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矛盾,撕裂美国校园

2023-12-19 05:50陈科宇
看世界 2023年23期
关键词:哈马斯内塔尼亚胡加沙

陈科宇

2023年11月1日,美国大学的学生举行集会,抗议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持续袭击

从10月7日起,哈马斯武装组织从加沙地带袭击以色列,引发新一轮巴以冲突,造成整个中东地区局势动荡。

在全球化移民高度迁徙的今天,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的矛盾,也蔓延至世界的每个角落,全球多國出现了挺以和挺巴的支持者之间发生的矛盾甚至冲突。

美国校园里挺巴和挺以阵营的对峙,也算是西方社会就巴以问题撕裂的一面镜子。

我所在的大学校园里,近日来也不断出现力挺以色列以及同情巴勒斯坦的游行示威活动。校长已经发表声明,鼓励大家尊重彼此,对彼此抱有同理心。但系里面的言论风波,仍然让我切身体会到“巴以冲突”就发生在身边。

学生纷纷站队

10月底,在系学生群里,来自土耳其的同学在群里发布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活动海报,呼吁大家参与周末在百年奥林匹克公园的示威游行,声称自己与家人都会参加。同班的以色列同学忍不住了,在群里当众斥责土耳其同学持双重标准,认为其罔顾哈马斯首先攻击以色列的事实,声称“双方百姓都有人员伤亡,凭什么偏袒一方”。土耳其同学反驳道:“以色列政府把加沙地带变成露天集中营在先,有违人道与公正。目前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们正遭到屠杀与清洗。入侵国家还操控言论与叙事,将自己描绘为受害者,误导西方主流媒体,使其暴行具备正当性。”

眼看着事态稍有平息,接下来的几天,土耳其同学不断在群里发布来自非西方主流媒体的消息。

他将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解读为巴勒斯坦人民反抗“殖民暴政”的一部分,这样的观点反映了该国总统埃尔多安最近将哈马斯组织称为“捍卫巴勒斯坦土地的解放运动”的言论。土耳其同学同时表示,“和平示威游行”是美国社会言论自由的一部分,发布示威信息属于言论自由范畴,理应受到保护。在很短的时间里,部分同学开始两边站队,一些给以色列同学的留言点赞,一些给土耳其同学的留言点赞。

以色列同学向我表示,她父亲目前仍在美国帮着带孩子,身在以色列国内的母亲与弟弟,开始囤积物资燃料,以防战争范围扩大影响生活。

其他一些同学则充当和事佬,表示“这种容易引起同学争端的话题不适宜放在群里面讨论”,建议另外建群单独讨论巴以冲突。

眼看着事态稍有平息,接下来的几天,土耳其同学不断在群里发布来自非西方主流媒体的消息。这些消息由一些不知名的博主在社交媒体发布,宣称为巴以战况“真相”。同时,他声称,“西方主流媒体的信誉已经破产。它们只提供单方面叙事,从站队以色列的角度报道,但受众不再买账,纷纷转向社交媒体平台寻求真相。以色列政府的‘宣传并没有取得效果”。

随着争吵越加激烈,事态逐渐发酵到需要系学生会出面的地步。以色列同学私下要求学生群管理员以“不符合社群讨论”的借口删除土耳其同学的言论,声称其是在“传播虚假消息”。她私下跟我抱怨:“他既不是以色列人,也不是巴勒斯坦人,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没见他为乌克兰人民抱不平。”最后,系学生会给大家发了封邮件,呼吁大家谨言慎行,在争议话题上不要伤害对方感情,不要破坏学术氛围。然后,系里领导单独找双方当事人谈话,从而平息了争端。

争议焦点扩大化

随着冲突持续,“场外围观”的看客们,争论焦点开始从“内塔尼亚胡政府VS哈马斯”开始转移,并且有向种族甚至文明冲突扩散的迹象。批判一个国家的政府或者一个族群的组织可以,但是扩散到针对整个民族或者群体的批判,就会导致种族主义。

美国一些学生组织发表对巴以冲突的观点,多数围绕的是对普通民众的受难表示悲伤。然而,如何就非常争议的话题进行合适的表述,如何不把矛头指向任何一个群体,如何给予大学校园里种族多元的学生与工作人员平等的支持,美国大学的领导层面临艰难抉择。巴以冲突刚刚爆发的时候,哈佛大学的学生组织团体“巴勒斯坦团结委员会”指责以色列政府应为加沙地带的冲突负责。随着有部分激进成员拒绝谴责哈马斯,甚至出现学生撕扯呼吁哈马斯释放以色列人质的海报,“巴勒斯坦团结委员会”的诉求开始被解读为“反犹”,引发轩然大波。

2023年10月22日,巴西圣保罗,一名女性参加支持以色列的集会

2023年10月22日,德国德绍-罗斯劳,总理朔尔茨(右)佩戴基帕帽出席新建犹太教堂的落成典礼

德国作为二战战败国和屠杀犹太人的主要负罪方,显然对犹太问题更敏感。

有校友表示希望揪出参与其中的学生,让他们曝光,让他们在未来的就业市场找不到工作。

针对宾夕法尼亚大学领导层未能谴责“充满仇恨”的“巴勒斯坦写作文学节”,有捐款人要求大学校长辞职,否则将呼吁撤回对宾大的捐款资助。

巴以冲突造成的纷争,不仅出现在美国东北部的精英大学校园,也出现在美国南部的乔治亚州。乔治亚理工大学的100多名学生举行集会,要求大学校长道歉,原因是学校在有关巴以冲突的声明中偏袒以色列一方,淡化了巴勒斯坦人遭受的苦难。一位抗议的学生表示,学校靠不住,政府靠不住,必须靠自己公开表达自己,为“解放”而抗争。

如果摊开美国国会的两党政治光谱,可以发现大部分共和党议员都支持以色列,而民主党左翼、特别是有穆斯林背景或者有少数族裔选区的议员们,则倾向于同情巴勒斯坦。

美国校园内的“巴以冲突”,也折射出西方国家多族裔社会的复杂性。在以色列向加沙地带出动地面部队之际,欧洲国家的穆斯林民众不顾政府禁令走上街头,声援巴勒斯坦人,其中不乏同情哈马斯激进行为的民众。例如,德国政府多次禁止声援哈马斯的游行活动,仍然有穆斯林民众或同情哈马斯的团体不顾禁令走上街头。

德国政府由于历史性原因,必须与以色列站在一起;与此同时,同样由于历史性原因,德国政府惧怕背上“排外”和“右翼抬头”的包袱,也很难摆出对穆斯林民众(即使是支持哈马斯组织)的谴责态度。在柏林,有人效仿纳粹德国时期排犹做法,将犹太居民的住宅上涂上“大卫星”,有人撕掉贴在大街墙上的被哈马斯绑架的人质头像。面对这种二战结束后罕见的排犹举动,德国总理朔尔茨能做到的也只是象征性地戴上犹太民族“基帕帽”,表达与犹太族裔与以色列的团结,表示德国与日俱增的“仇犹反犹”活动“不可接受”。另一方面,德国政府尽管威胁将驱逐声援哈马斯的民众,但能做到的也僅仅是将位于柏林市中心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围上围栏,以防不法分子破坏。

总体来说,为了平衡社会中各族群的利益,德国政府也面临和美国大学同样的棘手难题。而且,德国作为二战战败国和屠杀犹太人的主要负罪方,显然对犹太问题更敏感。如何平衡好境内以色列支持者和穆斯林群体,成为了德国政府的严峻挑战。

德国柏林,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

2023年8月12日,以色列特拉维夫,上万人聚集游行抗议司法改革

把政治与民众分开

矛盾不断激化,只有零星的舆论在呼吁将政治机构与人民分开,强调哈马斯组织并不代表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平民,同时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并不代表普通以色列民众。我的以色列同学在刚入学时,聊到过巴以局势。她总是说,以色列人民与巴勒斯坦人民之间的矛盾并不像媒体上渲染得那样。她自己也有很多巴勒斯坦族以及阿拉伯裔的朋友,主要是两边的政治机构介入搅局,让双方人民很多时候不得不站在“敌对冲突”的立场。

其实在新一轮的“巴以冲突”之前,以色列普通民众早已不待见内塔尼亚胡政府。尤其是上半年内塔尼亚胡主导的“司法改革”引发以色列民众大规模且长时间的反政府游行示威。她在以色列的父亲还为示威游行者发放食物饮品,加油打气。

朋友这样对我说:“不能让内塔尼亚胡政府成功,否则以色列离‘独裁政权只有一步之遥。”即使在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后,仍然有大部分的以色列人认为内塔尼亚胡政府应该为哈马斯的入侵负责,呼吁他下台。也有西方媒体将内塔尼亚胡与哈马斯类比,表示只有他下台才能真正为“巴以和平”创造契机。

然而,在国族面临威胁与灾难的时刻,这位同学也不得不与政府站在一起,每天在社交平台转发声援祖国的消息。令人欣慰的是,她家人安好,父亲打算近期回国,换母亲过来帮着带小孩。

现实是残酷的。哈马斯的几周前的火箭弹袭击,似乎为内塔尼亚胡政府提供充分的理由,将反对他“司法改革”的以色列民众团结在他身边,共同抗击敌人。因此,很难将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与以色列人民分开,也很难将哈马斯组织与巴勒斯坦人民分开。以色列人尽管痛恨内塔尼亚胡政府倒行逆施,关键时候也不得不和政府站在一起。另一方面,哈马斯借助加沙地带的居民楼、学校医院作为掩护,修建地道藏匿武装人员与军备物资,但似乎也未见到加沙地带的民众大规模表达对哈马斯组织的不满。

鉴于战事依然激烈,并且有升级为地区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西方社会的犹太人和穆斯林群体,还会继续围绕巴以冲突进行激烈的争辩。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欧美国家不会太平。

责任编辑何任远 hry@nfcmag.com

猜你喜欢
哈马斯内塔尼亚胡加沙
以军持续空袭加沙
何以为家
哈马斯已经底牌尽出了吗
加沙街头
内塔尼亚胡获授权组阁
内塔尼亚胡贪腐丑闻引万人抗议
做鬼脸
内塔尼亚胡大选获胜
哈马斯停止向以发射火箭弹
以色列逮捕10名哈马斯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