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事业的奠基人:王希季

2023-12-18 02:02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3年11期
关键词:探空火箭设计院心电

王希季(1921 - ),卫星和空间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总工程师、七机部八院总工程师等。研制成功中国多种实用探空火箭,主持完成中国第一种卫星运载火箭、第一种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方案论证、设计,任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总设计师。

王希季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这所学校成立于抗日战争国难当头的时刻

1957 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揭开了人类进军太空的序幕,在全世界引起极大轰动。为了追赶尖端科技,1958 年,毛澤东主席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赵九章、卫一清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成立了负责卫星总体和运载火箭研制的1001 设计院(后更名为上海机电设计院)。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副主任的王希季被抽调到设计院负责火箭总体设计工作,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麻袋指挥所”吼出的火箭发射

1960 年的上海,寒冷的冬天,郊区不起眼的一处滩涂上。

“打气儿!使劲儿!”

“再打!压力不够!”

只见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在轮番奋力用气筒打气,旁边一座20 米高的火箭发射塔架上,停放着一个小型探空火箭,是不久前用老式轱辘绞车摇上去的。不远处田埂上麻袋堆出的“航天发射指挥所”里,一个中年男子探出头来正冲大家呼喊,挥动着手臂,靠“吼”不断发出各种指令。他,就是这次发射的总指挥——王希季。

难道他们是用气筒在给小火箭加压吗?

没错。当时的条件就是这么简陋,看,远处还有几个人用手摇动着天线,打算跟踪飞上天的火箭呢。

准备!火箭发射!可不幸发生了。

由于起动时管道震裂,漏出的燃料在发射架子上烧了起来。

“快点撤离到安全地点!”

1960年,毛泽东检查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

这就是简陋至极的“ 麻袋指挥所”

所幸,大家都撤离到了安全地方,并没有人员受伤。但望着发射架上烧得七零八落的火箭,在场的人都难过得低下头。但很快,他们又昂起头——他们认输吗?绝不。他们的决心比钢铁还要坚定:一定要让中国的第一枚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可以说,这次发射任务非常艰巨,但从方案确定到发射试验,王希季带领大家仅用了3 个月的时间。而在方案确定之前,对火箭还是门外汉的王希季带领一群平均年龄21 岁,连火箭是什么样儿都不知道的大学生,日夜苦学航天知识;在不足5 平方米,由厕所隔出来的小天井里进行液流试验,获取数据;在抗战时期日本鬼子遗弃的废弃碉堡改造成的火箭发动机试车台里,进行发动机调车实验……每一道都是难关,每一个都是挑战,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大家只有一个念头:早点把火箭送上天!早点完成毛主席和党交给的任务!

一个月后,还是这里,在“麻袋指挥所”里,王希季再一次吼着,指挥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成功发射。不久后,一系列探空火箭陆续成功发射,为后来的运载火箭和发射卫星打下了基础,也铺设了我国早期航天事业的成功之路。

20世纪60年代,王希季(左)和同事在工作中

57年前,中国人把小狗送上天

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次飞入太空后,王希季也在想:中国人什么时候飞入太空呢?

当然,飞入太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王希季提出了先开展小动物发射和回收试验的想法。他带领技术人员在T—7A 火箭的基础上,对火箭进行了技术改进,用于高空生物试验。火箭头部变成了回收舱,有密封生物舱、供气系统、摄影系统、心电遥测系统和回收系统。试验的目的主要用于研究飞行因素和高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考验密封生物舱、供气系统、摄影系统、心电遥测系统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在将小白鼠、果蝇、酶、菌类等送入太空后,王希季又开展了对小狗的飞行试验。上天的小狗要经过严格遴选,除了身体健康、反应灵敏、性格温和、善解人意外,体重要求在6 千克左右。按照这样的要求从30 多只小狗中进行挑选,最后选出了小公狗“小豹”和小母狗“珊珊”。

王希季在检查返回式卫星内部安装情况

接下来,要对它们进行各种各样的训练:将它们放到冰箱里进行低温训练,放到振动器上进行振动训练,甚至将它们装进铁桶内,用高速离心机旋转进行离心训练,等等。小狗上天之前,还在它们的体内植入了记录血压和心电的有关器件,用于记录和测试小狗飞行时经过主动段、失重段和返回段时的心率、血压、心电和呼吸这四大生理指标,因为这些数据对未来载人航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966 年7 月15 日,“ 小豹” 首次飞天,探空火箭发射和回收成功。当搜索队员将“小豹”从舱内取出来时,天外归来的它依然活蹦乱跳。试验队员将它高高举起,欢呼中国历史上首次狗类动物飞天试验的成功。同年7月28 日,小狗“珊珊”进行飞天试验也获得了圆满成功。

这两只天外归来的小狗一下子成了“动物明星”,后来还繁育了健康的后代。

这些高空生物和动物的回收试验,为研究高空生物学和生命保障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后来的载人航天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年过九旬的王希季在508所唐家岭航天城新区调研

(本文综合整理自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等)

猜你喜欢
探空火箭设计院心电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更正启事
国贸工程设计院
国贸工程设计院
国贸工程设计院
探空火箭在临近空间气象保障中的应用研究
不该被遗忘的老港——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升起的地方
中国探空火箭首获电离层顶原位探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