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明媚 王雅婷
随着《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工作意见、工作方案的出台,如何将思政“小课堂”与立德树人“大方向”、一体化建设“大格局”、社会教育“大课堂”等结合起来成为了各校思考的重点。苏州市金阊教育集团坚持将儿童思政“教育场”涵育学生成长的实践与探索列为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学校内涵建设重点项目,通过优化场域建设、架构课程体系、凝聚多元主体的方式,实现育知和育德的有机融合,育才和育人的真正统一。
环境即教育,校园环境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金阊教育集团利用各校已有场所,以“一楼、一廊、一墙、一园、一院”为抓手,打造思政学习阵地,形成思政场域建设的吸引力与辐射力。
具体而言,金阊实验小学把教学楼建设成为“乐学中心”,把综合楼建设成为“乐创中心”,教师带领学生在全学习生态系统中探讨学科知识、强化职业理想、实现价值塑形。金筑实验小学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建设“苏艺之美”“运河十景”等特色廊,将文化传承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学生心田。留园中心小学在有限的空间里,打造“会说话”的文化墙,墙面布置以连环画里的党史为题材,在润物无声中引领学生重温烽火岁月,走近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山塘中心小学的秦园,集德育、智育、美育、劳育等为一体,展现出持续更新、传承创生、同生互促的老校新风貌。尚德实验小学新落成的尚真书院,以书香育人,讲述儿童精神生命成长故事,记录教师专业发展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金阊教育集团在优化传统思政场域建设的同时,还拓展新媒体思政场域建设。集团积极建设“红领巾云思政”平台,利用QQ、企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工具,设立“思政之声”广播频道、“思政之眼”视频频道、“思政之窗”互动频道等多种形式的线上云频道,及时筛选并提供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思政信息,适时发布与展播教师思政“金课”、学生思政活动,让师生在“思政+信息技术”的“红蓝融合”场域中,触摸时代脉搏,讲好中国故事。
“知识是载体,价值是目的,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金阊教育集团课程教学部相关老师表示,“集团正从理念架构、理论研究、设计谋划、组织实施、评价优化等多维度切入,在具体实践中总结规律、凝练经验、创新模式、丰富内容,努力落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建设,着力架构‘多方融通’的新样态课程体系,从而实现课程价值、教育价值。”
据悉,金阊教育集团将立德树人落到教学过程的实处,研究学科教学内容和实际思政教育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学情实际,充分挖掘学科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设计,将其渗透到思政课程建设工作中。例如,有老师在执教《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时,发现苏州地图的轮廓神似一个跷起的大拇指,似乎在为苏州点赞。于是,师生进一步研究设计,创立了“红色大拇指”思政品牌,开发了“红色大拇指”课程,将思政课中的一个小创意变成了学校课程思政大品牌,用行动实践思政一体化建设目标。
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类活动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是集团内各校一以贯之的默契。“一封画信,为你加油”“学习二十大,童声颂经典”“清明祭英烈,丰碑励童心”“‘轧神仙’重游‘老街坊’”“快乐劳动节”等活动的成功举办,将课程价值理念外化为学生的行为实践,激活了课程价值属性,涵育了学生精神世界,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
谁来开展思政教育?金阊教育集团的思政教育以学校为主要阵地,以教师为主要力量,但又不局限于学校与教师。集团从社会生活实践维度出发,大兴思政教育区、街、社三级网络覆盖,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和校园,深入本土街道社区、田间地头、红色基地等现实场景中,实现知行合一。从合作联盟融合维度出发,强化家庭、社会多方参与,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大数据、云平台多手段运用,将各方力量整合成思政育人“同心圆”,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格局。
例如,金阊实验小学与虎丘街道、运河社区、苏汽集团、苏州市军休干部讲师团等共建互联,成立“英雄中队”,开展“老兵话国防”“运河水上课堂”“红领巾讲解员”等红色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尚德实验小学成立“尚德小记者站”,并与江苏省军区苏州第五干休所、苏州广电合作,成为红色教育采访基地和广电小记者人才选拔基地,进一步丰富了集团创新思政体系,成为学生们的德育“新课堂”。
“大思政体系之‘大’,不仅在于思政工作各方面之间同行、共促、互动的教育生态,而且在于教育主体、教育资源、教育平台等各要素的同向汇聚。”金阊教育集团德育引导部相关老师表示,“集团不断扩大‘朋友圈’,努力开发校外实践场景,延展课外学习场域,加强与家庭、社区、单位的联动作用,充分发挥着社会多重资源协同学校思政教育的辐射力。”
提灯引路,育梦成光。金阊教育集团力争通过整体化构建,渐进化推进,实质化落地,实现思政教育方式创新,提振思政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