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2023-12-18 11:58:38
群众 2023年21期
关键词:现代文明原创性中华民族

李 扬

凡是一种思想或者理论具有历史穿透力、创新引领力和理论阐释力,必然要以其原创性贡献作为坚实基石和鲜明标识。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以原创性新论断新观点标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崭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是放眼全球、立足中国,应时代之变迁、领时代之先声、立时代之潮头,努力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逻辑表征和理论结晶。只有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才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打造属于我们、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价值。通过初步梳理和归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主要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

——坚定文化自信。2014 年2 月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明确提出“文化自信”。2016 年6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面精神旗帜,奠定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前提。

——坚持“两个结合”。2021年7 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正式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阐述“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今年6 月2 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阐明“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指出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两个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成就,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结合”不是“拼盘”,而是“化学反应”,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殷墟博物馆时指出,“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这提出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概念。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确立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传承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中华民族精神,又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文明发展趋势,是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新时代文化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文明理想、文明追求,又凝聚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磅礴力量,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2023 年3 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这为“人类向何处去”这一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提供了中国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在精心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在积极谋划人类文明发展,提出具有原创性的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基础,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将全球文明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考察,才能深刻理解全球文明倡议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

——探索人文经济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由衷赞叹:“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论述突破了就文化谈文化的局限,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将文化发展置于高质量发展的语境下理性思考。文化与经济从来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文化发展则赋予经济发展深厚的人文价值。人文经济学的启思在于不断实现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归宿。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诸多原创性观点、论断和论述,正是我们自己的理论与实践双向赋能、紧密联系的结晶体,以其丰富的思想含量、实践容量和创新能量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彰显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

坚守好“魂脉”和“根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坚守这个魂和根。我们既没有丢了科学理论的“老祖宗”,也没有丢了民族文化的“老祖宗”,而是立足守住本和源、魂和根,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进而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新的发展优势。

体现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回答了事关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比如,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基于中国式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这一判断,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着力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不仅如此,文化自信、“两个结合”、人文经济学等方面的重要指向和逻辑机理,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历史主动精神、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

彰显鲜明实践特质。习近平文化思想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波澜壮阔的实践,在实践中形成,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升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指引我们深刻体认到这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中,因敬畏历史、敬畏文化而深悟出一个有机统一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大道之行”;得益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丰硕成果,让我们更懂得“何以中国”,更清楚古为今用,更坚定地朝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目标笃行。可以说,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从发展着的实践探寻更高质量发展的“文”治之道,始终保持着理论的前瞻性、现实性和斗争性。

猜你喜欢
现代文明原创性中华民族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开阔的价值理论与经济实践的视野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评介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摩擦力催生现代文明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电影新作(2018年3期)2018-10-26 00:57:20
当原始人遭遇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