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 胸中之竹”

2023-12-18 11:31
学习与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磨墨墨竹一格

中国画讲究品位、意境、神韵、格调、气势,特别能体现出画家的审美素养和精神境界。一生爱竹的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在这幅《石畔新竹》中有一段画跋,精辟地阐述了审美与创作的关系:“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叶上,日在梢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运笔,又是一格,其实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新晴的晨光里一丛青翠摇曳的修竹,激发出心中的“勃勃画意”,这是一个人审美素养的体现;待磨墨展纸运笔而又成一格的墨竹之作,则进入艺术创作的范畴,手中之竹与意中之竹的不同,是艺术表现力的问题,或者说是画法高下的结果。

郑板桥这幅传世经典创作于1756年。画中一尊湖石、数竿墨竹,布局疏密有致,笔墨浓淡相宜。看似逸笔草草,实则经营巧妙,萧疏清雅间透着盎然生机。由此图文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到,敏锐的审美感受力是艺术表现力的先决条件,也是任何普通人都可以通过美育而获得的一种必要的能力。当我们有暇听风过疏竹,看竹影摇窗,也能感受到“一枝一叶总关情”时,虽不能用诗人的语言或画家的笔墨来表达和描绘胸中的蓬勃情感,但这份诗情画意的感受体验,会让我们爱着这生活、爱着这世界,我们的心境会更明亮,我们的人生会更美好,这就是美育对于每一位普通人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猜你喜欢
磨墨墨竹一格
洪阳洞寻友
闫正国墨竹欣赏
一戏一格 只求精品
——记导演陈蔚
王光先国画作品
“胸有成竹”
文房四宝
无人磨墨
跳房子
从《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探究文与可与苏轼的友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