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海东市平安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考

2023-12-20 04:15:57张新月
南方农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人才发展

张新月

(中共海东市委党校,青海海东 810600)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位于青海省东部的海东市平安区,依托区位优势、创新优势、产业优势,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全力打好外力输血、自我造血、抱团活血组合拳,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1 发展现状

1.1 平安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基本概况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区始终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推动乡村振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努力破解地理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等“瓶颈”约束,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破零”模式。截至2022 年,全区111 个村已全部实现“破零”目标,年收入5 万元以上的村105 个,占比94.6%。现有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98 个,其中经济实体项目10 个,占比5%;光伏产业项目44 个,占比22.22%;农业产业项目1 个,占比0.5%;服务创收项目1 个,占比0.5%;资源开发项目1 个,占比0.5%;乡村旅游项目1 个,占比0.5%;入股分红项目81 个,占比40.94%;出租商铺项目37 个,占比18.7%;其他项目22 个,占比11.14%。村集体经济组织模式主要有:党支部+合作社模式4 家,占比3.6%;合作社+企业模式6 家,占比5.4%;合作社+农户模式4 家,占比3.6%;村集体抱团发展模式48 家,占比43.25%;其他模式49 家,占比44.15%。

1.2 平安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经济收益情况

平安区现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11 个,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占比100%。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6 977.571 万元,村均收益62.86 万元。其中经营收入705.64 万元、投资收益2 078.858万元、补助收入1 453.3 万元、其他收入2 739.773 万元,94.6%的村集体都实现了年收入超过5 万元。

2 村集体模式分析

2.1 特色种养殖型

三合镇新安村食用菌种植、小峡街道石家营村花椒林种植。特色种养殖型立足于当地特色资源,通过特色种养、特色加工、特色手工业等,促进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三合镇新安村紧紧依托“富硒”特色优势,整合5.496 hm2闲置土地,建造105 个食用菌种植温室大棚,大力种植赤松茸,并衍生出加工、冷藏等一系列产业,带动村民增收。小峡街道石家营村卧龙山1.13 hm2空闲土地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且排水良好,适宜种植花椒树,通过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开展花椒、川赤芍立体高效栽培,预计年产值为23 万元,有效带动石家营村经济发展。

2.2 服务创收型

小峡街道红庄早夜市、三合镇三合村演艺中心、沙沟乡石沟沿村农家院。服务创收型以开办市场、机械租赁、技术咨询、绿化养护、餐饮娱乐等,多渠道增加集体收入。小峡街道红庄早夜市项目招租各类摊位208 个,为周边小区群众带来了便捷的购物体验,早夜市目前月收益可达3 万元。三合镇三合村利用丰厚的文化底蕴成立海东市平安区三合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组织村民开展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社火、秦腔、花儿、地方曲艺、皮影戏等文艺演出活动,同时还提供演艺器材租赁、舞台搭建等服务,村集体总收入达9 万元。沙沟乡石沟沿村夏天风景秀丽,且距离省会西宁市、平安区较近,是短途旅游的必经之地。依托旅游机遇,石沟沿村已发展由村民个体经营的农家院11 家,计划建造村集体经营旅游观光农家院1 家,年收入5.5 万元。

2.3 项目带动型

平安区光伏发电产业项目、平安驿“袁家村·河湟印象”项目、“平安坊·古驿步行街”项目。项目带动型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报和争取项目,以获取利润。2019 年,平安区44 个贫困村将每村50 万元,共计2 200 万元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集中投入光伏发电项目,将资金容量、股权平均分配,每村确权资产金额965 265 元。2020 年光伏收益26.984 9 万元,2021 年光伏收益10.773 9 万元,2022 年光伏收益7.100 5 万元。截至2022 年,各村累计光伏收益已达734.5 万元。2022 年,平安区平安街道9 个村采取抱团发展的模式,将每村60 万元的村集体经济“破零”专项资金投入“平安坊·古驿步行街”项目,与管理服务公司共同负责日常运营,各村集体经济收益达5 万元。

2.4 村企共建型

古城乡木场村马铃薯种植产业、古城乡石碑村“花海”经济。村企共建型依托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上连企业、市场,下连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有效推动集体创收、群众增收。古城乡木场村与青海威思顿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推动,成立木场村集体经济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200 万元示范村级扶贫资金,打造千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青海威思顿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向农户提供种子调配、技术指导等服务,辐射带动农户就业,年务工收入达40 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年增收5 万元,并以土地入股、就近务工等方式带动26 户脱贫户户均增收3 000 元。古城乡石碑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和群众增收致富“双丰收”,通过党建引领,发挥石碑村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利用政府投资的1 100 万元,企业自筹的2 500 万元建设石碑村乡村旅游项目。该旅游项目的实施每年为40 户110 人贫困人口按脱贫户每人每月100 元的标准提供收益分红,每年共计分红13.2 万元,户均增收3 300 元,每年带动3 个村集体增加收入28.16 万元。

2.5 资产经营型

平安区各村购买、团购商铺。资产经营型采取资金入股、异地投资等形式,在集镇、城区等繁华地段购置商铺或其他经营性资产等,并通过租赁、经营获取稳定的村集体收入。平安区加强全区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宏观指导和系统谋划,各乡镇(街道)统筹整合资金,通过村村联合购买住宅、公寓房屋和商铺进行租赁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2022 年底,平安街道、小峡街道、古城乡等乡镇(街道)的18 个村通过购买的商铺、公寓等获得租金收益22.5 万元。

3 主要问题

3.1 内生动力不足

从目前的村集体经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1)“更上一层楼”型,村党支部、村民、村级企业多方重视,致力于构建更进一步的发展模式。2)“得过且过”型。村党支部不能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党组织负责人、村集体经济带头人碍于学历、眼界、观念的不足,不能很好地提出本村的发展思路,使得有些能够产生收益的土地资源等被长期搁置,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3.2 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单一

对有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的村庄而言,村集体经济产业以种养殖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其他产业基础薄弱[1]。并且部分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第一产业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料为主,并没有优化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综合配套服务流程。对正在向城镇化过渡且失去土地资源的村庄(这里指拆迁安置村)而言,购买商铺、发展旅游项目成为绝大多数村庄的第一选择,但仍旧存在规模小、收益低、难以持续经营的问题。

3.3 缺乏相关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但就平安区农村发展情况来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总体薄弱,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中青年劳动力、优质人才持续外流,出现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同时,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条件的限制,高校毕业生难以“回巢”,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3.4 配套设施不完善

培育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产业振兴的“重头戏”,首先就是要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但调研发现部分产业项目存在产业已经建成,但“三通一平(通电、通水、通路、地面平整)”未能实现,产业项目缺少水、电等基本条件支撑。

4 发展路径

4.1 加强党建引领,构建强根固本新体系

党建引领是贯穿乡村振兴的基本原则,是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2],平安区要将党建引领与各类资源优势相融合,用基层党组织的力量支撑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1)建优建强基层党组织,注重挖掘党组织存在的问题,整治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使村党支部书记真正发挥“头雁效应”、基层党组织真正发挥核心作用。2)配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人员。持续通过村书记兼任集体经济负责人、村干部交叉任职、发展年轻党员和优秀储备干部向致富能人倾斜等方式,选优配强集体经济带头人。3)明确乡镇(街道)、村党组织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的责任,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绩效考核的比重。

4.2 突出资源整合,挖掘多元发展新渠道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结合各村特色,打造多元化产业发展路径。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平安区地处河湟谷地,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显著,且拥有超600 km2的富硒土壤,享有“高原硒都”“古驿平安”的美誉。依托这些优势,古城乡、石灰窑乡等乡镇可加大短途旅游、研学旅游、花海经济、马铃薯种植等方面的探索,将旅游、农业有效结合,探索新型发展模式。2)积极挖掘本村资源。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乡镇(街道)要对本辖区的村级产业发展进行指导和帮扶,各村也要转变观念,因地制宜挖掘出本村特色自然资源用于发展产业项目,开拓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特色发展道路。3)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加强职业农民培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引导农户培育文旅融合型、生产加工型、文化创收型等村集体经济模式[3]。

4.3 统筹队伍建设,筑建人才交流新“鸟巢”

产业是基础、组织是保障、人才是关键,因此,必须要做到引人才、用人才、留人才,让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有平台来作为。1)引人才。要结合不同村、不同产业的需求,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生力军的作用和三支一扶人才、到村任职选调生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4]。2)用人才。要根据专业和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构建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工作环境。同时,要不断强化各类人才的专业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工作能力。3)留人才。强化激励措施,在岗位编制、职称评审、人才补偿等方面开展探索创新,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岗位的结构比例。

4.4 落实相关政策,激发产业发展新动力

政府部门加大政策支持与创新力度,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1)注重分类施策,加快梯次推进,科学把握发展差异性,制定合理化的发展规划,把更多社会资源、资产资金注入产业,稳步推进乡村振兴。2)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5]。3)注重与财政、农业、商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整合各级财政部门的支农惠农资金,采取贴息、补助或奖励的方式,重点支持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实现公共服务财政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5 结语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未来,平安区会有不一样的“瓶颈”约束,探索出一条符合平安区实际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已是大势所趋。集体经济富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实现乡村振兴的意义才能显现出来。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人才发展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34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08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