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五个关键路径”

2023-12-18 13:43黄擎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德润环境有限公司
航空财会 2023年5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分配国有企业

黄擎/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德润环境有限公司

唐睿婷 杨宝/ 重庆理工大学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推进共同富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1]。国有企业是所有制企业,拥有重要生产要素和先进生产工具,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也就决定国有企业最终服务于人民,其既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又是我国国家财富的重要“缔造者”,还是我国国民财富的重要“源泉”,在历史事件的不断检验中,国有企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国有企业无疑是描绘共同富裕壮丽画卷的主角,国有企业促进共同富裕关乎共同富裕大局。中国近十多年基尼系数都高于0.4 的“警戒线”水平,2022 年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7,在国际上属于中等偏高水平,代表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社会经济发展普遍存在三大差距鸿沟、社会文化封闭、公共治理水平低下、配套设施落后等问题,许多中小城市面临发展困境,在这种情形下国有企业不仅要担当作为,而且更要大有可为!要切实发挥好国有企业“创富”“共富”“带富”的中流砥柱作用,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本文将重点研究国有企业如何做优做强做大、践行绿色创新、优化分配秩序、助力乡村振兴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厘清国有企业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五个关键路径。

一、做优做强做大,促进共同富裕

只有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把蛋糕做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为更加合理、有效分配蛋糕奠定良好基础。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即是做大共富蛋糕的基石,国有企业要着力发展生产力,改善生产方式提高价值创造力,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不断推动我国GDP 和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这对实现涵盖全体人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克服贫富两极分化和克服宏观经济失衡的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优化资本布局,良好的资本布局有利于激发生产潜力,提高国有资本价值及优化国有企业财务结构,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提升国有经济的韧性和张力,夯实国有经济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地位。在国有经济的引领下,实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协同合作,提高生产要素和生产工具的使用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自身资源及制度的优势,承担稳定市场经济的重任。国有企业优化资本布局及调整经济结构,要集中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命脉及前瞻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营业收入占总收入比值超70%,近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2],提升了产业基础能力,从源头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为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战略引领作用。

第二,要在对接服务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做强做优做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国内市场经济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柱,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国有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产业发展优势和产业布局优势,瞄准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创新推动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业务,强化服务基层社区的基础,互学、互鉴、互享,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区域资源禀赋,以重大项目的合作为牵引,落实到具体行动方案推动实际联合,进一步促进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得益于国有企业将自身发展计划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央地协同合作,2022 年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中9 市地区生产总值合计高达49.5 万亿元,总量超全国生产总值的40%,凸显了国有经济顶梁柱的重要作用,是做大共同富裕蛋糕的动力源。

第三,要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国企的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土地等要素的作用,着力提高关键要素生产率,努力形成高效能、高品质、高责任、低成本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在稳定市场经济的同时实现质与量的协同增长,而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构建,重点就在于找准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点亮智库发布的关于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数据中,2022 年中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为40.8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8.58%,其中龙头企业对整体提升水平的影响更为明显,发展处于前15%的龙头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指数比平均水平高约50%[3],数字化转型提高了国有企业产业链国内外统筹布局能力,实现了国有资源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优化,进一步开拓经济增长新空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工程。此外,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来缓解市场失灵带来的负面影响、弥补市场缺陷,例如,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性金融危机中,许多行业都会面临投资回报率差、经营风险大的困境,致使很多国家经济处于停滞状态,耗费很长时间走出经济危机,但在此期间,中国的经济不断增长没有停滞,在共富的发展中稳中求进。

二、践行绿色创新,促进共同富裕

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支撑,高科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引擎和驱动器,中国共同富裕的实现要站在高站位之上,必须依靠科技力量的推动[4]。绿色转型则是共同富裕建设的内生动力,协调平衡生态和经济发展,减少由于区域经济发展而形成的生态环境差距,释放新的发展活力。共同富裕除蕴含物质财富创造外,还包含精神财富传承、生态财富积淀,强调人民群众精神、生态和社会的幸福感、满意感和安全感,通过创新科技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加快绿色发展、倡导绿色消费,从内在需求上实现共同富裕。

一方面,国有企业在中国科技创新领域发挥着引领作用,具有科技创新排头兵和领头雁的特质,国有企业要担当好科技创新“国家队”的角色,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整合创新资源、开展原创研究、布局前沿领域、加速技术迭代、勇立创新潮头,成为基础研究的“拓荒者”、国之重器的“打造者”、卡脖子技术的“解锁者”和前沿科技的“破局者”。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资本运作为手段,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动力;以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为研究导向,致力于推动前沿技术领域,协调国企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创新资源整合,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形成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在实现国有企业规模实力稳步提升的同时维系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央企加快了创新平台的建设,建立了764个国家研发平台,拥有9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里209户“科改示范行动”国企的研发投入相比2019 年提高6.5%,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69.5%,2022 年中央企业研发总投入超1万亿元,其中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超总经费的3%[5],高研发投入推动了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了经济结构优化及产业结构升级,创造了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从而进一步优化分配格局,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坚决贯彻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主动践行生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加强节能降碳增效、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以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可持续推进共同富裕,立足当地居民和经济发展背景,聚焦生产建设、节能环保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着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推动生态资源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西部内蒙古、青海等资源大省却出现了地理位置不佳、人才资源匮乏及由于提供能源致使严重的碳污染等问题,国有企业内部可通过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机构,落实绿色发展行动方案,以产业布局调整为引领,以行业技术减碳为推动力,以智能管理减碳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构建全业务全流程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体系[6]。国资委明确提出,中央企业要系统地推进碳中和的“一企一策”工作,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在过去的一年中国有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表现优异,据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工业碳达峰论坛上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42 家企业中包含中央企业13 家,地方国企12 家,“碳达峰碳中和”关系到未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在这其中突出的贡献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加快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

三、优化分配秩序,促进共同富裕

“分好蛋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共同富裕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分配问题,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蛋糕”,必须通过合理有效的分配方式平衡好增长和分配的问题分好“蛋糕”。探索初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的制度创新,建立一套公平有效的价值分配机制,在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中,引导国有企业维护社会收入公平,依靠科学有效的内部分配制度,为企业和人民示范公平正义的共同富裕实现机制,在分配环节推动共富。

第一,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原则,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落实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国有企业需着力提高劳动者劳动收入,尤其是一线员工的劳动收入占比,减少高管与一线员工薪酬差距过大的现象,合理化绩效考核周期,最大限度地提升一线员工的幸福感、参与感及工作安全感。实现国有企业发展与员工获得感的正向循环,需从制度上保障职工工资与企业业绩的同步增长,聚焦科研人员等关键群体,结合强有力的激励政策,激发员工的潜能。在2020—2022 年国企改革期间,全国国有企业深入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与2020 年底相比,开展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央企和地方各级子企业比例从23%左右提升至99.6%以上,涵盖全国超8万户企业和22万余人,提升人才质量的同时实现薪酬合理分配,这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第二,在积极承担纳税责任的基础上,探索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体制机制,通过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国企利润上缴、国企分红等多元途径促进国企经营成果全民共享。财政税收政策方面,国有企业可以发挥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鼓士气的引领作用,促进人民群众的整体积极性和进取心,提高国家制度与人民之间的协同性,以机制更新、税收优惠和政策引导为手段,以优化社会保障体系结构为准则,加快资源共享。此外,国有企业还应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企业养老金和慈善捐赠的协调发展,以满足社会的不同保障需求。国企分红政策在国家的收入分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有企业有责任利用其经营利润向全体人民分红,实现共同富裕的公平和公正。“十三五”期间,国有企业共缴纳税费17.6 万亿元,约占同期全国税收收入的1/4,76 家重点央企贡献国有资本1.2 万亿元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提升了二次分配环节效率,间接利好居民收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共同财富不可能简单以这种方式实现,由于目前国有企业仍然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这种分配方式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国有企业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功能和作用,需待国有企业进一步壮大时,才能在中国共同富裕的事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保证国家分配的公平和正义。

第三,创新第三次分配的实践机制,国有企业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不能被忽视,应当细化估算国有企业金钱贡献和实物贡献的占比,提升国有企业第三次分配效应,促使国企积极参与社会帮扶与社会救助,以现金捐赠、资源募集、直接资助、以工代赈、捐建基础设施等多元方式促进共同富裕,为服务和保障国家重大战略担当作为。除扶贫济困、教育发展等传统领域之外,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成为国内慈善信托发展新的增长点,这也是共同富裕观正确的价值取向。国有企业由于所处地区不同经济环境具有较大差异,需根据不同情况,厘清国有企业捐赠的动机、捐赠分配效果,形成更为合理有效的国有企业捐赠制度,在捐赠过程中给到国有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强化在第三次分配中国有企业的带动及辐射作用,正确理解共同富裕与履行社会责任的辩证关系,共同担负起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2022 年3 月,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社会责任局,以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国有企业积极承担三次分配中的社会责任,彰显国有企业引导力,形成三次分配凝聚力,解决效率和公平的问题促进共同富裕。

四、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国有企业要发挥党建、平台、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国企联村”的体制机制,全面参与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一是开展企村支部联建,将国企党建的先进经验复制到乡村,将党建的组织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生产力,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企业内在文化的主观基础,是推进国有企业带富思想的客观需求。国有企业大多具有悠长的发展历程,内涵稳定的价值理念,企村支部联建利于乡村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完善,调动乡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党政工作的实效。二是开展产业帮扶,拓宽农业产业化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助力乡村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产业帮扶是产业振兴的关键举措,考察不同地区特色资源,挖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利用效益,充分利用国企以及优秀民营企业等优势资源,搭建国企民企联合发展平台,形成具有品牌效益的乡村产业全链条。三是打造生态农业旅游、红色旅游等特色项目,助力乡村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结合所属地区红色事迹和农业旅游的内在需求,充分利用地区生态资源及历史发展背景,形成一套项目建设管理有效机制,将各个任务落实到各部门及责任单位的工作计划中,建立起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形成科学严谨、组织高效的工作作风,保障实施方案的落地。四是开展基础设施援建,持续加深省属国企和中央企业的联动和社会担当,改善乡村交通、水利、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硬件设施,提高乡村美丽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关系乡村振兴和农民生产生活长远,要充分考虑到利民、便民、惠民等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五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挖掘“乡土文化、工匠文化、农耕文化”的新时代意蕴,利用好乡村文化资源的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产业动能。

五、发挥示范引领,促进共同富裕

国有企业促进共同富裕要产生“溢出效应”,带来“同频共振”。国有企业经营中存在一些外部收益,包括经济溢出、文化溢出、技术溢出和人才溢出,利于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打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界限,促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共同发展,共同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

一是要以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绩,发挥示范作用。国有企业要成为抗击疫情、灾情、扶贫帮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福祉等的“排头兵”,以践行共同富裕的实绩为全社会参与建设共同富裕做出良好示范。一方面,政府、企业、劳动者之间,为构建更加和谐的劳资关系,国有企业作为宣传典范,可以以身作则大力引导企业树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观念。政府近些年来颁布许多法律条规,督促相关企业必须主动承担法律责任,切实保障员工享有国家规定的劳动者权益,国有企业更需落实劳动者权益保障层面劳动执法工作。另一方面,保障弱势群体,这有利于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和维护社会稳定秩序,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基于保障弱势群体的效率与公平问题,需加大国有资本划转全国社保基金力度,提高社保资金的投资运营能力[7],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政策运行机制,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随着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多地国企工会积极发挥服务功能,着力强化对农民工利益的关注度和保障力,建立了工人权益保障长效机制,扶弱助民,展现了“民生国企”的民生担当,稳固了共同富裕的群众基础。

二是要以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发挥引领作用。国有企业要优化资本布局,引领社会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重点行业;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的产业协作,实现优势互补,激发非国有资本的活力,引领和带动多元经济主体参与我国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如在航空航天领域,由于民营企业缺乏动力独立开展大型专项任务,国企便会参与到其中,以国企为主民企为辅的方式,营造国企与民企共生共赢的良好氛围,助力国家战略实现共同富裕。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促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的力量,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政治、文化、制度等层面的示范与引领作用,推动国有企业带动民营、外资等经济主体积极履行共同富裕责任。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分配国有企业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