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熙
一次,我在户外玩耍时抓到了一只蝉。我发现蝉不是从嘴巴发出声音,而是通过腹部鼓膜的振动发出声音。那么,所有的物体都是通过振动发出声音吗?声音大小和什么有关?声音还有哪些奥秘呢?
一、探究发声的原理
(一)探究人体的发声
将手轻轻地放在喉咙处,然后张大嘴巴“啊”,如图1,我的手感受到了喉咙的振动。
(二)探究物体的发声
实验材料:
纸杯、橡皮筋。
实验步骤:
1.将橡皮筋套在纸杯上,如图2。
2.用手拨动橡皮筋,我看到橡皮筋在振动,也听到了声音。
3.当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声音也停止了。
我还借用实验室的高速摄像机,记录敲门、敲鼓时门表面和鼓面的变化。通过慢放视频,我清晰地看到了鼓面和门表面细微的振动。于是,我得出结论: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会停止。
二、探究声音高低的秘密
橡皮筋、鼓都是通过振动发出声音,但每种声音听起来都有所不同。当我拨动吉他的琴弦时,我发现即使是同一根琴弦,按压的位置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那么,吉他声音的高低和什么有关呢?
实验材料:
橡皮筋、木板、尺子,如图3。
实验步骤:
1.将木板裁切后组装成一个简易的琴弦架,用橡皮筋当作琴弦,如图4。
2.左右移动竖立着的木头,拨动右侧的橡皮筋。我发现木头越靠近左边,声音越低沉;木头越靠近右边,声音越高扬。
3.将竖立着的木头固定,让橡皮筋放松一些,再次拨动橡皮筋,我发现声音较放松前低沉。
4.更换不同粗细的橡皮筋后再拨动琴弦,我发现声音也有所不同。
由此看来,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有什么共同特征吗?我通过高速摄像机观察,发现橡皮筋的长度、松紧、粗细都会影响每分钟的振动次数,即振动频率。于是,我得出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低,声音越低沉,反之亦然。
三、探究声音的共鸣
我发现吉他、小提琴的“身体”都比较大,琴箱里有很大的剩余空间,为什么要做一个这么大的“空箱子”呢?
实验材料:
棉绳、弹簧、牙签、纸杯,如图5。
实验步骤:
1.将棉线绷直后放在耳边,如图6,轻轻拨动棉线会听到细细的声音。
2.在棉线的一头系上小段牙签,在纸杯底部钻一个孔,将棉线的另一头穿过小孔,如图7。这样就相当于给棉线加了一个“空箱子”。
3.再次拨动绷直的棉线,如图8,我发现这次听到的声音变大了。
4.将弹簧拉长,轻轻拨动弹簧,会听到轻微的声响。
5.将弹簧的一头固定在纸杯底部,再次拨动拉长的弹簧,我听到了清晰的声音,如图9。
我發现声音经过“空箱子”后会被放大,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反复实验和仔细观察,我发现棉线和弹簧振动时,会将振动传递到纸杯壁面,引起杯内空气一起振动。查找资料后,我了解到这就是声音的共鸣,乐器的“空箱子”也叫“共鸣箱”。
四、探究声控灯的工作原理
我家是楼梯房,晚上走在楼梯间时,灯泡“听”到我的声音就会自动亮起。我很好奇,声音如何控制灯泡呢?
查找资料后,我了解到声控开关包括电路板和声音接收器,电路板能将声音振动转换为电信号,从而控制电路的通断。我购买了一个声控开关,将其拆解后,找到了声音接收器—— 一个有黑色绒布的小圆柱,如图10。
实验材料:
电池、声控开关、灯带,如图11。
实验步骤:
1.将电池、声控开关、灯带的电路连接起来,如图12。
2.我大喊一声后,灯带亮起。声音停止几秒后,灯带自动熄灭。
经过多次测试,我发现在一定距离内,声音确实可以通过声音接收器、电路板控制灯的开与关。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知道了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声音就会停止;物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振动频率越高,声音越高;物体的振动可以引起共鸣,从而将声音放大;振动发声的原理可以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便利。
指导老师 旷章彪
(栏目编辑:李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