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设施鲜食番茄主要品种及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2023-12-19 18:03:39孙桂芝陆凌晨孙贝贝侯峥嵘刘丽华聂晓红吴晓晨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10期
关键词:烟粉棉铃虫黄化

孙桂芝,陆凌晨,孙贝贝,侯峥嵘,刘丽华,聂晓红,吴晓晨

(1.北京市顺义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北京 101300;2.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 100029)

鲜食番茄一般指果实风味浓郁、适合直接当水果生食的番茄,具有果皮薄,果肉多汁、沙面,风味浓郁,甜酸可口的特点[1,2],广受市场青睐[3]。京郊鲜食番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顺义、昌平、密云、房山、延庆等多个郊区区县均有种植园,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栽培为主,每公顷效益可达82.5 万元,经济效益可观。灰霉病、病毒病、晚疫病、烟粉虱、蓟马和棉铃虫等病虫害危害鲜食番茄,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介绍了北京市顺义区鲜食番茄的主要品种,探讨了常见的病虫害类型,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旨在为促进鲜食番茄产业成为顺义区优势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参考。

1 鲜食番茄主要品种

1.1 京采6 号

长势强,每株留6~8 穗果,每穗留4~6 个果,单果重150~200 g,果实正圆形,果肩部有明显绿肩。每公顷产量可达7.5 万kg 以上,产量高于同类水果番茄。糖度可达10°Bx 左右,汁多、酸甜可口、番茄味浓。

1.2 京采8 号

高品质草莓番茄新品种,无限生长类型,控水栽培单果重130~200 g,未成熟果有明显的条状绿肩,成熟果粉红色,口感细腻,酸甜可口,正常控水栽培糖度可达7°Bx 以上,特殊栽培糖度可达9°Bx 左右。该品种叶色深绿,长势较好,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对根结线虫及叶霉病抗性强。

1.3 中番9 号

无限生长类型番茄品种,单果重70~150 g,每穗5~7 朵花,未成熟果带明显绿肩,成熟果粉红色,颜色亮丽、口感好、皮厚,较耐运输。营养价值高,番茄风味浓。抗TY1/TY3 生理小种、南方根结线虫和叶霉病。

1.4 甜脆脆2

无限生长类型番茄品种,苹果形,单果重80~120 g,粉红色带绿肩,完全成熟绿肩消失,汁浓酸甜,番茄香味浓,回味甘甜,适宜采摘基地种植,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1.5 冠蔬103

口感型中果番茄品种,单果重120~150 g,甜脆皮,硬度好,口感与硬度兼具,有绿肩,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根腐病、叶霉病、根结线虫和花叶病毒病复合抗性较好,适合越冬、早春保护地栽培。

1.6 福太郎系列(1 号、2 号和3 号)

口感型中果番茄品种,单果重80~120 g,亮红色,每穗4 果,坐果均匀、大小一致,果形周正,连续坐果能力好,口感好。果实整齐度好,精品率高,采摘不用分级。果实硬度好,可以长途运输。 抗根结线虫、枯萎病、黄萎病和细菌性斑点病。适合越冬、早春保护地栽培。

1.7 京番系列(309 和310)

无限生长类型番茄品种,早熟,绿肩,果实圆形,果实红色,每穗坐果4~7 个,单果重80~100 g,风味浓,硬度好,耐裂果,抗黄化曲叶病毒病和根结线虫。

2 常见病虫害类型

2.1 虫害

2.1.1 烟粉虱

1)为害特点。烟粉虱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寄主植物叶片的汁液,造成被害叶褪绿、变黄,甚至全株枯死,严重影响产量。此外,烟粉虱还分泌大量蜜露,堆积于叶面和果实上,引起煤污病,降低商品价值。烟粉虱B 型若虫分泌的唾液能造成部分植物生理紊乱,在番茄上表现为果实成熟不均匀。烟粉虱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4],如北京市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5]。

2)发生规律。烟粉虱在温室每年发生10 余代,露地蔬菜生产条件下每年发生6~11 代,世代重叠严重。以各种虫态在温室蔬菜上越冬,翌年转向大棚及露地蔬菜,成为初始虫源。烟粉虱虫口密度春末夏初数量开始上升,秋季上升迅速,于9 月下旬达到高峰,10 月下旬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减少。

2.1.2 蓟马

1)为害特点。蓟马在番茄上主要为害嫩叶和幼果,苗床和定植初期的番茄幼苗叶片受害严重。被蓟马锉吸后的叶片和果面具白色斑点,严重时连成一小片,番茄后期果面粗糙,果肉变硬,影响口感和商品价值。蓟马还可传播包括番茄斑萎病毒等在内的多种病毒。

2)发生规律。蓟马在北京市温室内常年可发生,一般15~20 代/年;4 月后虫口数量逐渐上升,6 月达到高峰。9 月秋冬茬番茄定植初期为全年第2 个高发期,11 月后逐渐减少。

2.1.3 棉铃虫

1)为害特点。棉铃虫以幼虫蛀食花蕾、果实,也可为害嫩茎、新生叶等。花被蛀食,花蕊吃光,作物不能坐果。花蕾受害,萼片张开,变黄脱落。主要为害果实,幼果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烂造成脱落。成熟果实虽然只被蛀食部分果肉,但果内充满虫粪,失去使用价值[6]。蛀孔易进雨水,被病菌侵染引起腐烂和落果,造成减产和经济损失。

2)发生规律。棉铃虫由北向南每年发生3~7代。棉铃虫喜温喜湿,成虫产卵适温在23 ℃以上,幼虫最适宜温度为25~28 ℃,空气相对湿度为75%~90%。北方地区由于湿度不如南方稳定,因此,降水量与虫口数量密切相关,一般月降水量100 mm、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上时棉铃虫大发生。成虫清晨在植株的蜜露上取食补充养分并产卵,因此,生长茂盛的番茄植株,棉铃虫发生较重。

2.2 病害

2.2.1 灰霉病

1)病症病状。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Pers.)侵染引起,可以侵染叶片、茎蔓、花和果实。病害发生初期引起植物组织腐烂,后期会在发病部位出现灰色霉层,故得名为灰霉病,灰色霉层即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幼苗发病,叶片和叶柄上产生水浸状腐烂,严重时可扩展到幼茎,腐烂折断,育苗床幼苗感病通常会死亡;植株叶片发病常常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呈现“V”字形病斑,潮湿时病部长出灰色霉层,干燥时病斑呈灰白色;花瓣染病导致花器枯萎脱落;幼果发病部位通常在果蒂部,烂花和烂果附着在茎部引起茎秆腐烂,造成植株死亡。

2)发生规律。越冬后土壤中的菌核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在田间传播,成为初侵染源。植株发病后又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雨水、灌水或农事操作等方式传播,进行再侵染[7]。

2.2.2 晚疫病

1)病症病状。番茄晚疫病在番茄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幼苗、叶、茎、果实均可发病。幼苗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并逐渐向主茎蔓延,使茎基部变细,呈水渍状缢缩,最后整株萎蔫或折倒,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着生白色霉层。叶片发病多从植株中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和果实蔓延,初期为暗绿色,呈不规则水渍状病斑,病健交界处无明显界限。空气湿度较大时,病斑会迅速扩展,叶背边缘可见一层白色霉层。空气干燥时病斑呈浅褐色,继而变为暗褐色后干枯。茎秆发病初期呈水渍状,渐呈暗褐色或黑褐色腐败状,病茎部组织变软,水分供应受阻,严重时病部折断,植株萎蔫。果实发病多从青果近果柄处发病,病斑呈不明显的油渍状大斑,逐渐向四周发展呈云状不规则斑,病斑边缘没有明显界限,后期逐渐变为深褐色,病斑稍凹陷,病果质硬不软腐,周缘不变红,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果实病部出现条状裂纹。

2)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里越冬,冬春温室、育苗番茄或自生番茄是病菌主要的越冬场所。翌春条件适宜,则引起番茄发病,成为保护地和露地春茬番茄的主要侵染源。病菌通过风雨进行传播,并借助雨、露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叶片。田间形成中心病株后,产生大量繁殖体,再经风、雨向四周扩展[8]。

2.2.3 黄化曲叶病毒病

1)病症病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引起的,是鲜食番茄的主要病害。染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迟缓或停滞,节间变短,植株矮化,顶部叶片常稍褪绿发黄、变小,叶片边缘上卷,叶片增厚,叶质变硬,叶片边缘至叶脉黄化,叶背面叶脉常显紫色[9]。生长发育早期染病植株严重矮缩,无法正常开花结果;生长发育后期染病植株仅上部叶和新芽表现症状,结果数减少,果实变小,成熟期果实着色不均匀,基本失去商品价值。

2)发生规律。主要通过田间操作如定植、整枝、打杈、绑蔓等磨擦的方式将病株毒源传给健康株,另外,蚜虫的迁飞和为害也是重要的传毒途径。一般低温时,病毒病不表现症状或症状很轻,随着气温的升高,在20 ℃左右即表现花叶和蕨叶症状。

2.2.4 根结线虫病

1)为害症状。根结线虫病是由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侵染引起的,主要为害植株根部,主根、侧根和须根均可被侵染,以侧根和须根受害为主。苗期染病危害较重。植株根部受害后形成的根结呈淡黄色葫芦状,前期表面光滑,后期表面龟裂、褐色,剥开根结可见鸭梨状乳白色雌虫。受害后形成的根结上通常可长出细弱的新根,并再度受到侵染,最终形成链珠状根结。初期病苗表现为叶色变浅,中午高温时萎蔫。重病植株生长不良,显著矮化、瘦弱、叶片萎垂,由下向上逐渐萎蔫,影响结实,直至全株枯死。

2)发生规律。以成虫、2 龄幼虫或卵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3 年。初侵染主要通过病土、病苗及灌溉水传播[10]。远距离传播通常借助于流水、风、病土搬迁、带病的种子以及农具沾带的病残体和病土。

3 综合防控措施

3.1 棚室表面消毒

采用生物熏蒸剂消毒法。使用复合生物熏蒸剂异硫氰酸烯丙酯(辣根素)对土壤及棚室表面进行消毒。棚室消毒使用辣根素水乳剂15~45 L/hm2,常规消毒15 L/hm2。施药后,密闭棚室72 h,次日打开风口通风2~3 d 后即可进行农事操作。

3.2 土壤消毒

采用高温闷棚法。夏季番茄拉秧后,深翻土壤,平整地面,浇透水,铺上地膜,密闭设施通风口,覆盖塑料棚膜10~15 d,使设施内空气温度高达60~70 ℃,土壤表层温度高达40~50 ℃,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

3.3 种子处理

1)真菌性病害。选用25 g/L 的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1∶200(m∶V)的浓度比例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可预防种传、土传的真菌性病害,有效保护期自播种之日起15~20 d,较温汤浸种法更有利于安全出苗、齐苗[11]。

2)病毒性病害。番茄病毒病大多由种子传毒,可复合感染加重危害。先用清水浸泡种子3~4 h,放入10%磷酸钠溶液中浸泡20~30 min,捞出后用清水冲洗3~4 次,以去除残留药液,再进行催芽,效果稳定且方便易行。

3.4 农业防治措施

施足基肥,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根据不同品种的结果习性,合理整枝、摘心和打杈,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主茎的生长。越冬茬,冬季低温寡照天气偏多,应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适时增温通风,可有效预防番茄晚疫病、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

3.5 物理防治措施

1)色板诱杀技术。害虫发生前期至初期按照225~300 块/hm2在番茄生长点上方10~20 cm 处竖直悬挂30 cm×40 cm 的色板,诱杀害虫。同时,利用色板对蓟马、烟粉虱等昆虫成虫进行数量监测,掌握害虫发生动态,及时释放天敌或适期施药。

2)防虫网防虫技术。防虫网有不同规格,番茄生产中防治大中型害虫通常使用20~30 目防虫网,防治小型害虫使用40 目及以上防虫网。

3.6 生物防治措施

3.6.1 烟粉虱

1)利用烟盲蝽防治烟粉虱。番茄苗定植前15 d,以0.5~1.0 头/m2的密度在苗床上释放烟盲蝽。定植15 d 后以1.0~2.0 头/m2的密度在棚内释放烟盲蝽,同时投放人工饲料。

2)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悬挂卵卡,从单株烟粉虱0.5~1.0 头的虫量开始释放寄生蜂丽蚜小蜂,间隔7~10 d 释放1 次,连续释放3~4 次。丽蚜小蜂与烟粉虱数量比达1∶(30~50)时,停止放蜂。

3)药剂防治。烟粉虱发生初期,可选用10%的d-柠檬烯可溶液剂450~600 mL/hm2,叶面喷雾。

3.6.2 蓟马

1)释放东亚小花蝽防治蓟马。按照益害比1∶(15~20)释放东亚小花蝽大龄若虫或成虫。

2)药剂防治。采用100 亿孢子/g 金龟子绿僵菌悬浮剂450~525 mL/hm2,150 亿孢子/g 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2 400~3 000 g/hm2,叶面喷雾。

3.6.3 棉铃虫 选用20 亿PIB/mL 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750~900 mL/hm2,或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G033A 可湿性粉剂1 875~2 250 g/hm2,叶面喷雾。

3.6.4 灰霉病 越冬茬低温高湿季节,预防或发病初期可选用1 000 亿孢子/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900~1 200 g/hm2,或0.3% 丁子香酚可溶液剂1 290~1 800 mL/hm2,或10 亿CFU/g 解淀粉芽孢杆菌QST713 悬浮剂5 250~7 500 mL/hm2,叶面喷雾。3.6.5 黄化曲叶病毒病 预防或发生初期可选用8%宁南霉素可溶液剂1 275~1 500 mL/hm2,或0.5%几丁聚糖水剂300~500 倍稀释液,或1%氨基寡糖素可溶液剂6 450~8 100 mL/hm2,叶面喷雾。

3.6.6 晚疫病 0.3% 丁子香酚可溶液剂1 320~1 755 g/hm2,或2%几丁聚糖水剂1 875~2 250 mL/hm2,或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50~200 倍稀释液,0.5%-氨基寡糖素水剂2 805~3 750 mL/hm2,或100万孢子/g 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100~300 g/hm2,叶面喷雾。

3.6.7 根结线虫病 20%异硫氰酸烯丙酯水乳剂45~75 kg/hm2土壤喷雾并覆膜熏蒸;2 亿活孢子/g 淡紫拟青霉30~45 kg/hm2拌土均匀撒施;2 亿活孢子/g厚孢轮枝菌30~45 kg/hm2拌土均匀撒施;100 亿芽孢/g 坚强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6 000~12 000 g/hm2灌根;2 亿CFU/mL 嗜硫小红卵菌HNI-1 悬浮剂6 000~9 000 mL/hm2灌根;10 亿CFU/mL 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68~90 L/hm2灌根;50%氰氨化钙颗粒剂720~960 kg/hm2沟施;0.5%阿维菌素可溶液剂22 500~30 000 mL/hm2灌根。

3.7 化学防治措施

3.7.1 烟粉虱 可选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75~450 mL/hm2,或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90~120 g/hm2,或50 g/L 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825~975 mL/hm2,叶面喷雾。番茄苗期也可用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4~5 mL/m2,苗床喷淋。

3.7.2 蓟马 可用25%噻虫嗪悬浮剂150~300 mL/hm2喷雾,或使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10~270 mL/hm2,叶面喷雾。

3.7.3 棉铃虫 棉铃虫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卵孵化盛期至幼虫2 龄盛期。可选用200 g/L 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13~150 mL/hm2,或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428~570 mL/hm2,间隔7 d 左右再喷1 次。

3.7.4 灰霉病 发病初期,可选用43%啶酰菌胺悬浮剂450~750 mL/hm2,或25%腐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900~1 500 g/hm2,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125~1500g/hm2,或20%嘧霉胺悬浮剂450~540g/hm2,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375~750 g/hm2,或30%嘧环·戊唑醇乳油600~900 mL/hm2,叶面喷雾。

3.7.5 晚疫病 发病初期,施用687.5 g/L 氟菌·霜霉威悬浮剂900~1 125 mL/hm2,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1 500~1 800 g/hm2,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 995~2 700 g/hm2,7~8 d/次,连续2~3 次。

3.7.6 黄化曲叶病毒病 预防或发病初期,可叶面喷施80%盐酸吗啉胍水分散粒剂600~900 g/hm2,或30%毒氟·吗啉胍可湿性粉剂750~1 350 g/hm2,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2 505~3 750 g/hm2,或5.9%辛菌·吗啉胍水剂2 055~2 385 g/hm2,7~8 d/次,连续2~3 次。

3.7.7 根结线虫病 定植期防治。10%噻唑膦颗粒剂23 kg/hm2拌土,均匀撒施、沟施或穴施;或0.5%阿维菌素颗粒剂270~300 g/hm2,拌土撒施、沟施或穴施;或41.7% 氟吡菌酰胺悬浮剂0.024~0.030 mL/株灌根。

猜你喜欢
烟粉棉铃虫黄化
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在辣椒上传播番茄褪绿病毒的特性
昆虫学报(2022年11期)2022-12-28 02:44:18
黄化安全性保障
近10年我国烟粉虱发生为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2018年5期)2018-12-05 10:36:16
岭石叶面铁肥 缺铁黄化
不同诱芯、诱捕器诱集棉铃虫效果试验
浅析温室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
中国果菜(2016年9期)2016-03-01 01:28:47
高效低毒新型药剂防治棉铃虫试验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35
棉铃虫几种常见药剂大田试验筛选
现代农业(2016年4期)2016-02-28 18:42:09
1%苦皮藤素防治棉铃虫试验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42
地黄化感自毒作用与连作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