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籽粒中营养成分含量高于普通玉米,适口性好,受到消费者青睐。鲜食糯玉米的食用品质和在工业生产中的特殊用途,使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随着市场对鲜食玉米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种植鲜食玉米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广大农户种植鲜食玉米的积极性也逐年提高,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但一般农户种植方式单一、照搬普通玉米的栽培模式,使得鲜食玉米产量与品质多年来没有明显提升,现已成为制约鲜食玉米产业增量、提质的主要原因之一,亟待解决。
大垄双行栽培形式就是将过去的66.7 厘米宽的小垄改为110 厘米或130 厘米宽的大垄,在大垄上种2 行,大垄的垄距(大行距)为80 厘米或者90 厘米,而大垄上的玉米行距(小行距)为40 厘米或50 厘米,进而形成一宽一窄的群体,垄垄是边行、棵棵是地头,达到增强通风、透光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发玉米自身生产潜力。采用大垄双行的方式栽培鲜食玉米,可以使原有3000 株/公顷的密度增加到3500 ~4000株/公顷,达到增加商品穗数的目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人为地实现边行优势,改善群体环境,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鲜食玉米的长度与粗度,提升外观品质,提高鲜食玉米干物质积累含量,改善适口性。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地肥沃、集中连片、抗旱耐涝、交通便利、无污染、附近无污染源的地块种植鲜食玉米。种植鲜食玉米的地块应与种植大田玉米的地块进行隔离,空间隔离方面直线距离不低于1000 米,时间隔离方面将花期错开25 天以上。整地时除净根茬、耧净秸棵、拣出大石块后,灭茬、起垄。垄底宽130 厘米,垄高15 ~20 厘米,垄顶宽80 厘米,起垄后及时镇压保墒。整地必须做到垄面平整、土壤细碎且没有残枝残茬。
结合整地施农家肥30 ~40 立方米/公顷、尿素100 ~150 千克/公顷、磷酸二铵150 ~200 千克/公顷、硫酸钾100 ~150 千克/公顷,施入大垄中心垄沟内,施肥深度15 ~18 厘米。
选择品质优、口感好、抗逆性强、商品性好且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的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如青农206、西星五彩鲜糯、济糯33 等。
1.种子处理。
①去杂。播种前挑净种子内杂粒(亮粒)和破损粒、病粒、杂质。
②晒种。选晴天晒种2 ~3 天,以增强发芽势,提高发芽率。
③包衣。播种前5 ~7 天用17%福·克·唑醇包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和地下害虫。包衣时要避开阳光照射,拌匀包严,阴干后播种。
2.播种。4 月中下旬当10 厘米深处土壤温度稳定通过8℃时开始播种。播种面积大时,分批播种,连续播种3 ~4 天后停播1 ~2 天,以防止收获期集中而导致无法及时采收。
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方式,垄宽80 厘米,行距40厘米。等距播种,以品种定密度,株距30 ~35 厘米。
用手提式或手推式播种器播种。发芽率90%以上的种子每埯播2 ~3 粒,覆土厚度3 ~4 厘米,播后用木磙镇压1 次保墒。播种时施硫基三元素复合肥(15-15-15)6 ~10 千克/亩、多元硫酸锌1.5 千克/亩作种肥,施肥深度8 ~10 厘米。
1.覆膜。在生产中选用出厂时间短、不老化、不褪色、透明度强、成本低、幅宽110 厘米、厚0.008 毫米、低压高密度的聚乙烯超薄膜或可降解地膜。在垄两侧开好膜边沟,沟深10 厘米,然后铺膜,压膜边。覆膜时要做到膜与垄面紧密贴合,膜边压严,膜不破裂。
2.查田放苗。播种后要经常深入田间仔细检查。若发现破膜现象,要及时用湿土将破损处压实;缺苗时,可采用催芽补种、带土坐水移栽的方法补救。幼苗接触地膜时,及时用刀片将膜划成“十”字形小口将幼苗放出,用细土将膜口封严压实。放苗最适时间为10-16 时,这段时间膜内水滴消失,能看清幼苗的具体生长位置。放苗应按照“阴天突击放,晴天避开中午,大风天不放苗”的原则进行。
3.去杂间苗。幼苗生长到4 片叶时,结合拔杂间除小苗、弱苗及长势过旺的大苗,每埯留1 株壮苗。定苗后,全田叶片数要基本一致,以便集中采收。
4.喷施叶面肥。除去分蘖后,喷施大力士1500毫升/公顷。
5.病虫草害防治。播后覆膜前用900 克/升乙草胺乳油2.5 千克/公顷、38%阿特拉津悬浮剂4 千克/公顷,兑水300 ~400 千克/公顷进行土壤封闭,要求喷洒均匀,不重喷、不漏喷。
鲜食玉米适口性好,防虫至关重要。防虫以化学防控为主,结合生态防控,化学防控要注意农药残留。
防治蓟马,每亩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1000 ~1500 倍液,兑水30kg 均匀喷雾。着重喷洒在玉米心叶内,可同时兼治蚜虫。
防治黏虫,使用30%氧化乳油10 ~15 毫升/亩加水喷雾;防治蚜虫,一般用10%吡虫啉或40%氧化乐果兑水喷雾,可降低空秆率。如果生产绿色或无公害糯玉米,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虫害。对于玉米螟等穗部害虫,可以用赤眼蜂、白僵菌、Bt 杀虫剂等进行生物防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使用频振式杀虫灯或投射式杀虫灯联防统治,一般每2 ~3.5 公顷安置1 盏杀虫灯即可,防治玉米螟等螟蛾类害虫和金龟子的效果明显。
大斑病可在玉米7 ~10 叶时用18.7%嘧菌酯·丙环唑悬浮剂10 克/亩兑水喷施,或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 ~1500 倍液喷施。
玉米茎腐病防治。苗期每亩用冠菌清 15 ~20 克兑水30 千克喷雾。
1.采收标志。正常年份,鲜食糯玉米抽雄受粉后24 ~28 天、甜玉米抽雄受粉后19 ~20 天进入采收期。此时果穗上的花丝(缨)全部变黑干缩,剥开果穗苞叶,用手指掐果穗中部籽实有浆出现,但不爆浆,果穗顶端籽实饱满,色泽鲜亮,此时已达采收适期。
2.采收程序。采收时严格禁止不分老嫩一次性采收,要根据玉米果穗的成熟程度进行二次或三次采收,确保采收的玉米果穗老嫩适中。采收后要及时加工处理,以防玉米品质下降。采收、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污染。
大垄双行鲜食玉米栽培田平均产鲜果穗约3500穗/亩,地头收购价为每穗0.5 元,平均产值1750 元/亩左右。传统小垄种植平均产鲜穗约2600 穗/亩,平均产值约1300 元/亩。大垄双行鲜食玉米栽培较之传统小垄种植亩均增加利润450 元,产值增加35%左右。
鲜食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是一项提高玉米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为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应抓好以下几点。
1.加强定向品比试验,选用专项品种。品种是作物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地膜覆盖的高光、高温效作用,生产中应选用生育期比当地常规品种长5 ~7天的高产优质晚熟品种,因此应做品种试验,从中择优,专项引种用于大垄双行覆膜生产。
2.采用机械起垄施肥-覆土-除草封闭-覆膜“一条龙”作业,减少劳动量,降低生产成本。
3.采用配方施肥“一炮轰”的施肥方法,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要,防止早衰。
4.整地要求平、净,去除根茬、破碎坷垃,以保证播深一致、覆膜整齐、出苗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