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生
(中宁县舟塔乡人民政府,宁夏中宁 755100)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现代农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的重要支撑。因此,建设好、管理好、应用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就成为推动农业农村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优化已经成为当前阶段的重点内容,而这无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于宁夏来讲,其本身存在着农业灌溉用水短缺,且分布不均的问题,为了能够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求,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更应深化水利改革,调整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模式。
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常年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为289 mm,蒸发量1 250 mm,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572 m3,是我国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地区之一[1]。全区总灌溉面积为65.5 万hm2,其中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55.2 万hm2。相关数据显示,宁夏现有各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7.1 万处,其中小型渠系工程数量最多,为9.59 万条,小型排水沟为4.86 万条,塘坝2 250 座,小型引水堰1 965 处,这些作用不同的水利设施共同构建起了宁夏完善的灌排系统。为了确保这些农田水利设施可以充分发挥出其功能,近年来,宁夏持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灌溉输配水工程,建设“大动脉”,疏通“毛细血管”,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1)完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通过实施工程化建设、技术化改造、智能化管护,近年来宁夏25 条骨干渠道、126 座大中型泵站、990 多座调蓄水池均已实现相关设施更新换代、改造升级,惠及66.67 万余hm2耕地。2)引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起互联网水网,融合测控一体化技术、水联网数字技术,安装自动化量测水设备,不断推动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管理向着智能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2]。3)优化调水,水网联上互联网,干、支、斗、农、毛各个渠系实现一张网管理,通过远程数字化网络调度,不同渠系、调蓄水池之间能够水量互补,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解决水资源不足、不均衡问题,全力保障用水安全。
宁夏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通过引入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和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提高了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的水平,保障了农业生产用水的安全。但从整体上看,宁夏水利工程运行维护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3 方面的问题。
当前阶段,宁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投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并未建立起多渠道、多层次的农田水利维护投融资机制。造成了宁夏部分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缺乏资金,进而导致农田水利维护管理工作无法完全落实,在农田水利运行的初期弊端还未完全显现,但随着水利设施的长期运行,设备稳定性越来越差,如果未能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会大大降低农田水利工程所发挥的作用,甚至导致水利工程瘫痪无法使用,进而影响到正常的农业生产[3]。相关数据显示,宁夏每年用于水利工程维护保养的费用在3.5 亿元左右,而各级政府所投入的农田水利维护保养资金则只有1 亿元左右,仅为需求费用的1/3。维护资金的严重不足,导致了水利设备设施长期带病运行,不仅影响了正常使用,同时还加速了设备的老化和损耗,进一步增加了对水利工程进行维护保养的成本。
现阶段,宁夏负责大型灌溉水利工程维护的主要机构是水利厅直属的管理单位,而对于较小的渠系水利工程维护则主要是由各地居民用水组织管理,这种分散式的维护管理模式导致了水利管理单位对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目标不一致,具体表现为大型水利工程维护管理与小型渠系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相互脱节[4]。宁夏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体制较为落后还表现在管理方式以受益程度为标准进行划分,通常都是受益者来承担大部分的维护管理工作,但由于大部分的农田水利工程受益者都是当地的农民,他们并未经过专业的维护管理培训,也不具备该方面的知识,往往会导致资金管理混乱、维护力度不足等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宁夏机构改革职能划转,导致县乡一级的水利部门业务变更,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任务转交农业农村部门负责,而将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任务划分给了水利部门,这种建设与维护管理部门不统一的问题也会对水利工程维护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宁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是政府,政府不仅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资金来源,同时也负责制订相关的维护计划。部分县乡政府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争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而在项目建设完成之后并没有对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制订出完善的计划方案,并任由其自然发展,缺乏维护管理的意识,从而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和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来[5]。此外,负责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管理的人员也存在着维护意识薄弱的问题,这些工作人员大都来自周围的农村,他们不具备专业的设备设施维护管理知识,而且没有接受过统一的培训学习,因此他们本身的维护意识不强,对于水利设备设施的维护依然秉持着“先坏后修”的错误理念,在处理相关的水利设备问题时也并不专业,大大增加了水利工程管理的成本。
在宁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运行分别归属于不同的部门,部门之间沟通交流存在着较大的难度,难以形成监管合力,从而导致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后管理和维护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集体管理缺失的问题。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质量的基础,对此宁夏应结合自身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拓展经费的来源,优化相关的资金使用政策加大运行管理经费投入,以便切实保障运行维护的成效。1)可以在水利工程运维过程中引入社会资本,拓宽资金的来源。对水权进行改革,确定科学合理的计量单元来进行收费。利用确权量和实际使用量的差值来进行市场融资,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2)各县乡基层水利维护单位还应尽量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级别的维护资金,对现行农田水利资金使用结构进行优化,积极推进投、建、管、服一体化模式建设[6]。3)结合宁夏所实行的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方式,还可以通过招标来引入第三方养护团队负责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不仅可以节省水利工程维护管理中不必要的经费开支,还可以大大提升维护管理的水平。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来讲,建立起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是提高运行维护效率的关键。1)构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共商共议机制,定期组织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管理的人员进行座谈,并就日常维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2)以干支渠为主制订农田水利工程的综合治理方案,对于流量较大的干支渠管护范围内的马道、水闸等关键节点进行重点维护,并在此基础之上编制出系统化的运行维护管理方案。3)结合宁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组建排灌协会,邀请附近的农民参与农田水利的运行维护工作,并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排灌协会的存在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农民的满意度,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同时也能够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进行进一步的量化和细化,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全新的水利运行模式,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效率。
宁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过程中人员维护意识较为薄弱,水利管理单位以及水利工程维护人员的观念意识都有待进一步提升。1)需要强化对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和运行管理人员的培训。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学习、外聘专家举办讲座等方式来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以确保农田水利维护管理运行机制能够行之有效[7]。此外,在培训学习之后,对运行维护工作人员的技能进行考核,并颁发相应的岗位作业证书,做到运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而农民则是农田水利工程的直接受益人,因此在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管理过程中也应邀请广大农民参与其中,并提升他们的运行维护管理意识。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自身是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管理的主体,并引导他们自觉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维护。
为进一步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效率,保证水利设备设施能够高效、稳定运行,还需要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监督。结合宁夏的水利工程实际状况组建监督管理小组,以强化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的监督作用。例如,在日常的运行管理过程中,监督小组应对区域内的水利工程运行状况进行严格检查,并同时监督运行管理人员的工作,以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8]。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对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监督力度,相关部门还应结合当地的水利工程运行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监督管理条例,发现运行维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及时上报并处理,制订对应的解决方案,以督促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工作。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关乎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维护管理不仅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也是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新农村的需要。因此,对于宁夏来讲,要想进一步提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管理的成效,就需要结合自身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状况,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转变自身维护管理理念及创新维护管理运行机制等方法来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的质量,进而满足当地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