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崇杰,杨珏红,王俊波,郝晓宁,蔡文军
(1.运城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山西 运城 044000;2.万荣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山西 运城 044200)
在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新辅助化疗可通过对病灶部位的有效缩短,进一步降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对于手术切除率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1-2]。但部分患者经过辅助性化疗后,其病灶部位的肿瘤体积并未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所以在对患者的治疗中,通过有效的临床影像学指标及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预测及评估具有积极意义[3]。扩散峰度成像是在传统的扩散张量成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诊断手段,不仅可以对于组织内的非高斯分布水分子的扩散运动进行分析,同时对于肿瘤组织内的水分子运动进行真实反应[4]。本研究拟分析MR扩散峰度成像定量参数对不同亚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预后的评估价值。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6.46±5.12)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4.83±2.12)kg/m2;TNM分期:Ⅱ期患者44例,Ⅲ期患者76例。Luminal A型患者55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患者36例,三阴性患者29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脑乳腺癌诊断标准[5],并经过病理学确认;(2)患者均未进行过放化疗治疗,检查时间与手术时间的间隔在20 d内。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脏或肾脏功能障碍患者,与本研究药物不耐受患者及伴有其他肿瘤患者。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采取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化疗的第1天,采用多西他赛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80 mg/m2进行静脉滴注,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辉瑞制药(无锡)有限公司]70 mg/m2进行静脉注射。注射用环磷酰胺(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6 000 mg/m2进行静脉注射。每21 d作为1个周期,共计治疗3个周期。
化疗前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MR检查,本研究中采用的MR仪器主要是由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提供。检查过程中,嘱患者采取仰卧位,使患者乳房自然下垂进入乳腺线圈内,在检查过程中,重复时间设定为4 200 ms,回波时间为70.8 ms,矩阵设定为256*256,视野设定为30*30 cm,层数设定为18,层厚设定为4 mm,层距设定为1.0 mm,激励次数设定为6次。在对患者的MR扩散峰度成像过程中,在b=0 s/mm2,b=1 000 s/mm2,b=2 000 s/mm2条件下,分别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时间设定为4.5 min。同时在取得的影像学图像分别在工作站中进行上传,选择病灶部位较大的层面,使用软件自动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勾画,分别对平均扩散峰度(MK)及平均扩散系数(MD)进行比较。
(1)比较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别对Luminal A组、HER-2组及三阴性组患者的年龄、BMI、TNM分期进行比较。(2)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核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参数比较。分别对Luminal A组、HER-2组及三阴性组患者的MK、MD进行比较。(3)不同治疗效果患者的MR扩散峰度成像参数比较。根据化疗后的病理表现[6],可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gress,pCR)组和非pCR组,其中pCR组患者52例,非pCR组患者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MK、MD之间的差异。(4)MK、MD对治疗效果完全缓解的预测效果。采取并联方式,分析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完全缓解的预测效能。(5)ROC曲线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研究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完全缓解的曲线下面积(AUC)之间的差异。
Luminal A组、HER-2组及三阴性组患者的年龄、BMI及TNM分期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化疗前,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MR扩散峰度成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三组患者的MK、MD均下降(P<0.05),且Luminal A组>HER-2组>三阴性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MR扩散峰度成像参数比较
化疗前,不同治疗效果的MR扩散峰度成像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后,pCR组及非pCR组患者的MK、MD均下降,且pCR组低于非pCR组(P<0.05)。见表3、图1及图2。
表3 不同治疗效果患者的MR扩散峰度成像参数比较
MK、MD联合检测对治疗效果完全缓解的预测敏感度高于单独检测(P<0.05)。见表4。
表4 MK、MD对治疗效果完全缓解的预测效果比较
通过ROC曲线分析,MK、MD及二者联合检测对治疗效果完全缓解的AUC分别为0.778、0.792、0.832,且二者联合检测的AUC最大。见表5。
表5 MK、MD及二者联合检测对治疗效果完全缓解的诊断效能
在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新辅助化疗手段进行治疗,可有效缩小患者的病灶,进一步控制或者消灭局部病灶,有效提升手术效果。但既往研究[7]指出,乳腺癌患者在经过新辅助化疗后,其肿瘤密度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甚至肿瘤组织发生进展,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不良影响[8]。本研究中,通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完全缓解患者的比例达到60%以上,依然有30%以上的人群效果未达到治疗目的。所以在对患者的治疗中,通过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有效评估,及时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9]。
在对患者MR检查中,通过对局部病灶部位肿瘤组织中水分子扩散的方向及扩散程度进行分析,进一步对组织的微观结构变化、扩散峰度成像、水分子的扩散程度及扩散方向进行量化分析[10]。在本研究中,MK主要是峰度在所有方向上的平均值,对于病灶部位的肿瘤及正常组织微结构的复杂程度具有指导意义。而MD是在各个方向上水分子的弥散程度[11-12],可以对患者组织内的水含量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分子亚型及治疗效果的MK及MD的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分析认为,在乳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中,由于肿瘤细胞的增生多呈现无序增生,导致局部病灶部位新生血管的增生较为畸形,同时局部内皮细胞功能的下降,也是造成局部正常组织纤维化及结缔化的重要因素[14]。在肿瘤细胞的不断进展中,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升高,局部病灶部位的整体密度呈现上升趋势,而水分子的整体含量下降。同时在肿瘤细胞对不同方向的组织浸润过程中,其新生血管的迂曲等,造成局部水分子向不同方向的运动不协调,最终造成患者的MD及MK的异常改变[15]。而在联合检测效能的分析中,通过对患者的MD及MK的联合检测,其对治疗完全缓解的预测效能较好。提示通过对患者病灶部位的肿瘤组织的水分子含量及水分子在各个方向的运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可有效预测患者的治疗效果[16-17],与吴磊[18]通过对乳腺癌患者采取新辅助化疗治疗中采取MRI扩散峰度成像进行分析,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预测价值相一致。
综上,MR扩散峰度成像定量参数的联合检测,可以对不同亚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进行有效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