中心,重庆万盛 400800;2.中共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党校,重庆万盛 400800)
2021 年底,围绕率先在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成渝两地联合制定了《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1]。为高质量推进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2022 年3 月,两地农业部门联合印发《共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2022年工作要点》[2]。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万盛区)作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万盛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探索,有利于推进万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2021 年万盛区农业总产值实现17.85 亿元,增加值实现11.96 亿元。全区现有高标准农田8 667 hm2,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 667 hm2,产量达到5 万t。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5 333 hm2,总产量14 万t。茶叶、猕猴桃、方竹笋、食用菌、特色水果等优势产业达到6 667 hm2。“十三五”期末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4.5 亿元,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9 亿元,万盛荣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区,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全区建设“四好”农村公路635 km,城乡互联互通的高效交通体系基本建成,村民小组通达率和通畅率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100%。自来水、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有效提升;高标准建成镇文化服务中心8 个,实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打造乡情陈列室、一村一品文化活动品牌等特色产品。万盛累计创建绿色示范村19个、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村35个、全国文明村镇2个、市级文明村镇17 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3 个。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迅速发展,逐渐形成区域性集聚格局,并成为支撑各村集体经济的优势力量。
推进“三品一标”、重庆名牌农产品、“巴渝珍味”等农产品品牌认证,食用菌、猕猴桃、茶叶、方竹笋、特色水果及生态渔业等六大特色产业持续发展,目前有“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企业14个、认证产品25 个,重庆名牌农产品4 个,“巴渝珍味”授权使用产品5个。
持续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形成“滴翠剑名”“定青银毫”两大优势产品,2021 年万盛茶叶产量达到730 t,产值实现6 000 万元。加快农旅融合发展,打造田园综合体6 个,开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0余条,其中,万盛清凉避暑休闲线路被纳入重庆市乡村学习体验线路图重点推介,建成村微景点120 个,休闲农业基地108 个,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1 个、示范村2 个,示范点3 个,发展特色旅游民宿、农家乐等713 家,2021 年全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次782.94 万人,营业收入32.26 亿元。加快电商平台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现电商网络全覆盖,2021 年全区农产品网上成交量9 700多万元。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主要农作物良种率9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6%。引进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等智慧农业龙头企业,年产金针菇5万t,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华绿现代菌业技术创新中心项目获科技部立项支持。全面完成万盛水果公园、佳沃斯生猪养殖环境全自动控制等项目,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建成创业孵化基地5 个,市级专家大院5 个,持续推进“全媒体运营师”、园林绿化、食用菌种植等职业培训、人才回引及返乡创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完成55 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成立股份制联合社55 个。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达到10万元的有34个。
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构建了以万盛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为联系领导,8 个帮扶集团、47 个区级部门、35 个企业和13家金融机构对口帮扶的乡村振兴战略帮扶体系。选派市级、区级科技特派员72 名,下派驻镇工作队3 支,驻村工作队12 支。2020 年底实现了建卡贫困户1 812户6 298 人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同时,建成扶贫产业基地757 个,修复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180 km2,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建成凉风村等特色村居,为万盛融入成渝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万盛属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与云贵高原衔接过渡山区,全区土地总面积565.58 km2,其中,耕地面积15 532 hm2、林地面积27 676 hm2、园地面积2 462 hm2、牧草地66 hm2。万盛具有山地农业的典型特征,地块多、面积小、分布零散,存在明显的垂直带性分布,大规模机械化种收先天条件不足。
联合国粮农组织给世界各国划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是(0.8×667) m2,2021 年万盛人均耕地面积约(0.98×667)m2,全国人均耕地约为(1.36×667)m2。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11 033 hm2,总产量5.14 万t,按照2021 年万盛人口数及动物饲养数量计算,万盛粮食自给率约为50.28%。中国人均油日消费量29.04 g,万盛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总产量1 548 t,按照出油量36%计算,万盛食用油自给率仅为22%。2021 年豆类产量2 100 t,按照年人均豆类消费量85.4 kg 计算,自给率仅为10.42%;2021 年水果产量10 827.79 t,按照年人均水果消费量70 kg 计算,自给率约为65.57%,且品种以柑橘、蜜柚、梨子、猕猴桃等为主,存在季节性囤积与短缺;2021 年肉类产量6 148 t,按照重庆市人均年肉类消费量32.3 kg计算,自给率为80.69%。
2020 年万盛水稻平均667 m2产量430 kg,玉米312 kg,油料作物136.66 kg;重庆市水稻平均667 m2产量496.2 kg,玉米379.67 kg,油料作物142.43 kg。2021 年万盛区有所增长,但相较重庆市及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近年农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年末常住人口由2016年的5.29万人,下降至2020年的4.89万人。农村居民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年轻劳动力基本上都在外务工,人口结构亟待改善。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尽管已有一定发展,但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许多瓶颈,如农产品工业化生产程度不够,农产品深加工力度不足,高质量产品缺乏,龙头企业及涉农企业带动能力有限,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缺乏紧密联结,土地分散经营难以产生规模化效应,科技对传统农业带动能力不强等。
万盛是成渝现代高效农业带山地农业的典型代表,围绕高效现代农业的发展核心,重点推进以高效立体现代农业、特色山地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基础,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山地农业育种及现代农业智能装备研发中心为支撑的农业体系。
打造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西南山地特色种质资源库和特色畜禽基金库,现代山地农业智能装备研发中心,高效立体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优质当地中药材生产、加工及研发中心,全球茶产业与竹产业基地重要节点,世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要目的地,国家冷链物流基地重要节点。
3.3.1 提档升级,强化重要农产品自我保障能力
持续强化耕地保护,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增强土壤防涝抗旱能力;强化高产优质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进试种,切实提升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不断增强万盛“米袋子”自我供给能力。
3.3.2 推优扶特,持续做强现代山地特色产业
进一步扶持茶叶、竹笋、菌菇等优势产业发展,树牢品牌意识,不断提高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扶持推动山地菌菇、当地药材生产规模化发展,引进名优稀特家禽养殖,并建立繁育基地;持续做好竹制品、菌菇制品深加工研究,强化下游产品开发与企业引进,做强农产品产业价值链。
3.3.3 推进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持续推进土地流转集中经营,并强化工厂化农业企业扶持及引进,通过全面机械化、自动化的高度密集型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生产效率与供应能力;培育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把小农户引到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上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高效立体现代农业,推进环境安全型温室、畜禽舍、菇房等设施建设,推进精准农业与都市农业发展;强化农业旅游发展,推进精品民宿、星级农家乐、森林康养基地等设施建设,持续打造会议、养老等新业态、新形式,不断拓宽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做强做精农业产业体系。
3.3.4 强化科技引领,提升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力度
助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深化科技创新人才合作与培育,完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设置,探索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围绕基础农业持续推进山地高产农作物育种研发;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以茶、竹、菌菇、中药等产业研究;围绕食品、保健品、药品等方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围绕农耕机械化,推进适合山地农业耕种的农机设备改造改良。
3.3.5 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持续壮大地域特色
推进区内资源要素集约化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形成产业工业化支撑;与周边区县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鼓励区域内企业与周边企业携手互助,搭建农业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共同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为万盛特色产业链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3.3.6 推进基础工程建设,持续提升村容村貌
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快快速通道规划布局,切实提升辖区各村区位优势;强化物流设施提档升级,建立健全高效便捷廉价的普通物流及冷链物流体系;优化文化供给,持续推进村居文化振兴,通过艺术乡建、历史传承、地标塑造等多种形式深厚村居文化底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强化污水、垃圾、畜禽粪便治理及危旧房改造,持续提升村居形象。
按照美丽、宜居要求,做好各镇、村发展规划,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要求,充分发挥各镇、村产业优势及地域特色,示范创建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
与各大农业院校、研究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力争将万盛作为重要的研发基地布局研发中心和试验基地。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让科技赋能万盛农业产业。
推进现有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化发展、鼓励并推进新产品研发,切实壮大龙头企业实力;强化多普泰等现有药业公司农业发展带动能力,加大中医药企业引进力度,尤其是鼓励中药企业推进“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围绕高效立体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企业引进,切实推进农业工厂化、精品化、多样化发展。
针对农村空心化问题,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改革及创新力度,推进以投资经营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模式;强化煤矿、学校、宅基地、房屋等闲置资产利用,建设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和孵化基地,打造一批城乡协同发展支撑平台,探索农民职业化发展进程,在薪资、医疗、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1)继续优化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持续缩小城乡差距;2)强化农业农村政策研究,进一步加大政策及财税支持力度,持续鼓励和吸引社会投资向农业农村倾斜,推进农业农村迅速发展。
持续加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重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育,提高农村从业人员技能,切实提升精品意识、品牌意识与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强化人才回流、人才下乡及容纳机制研究,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农村居住、生活和创业。
强化乡村振兴局指导力度,加强驻镇驻村工作力量,把万盛农业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打捆发展,尤其是强化各村产业对接与工作衔接,形成农业农村区域化发展指导体系。
万盛农业农村特色高效发展尚需要一定的探索和积累,万盛粮食保障水平的提升还需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在不断推进农业发展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万盛经开区区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等文件落实,加大政策性原粮、成品粮储备力度,并规范管理及监管机制,以应对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