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构建西藏文化发展格局

2023-12-19 08:30曲吉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2期
关键词:文化观西藏地区藏族

曲吉

近年来中国文化软实力日益彰显,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展现在世界眼前的传统文化魅力代表着中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作为多民族的国家来说,在文化资源积累上有着天然的优势,特别是中国西藏拥有着让世界所惊叹的藏文化。藏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其拥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其文化艺术内涵博大精深。藏族文化资源也是藏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藏医药、藏戏再到藏族手工艺品等汇聚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以人为本、革命先进、科学理性是马克思主义所首倡的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世界局势下的民族文化、百般丰富的和谐文化。在今天,我们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建设西藏,更要继承、发展和发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优秀的文化鼓励每一位公民,激励新一代青年人,凝结更广泛的思想力量。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文化使命

文化以各种形态映射到整个地区、日常生活和行为能动性等各个方面,成为社会发展的软实力。社会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在脱节的先进文化社会中,经济发展没有持久的动力,政治也没有长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政治和经济反作用于文化,这也是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建设的理论源泉。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文化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与归纳,具有解放人、塑造人和发展人的文化指向。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四观就有提到文化观,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进入新世纪时,国内外文化环境不断产生新的变化,在中国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文化发展的基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讲到:“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增强公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民族问题是更加重要的国家解放和发展这个总问题的一部分,并不具有独立决定性的意义,西藏作为本民族传统文化氛围及其浓烈的地区,藏族人民不仅肩负着传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同时具备着要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宗教相适应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被中国共产党论为起点,依据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阐释文化的本质,联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基本国情,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从历史上而言,西藏经历了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两个重要阶段,反映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解救和发展西藏,青藏高原也只有在党和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奋斗中才能发展。西藏自治区多年来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投入,提升文化产业人才建设,为西藏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前提,这离不开西藏政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以此为契机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多样性需求为导向,结合专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明显特征。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资料的不断丰富是以经济发展为动力,同时,物质基础决定精神力量,作为精神又影响物质发展,这体现了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性的、全方位的发展。在西藏经济日益好转的情况下,许许多多的文化潮出现,纷至沓来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就要求应具有正确的文化观,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作为自身的文化使命。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反分裂斗争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占据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涉及到国家安全层面,就要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别是政治文化的具体化表现,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国际社会的进一步的交流互动,国内的主流文化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当然,多元文化的进步对促进社会主流文化的旺盛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多元的文化对我国意识形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发展和建设。因此,新时期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有关的理论宣传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坚持文化自信,牢牢把握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保障国家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谐。中国西藏地处西南边陲,西藏的良好发展离不开边疆安全,维护边境安全、保障国家安全、凝聚统一各族人民,是西藏政府在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西藏各级政府的崇高使命。在西藏地区进行文化建设,传播马克思主义,让西藏人民充分认识到西藏地区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党中央对于西藏地区的扶持与其他各地区对西藏地区的帮助,西藏就不会迅速地发展。在多年来持续地抵制以十四世达赖集团代表的分裂势力的过程中,西藏地区总体趋势是稳定和谐的,上至党政领导干部思想积极性向党,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下至农牧区域基层驻村工作队和各级宣讲团的推广,以及各类对农牧民颁布的优惠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藏民和下一代具有一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信仰,使得西藏的发展更进一步推进。

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加强建设,强大的精神文明是不可动摇的保障。我国目前拥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共同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同民族人民的社会习惯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发生冲突的几率依然存在。据此,有必要在西藏地区进行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发扬忠诚团结友爱精神,使得不同民族和藏区人民互相了解沟通,再互相理解,从而避免被“冒犯”,造成冲突或激化,生活在藏的其他民族,在尽快适应和融入西藏生活的基础上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和谐社会。这也有助于巩固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坚定地位,进一步提升西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对维护民族团结,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激发民族自信心有巨大影响。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全面与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西藏各地区文化产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各级政府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关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新时期社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据总体环境氛围和优质的地理环境下,党和政府将西藏地区的经济着力点放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上,例如:发展阿里的象雄文化、昌都的卡若遗址、林芝的自然风光、拉萨的历史文化等,目前西藏地区各类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西藏确定了统一思想、明确职责的方针,积极学习和继承高原地区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地抵制外部势力的不利影响。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与西藏的实际相结合,并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2019年尾西藏已消除了绝对贫困,据此西藏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县区的领导干部,认识到了发展基层文化的重要性,着力推动基层文化繁荣发展,服务好、实现好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自觉增强责任意识,树立发展文化也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提倡各类高校农牧专业的大学生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要有具体性的坚持从实际出发,同时加大对西藏自治区的政府资金投入,确保文化事业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要确保各类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众文化活动经费的投入,对主要面向基层群众的文化馆、文化站以及共享图书展等公益性的文化单位,提供一定的保障资金。

在文化人才方面,进一步招收壮大各类专业性强、群众基础好的民族艺术类团体,注意接收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一定艺术天赋的人才,加快推动非物质文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使热巴、洛巴、门巴、僜人等藏内其他少数民族的舞蹈与文化逐步走向中国、走向世界,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类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对从事民族类和藏学以及近现代史研究的学生,实施一定的针对性培养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和创作型开发创作相关的文化产品,开发文化创作相关的藏地文化产品,大力推出一批批反映西藏人民生产生活现状、脍炙人口的文化艺术精品,不断满足西藏人民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当前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结合旅游产业、农业产业等成为西藏全面建设新格局的重要发展道路。

四、结语

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代表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也是提升建设社会主义先进能力的重要依据。建国以来西藏地区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党中央一直坚持在社会主义方向下继承和发扬藏族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并不是要消灭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用汉族文化代替,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思想,科学地分析、引导藏族文化的发展,让其在保留本民族特色的同时符合社会主义方向。想要继承和发扬藏族文化,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引导,正确认识藏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与成果并将其保留,剔除属于过去封建宗教思想的糟粕,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高校西藏大学生和在藏工作的干部都要学习藏文、使用藏文,这展现了党中央对藏族文化的重视、保护与传承。

总的来看,经过民主改革的洗礼,西藏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时代的变革又对人民精神产生了一定影响,回顾历史,学习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必然的,满足物质需要是创造性的,满足精神需要体现理论深度性和开阔性,在这样的基础上文化建设便成为当务之急和未来发展之需,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不可动摇的路径。

猜你喜欢
文化观西藏地区藏族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西藏地区日照气候变化特征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西藏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
西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分析
浅析中国室内设计的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