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庆易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国家投资建设了许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提升至84%,提前达到预期目标。但由于我国自然经济条件特别是水资源禀赋区域差异性大,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供水保障程度不高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基于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项目,我们水利单位被确定为责任部门。经过几年的建设及攻坚,玉林市玉州区已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间全面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目标,取得很好的成绩,并得到省级电视台的采访报道。从这几年农村水质抽查中看,我区农村饮水水质合格率基本上都在90%以上,为我区农村饮水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下面结合我区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农村水质安全保障。
山泉水(又称天然水)是取自于清幽环境、无任何工业污染、具有稳定的pH值和水温,以及对人体有益的一定量的矿物质含量与微量元素的地表水。这种水由于没受到什么污染,水质很好,所以一般不需要做特别的处理。但是由于从山上引到村里,中间要经过水柜和管道,这些过程会产生细菌,所以要达到直接饮用标准的话还需要经过消毒这个程序。如果不消毒的话,饮用前要烧开。我们玉州区也有几个村是引山泉水来饮用的,水质很好,微加消毒就可以饮用了。
1.深水井水处理
在农村,水井又分为浅水井和深水井两种,深水井是用钻机钻成的深度比较深的水井。由于井比较深,受地面污染比较少,水质相对来说比浅水井的水要好。对于这类井水,一般在钻好井后,取些样品拿去有资质的水质检测机构检验,合格的可以不做特别的处理,在饮用前烧开就可以了。如果检验到不合格,那就根据不合格的具体原因来处理,比如水是酸性的话就要加点石灰来中和,若是大肠杆菌超标就要经过消毒。即便水质是合格的,但如果深水井在水量少时或者深水井是用来供比较多人饮用的,抽出的水有时会带有少许泥沙,这时抽出来的水最好经过过滤除去泥沙。对于深井是单个用户用的,可以自己建一个小小的滤池。如果是供水服务人口超过1万人的深水井,就需要建立一个大的过滤池了,过滤池放粗细搭配的石英砂作为滤料,隔一定的周期反冲洗一次滤料,抽出来的水先经过过滤池过滤,然后经过消毒就可以供给用户了。
2.浅水井水处理(包括水库水)
浅水井一般是指用人工挖的井,深度大多数只有几米,但水量很丰富。由于井的深度较浅,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水质一般不好。不过由于是在农村,不像城市自来水厂那样有一个专业的团队通过投加净水剂、澄清、过滤、消毒等程序来管理,并且农村的水处理量很少,且很分散,所以在农村处理方式有它的特殊性。它的处理成本必须低,自动化程度要高,处理的水量不大,而且处理出来的水必须符合饮用标准。目前我区正是使用了符合这些要求的水处理成套设备来提升水质的。下面我就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处理设备——农村水处理设备。
(1)农村水处理设备生产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提出: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水利部关于“十四五”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政策同样要求积极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工程建设,鉴于此原因,生产符合农村供水的处理设备应运而生。
(2)农村水处理设备特点
该设备就相当于一个智能一体化的微型或小型水厂,可以根据当地农村用水量的大小来选择设备的大小,大的可以满足几千人甚至一万人用水,小的可以满足几百人。该微型水厂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小,如果要投资少些的话可以用简易房来做厂房,根据规模大小一般厂房占用十几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就可以了。解决好厂房用地问题后,安装好设备和配套的蓄水箱、管路等就可以交付使用了,工期很短。经过处理设备处理出来的水符合饮用水标准。它的处理工艺主要是:原水→水泵→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超滤系统→产水箱→加压设备→用户,有的用户为了保障起见,还在超滤后再加消毒处理。
(3)农村水处理设备的超滤系统
上述的处理工艺流程的核心部位就是超滤系统,超滤(Ultra-Filtration,UF)是一种能将溶液进行净化和分离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膜的膜材料主要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砜、聚丙烯腈、聚酰胺、聚砜酰胺、磺化聚砜、交链的聚乙烯醇、改性丙烯酸聚合物等等。超滤膜可被做成平面膜、卷式膜、管式膜或中空纤维膜等形式,中空纤维超滤膜由于其填充密度大,有效膜面积大,纯水通量高,操作简单易清洗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净水行业,我们农村提升水质主要也是用中空纤维超滤膜。
超滤膜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0.2MPa),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每米长的超滤膜丝管壁上约有60亿个0.01微米的微孔,其孔径只允许水分子、水中的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通过,而目前已知世界最小细菌的体积在0.2微米,因此细菌以及比细菌体积大得多的胶体、铁锈、悬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机物等都能被超滤膜截留下来,从而实现了净化过程。
超滤分离过程属于常温下的物理分离,不发生化学变化,且无二次残留。超滤装置采用错流过滤,通过频繁反冲洗的全自动连续运行方式,悬浮物去除率达100%,微生物、细菌、大肠杆菌、病原体去除率达99.99%,浊度小于0.1,SDI(污染指数)小于1,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
超滤膜(中空纤维超滤膜)在使用后必须定时地清洗,不然就会影响超滤膜的使用性能与寿命,定时的清洗也能保持超滤膜具有良好的通透性。清洗的方法一般是先用超滤水来反冲洗,然后使用化学清洗剂(酸性溶液、碱性溶液)进行维护性清洗,排出化学清洗液后,再用超滤水反冲洗,干净后恢复制水,这些冲洗程序都是通过自动化控制来完成。
如果处理浅水井水(包括水库水)的过程中没使用超滤这个程序,产出的水必须经过消毒才符合饮用标准,即:原水→水泵→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消毒→产水箱→加压设备→用户,因为有些原水水质较好,可以省去超滤这个程序。
处理系统建成运行后,接下来就是如何维护管理的问题了。因为该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一般不需要人来值守,但也要人去巡查运行情况和添加药剂,这就需要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设置多少,一般根据供水规模来定,规模大的一个村要一两个管理员,规模小的一个管理员可以管几个村。
平时设备运行的电费需要钱,运行期间水管出现问题维修也需要钱,运行需要的药剂也要钱,管理员做工也要钱,设备出现故障维修也需要钱(质保期内厂家维修)。这些钱从哪来?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专门资金,所以只能自己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向用户收取适当的水费来维持日常的运行。收取水费的高低一般根据各地方各村的具体情况来定,一般情况收取几毛钱一方水,这样就解决了设备维护管理费的问题了。另外收取适当的水费还可以避免村民浪费水。当然,这个水费要比城市自来水低得多,村民是能够接受的。对于使用山泉水的用户,因为是一次性投资,如果不需要消毒,后期维护费用更低。因为蓄水池主要建在山上,利用地势高差供水,不需要电费,有些地方不收水费,有些地方象征性收取一点,主要用水管维修等。
像上面的供水设施大部分是利用国家扶贫资金建设起来的,必须维护巩固好这些工程项目。要充分用好水利部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畅通农村供水地方各级举报监督通道和供水单位服务电话,使村民在用水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有地方投诉,发现什么问题能及时得到维护和处理。这方面我区也做得比较到位,现在我区在每个村的公众地方和村里的宣传栏都张贴有各级监督电话。另外要做实做好县级和农村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应急供水预案,储备应急物资,健全抢修队伍,加强应急演练。在干旱等特殊情况下,通过应急调水、凿井取水、拉水送水等措施,防止出现整乡整村的饮水安全问题。
为了确保水质合格,让广大村民放心,要督促地方水利部门健全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巡检和千吨万人水厂检测制度,扩大水质检测覆盖面。对一时没能建起水质检测中心的地方水利部门,要委托有相关资质的水质检测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村水质检测。我区暂时没有建立起水质检测中心,目前农村水质主要是委托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为了巩固和提升农村饮用水水质,必须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水源,采用创新农村水源地保护管理模式,一是根据农村水环境保护的特性,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农村水环境管理体制和保障法规体系。二是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采取措施强化水源保护区的设定和各种水源地的保护管理,保障供水水源的水质安全。三是创新激励机制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农业废弃物等的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并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加强资源化利用、节水和保护水源地安全等方面的宣传,鼓励公众参与。
以上是结合我区如何提升农村饮用水的水质的一些做法及自己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由于各地方具体情况不同,采用提升保障的方法不一样,希望我们的做法能给大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