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凝:扬眉女子闯天涯

2023-12-17 06:43文|小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无国界救援医生

文|小 施

陈英凝,人称“天涯侠医”,从无国界医生香港区主席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心相通先锋,其人生经历足令有心走上人道救援之路的年轻人从中受到教益和启发。

出生于名医之家的陈英凝,自小背负着继承父亲衣钵的厚望。“父母一心希望我读医学,但我成日想怎么不走这条路。”她解释说,从小接触爸爸的很多朋友,知道医生工作很有意义,学医的时间长且规范。“但我年轻时性格跳跃,曾有一段时间甚至想做记者。”

父亲并不急于让她做决定,“有一次爸爸跟我一起看电视,上面讲的是战地报道,他就说如果读医学,既可以救人,也可以写文章。我觉得他讲得也没错。”

人道救援启蒙行

长大后,陈英凝去了美国,因为参加化学竞赛,获得了几个奖项,成功就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当时父母很高兴,因为进了这所大学,就一定会读医学了。

但是在美国读医,要先有学士学位。陈英凝读的第一个学位是音乐和化学。“我一直学音乐,弹得不差,但很少练琴。那时老师为激励我,经常跟我讲内地的情况,令我既好奇又向往。心想,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内地,没理由不知道自己的国家是什么样的。”

后来,开始读化学系的陈英凝被分去工程系,读生物医学工程。她回忆道:“当时很乖,一个礼拜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在实验室做研究,一心想做基础科学家,走医学这条路,就这样坚持了两年。”

2023年9月,共享基金会总干事陈英凝(后排左四)教授与三名分别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及香港大学的基金会实习生到访柬埔寨波罗勉省。图为下乡探望康复病人

不过,那两年的暑假,陈英凝有去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中医的奇特经历。“那时我的研究是尝试用中药医治聋哑,没想到因此接触到很多有趣的人。那两年的暑假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埋下了将来要到内地跑一圈的种子。”陈英凝很喜欢内地的那种人情味,“很纯朴,虽然当时北京只有两家书店卖英文书”,周末她还经常会到王府井吃刚刚开的北京第一家麦当劳。

回到美国,说起暑期“一个人傻呼呼坐火车去天津旅行”的经历,陈英凝眉飞色舞。她的导师——一位年逾七旬的化学教授看在眼里,帮她找了一个联合国项目,让陈英凝在大三暑假跟一支既有科研人员、也有前线人道救援工作者的混合队伍去非洲。

在刚刚经历战争冲突和饥荒的津巴布韦,陈英凝协助学者做关于营养缺失的研究,也帮助做一些救援。“去了六七个礼拜,这段实习经历对我来说很重要,可能那时还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但知道自己的性格绝对不适合做实验室研究。”在大四,她辞去了实验室工作,希望未来的研究范畴能兼容社会科学、社会公义这些议题,于是在报读研究院时,选择了哈佛大学,读医兼修公共卫生。多年后,有着诸多职衔的陈英凝教授回忆道,“当时这个决定,到现在都没后悔。”

太阳底下无国界

母亲罹患乳癌成为陈英凝生命中的另一个转折点。“一发现已经是第四期,因为母亲只剩下6-9个月的时间,我决定停学一年回来陪她。”刚回到香港,母亲身体状态相对稳定,无所事事之下,适逢1998年广西水灾,“无国界医生想请帮手,对我来说,这个工作只要8个星期,更重要的是我读公共卫生,可以学以致用。”于是,陈英凝跟着这个组织到内地救灾。

陈英凝在这次救灾中学习到很多,她说,“这些人在各种复杂、艰苦的环境下做了二三十年救援,很有经验。我只去过一次非洲,听他们讲跟在课本上读的很不一样。”

回到父母身边的陈英凝在家人鼓励下,转到香港大学继续读医学院。“爸爸妈妈好高兴,觉得这下好了,最起码不会再走来走去了。”这时候母亲身体每况愈下,那个学年离开了我们,全家都很难过,我最小的妹妹当时才十四五岁,于是我决定先不走了,跟哈佛大学继续请假,留在香港大学读医。”

陈英凝由此开始了跟无国界医生长达10年的缘分。这个阶段,她参与了很多短期救援项目,“很多都远离城市,比如棉兰老岛打仗我们去做评估,还去东南亚贫民窟做艾滋病救援等,因为我是学公共卫生出身,所以很喜欢做这些事。”

2001年,陈英凝以27岁当上无国界医生香港区史上最年轻的董事会主席。那时候已经开始写文章,写惯英文的陈英凝自谦中文写作实属“拉牛上树”,写来写去就三四百字,且文笔浅显。不过在周围人的鼓励下,又受到报刊邀请,她开始写专栏,“写无国界医生的故事、经历,讲我见到的人和事”。在此基础上,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太阳底下无国界》。

2023年8月19日,陈英凝在《凝仁游访之鸡脚英雄传》新书分享会上

帮助偏远地区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举世震惊。“当时很伤心,无国界医生又来找我,让我带队进去。”陈英凝回忆,当时儿子9个月大,女儿也才3岁,她对先生说,“你一定要支持我去,(大学那边)最多就是辞职。现在汶川大地震,我有做公共卫生、灾难应变多年的知识储备,又是一个医生,没理由不去。”这一次,带领一队无国界医生国际救援人员重返灾区的陈英凝,决心将1998年广西水灾救援做得不好的地方尽量改进。

在资源不足的偏远山村,陈英凝等人进行健康教育,以减低脆弱人群面对的风险

这次经历成为她人生的另一个分水岭。两个月后从灾区回来的陈英凝被领导挽留,“他帮我拿了第一笔30万元港币的研究经费,问我想做些什么,我说要做内地偏远贫困地区的备灾意识和健康教育推广。”

多年的前线工作经历,让陈英凝开始意识到灾前预防远比灾后救援重要。偏远地区因为资源和信息的缺乏,在灾害面前往往不堪一击。从2009年起,她带领学生到内地偏远地区协助当地提高防灾意识和抗灾能力,内容包括需求和成效评估、改善卫生环境及辅导村民在灾难中如何实时自救,以及培养其自助能力等,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卫生的实地培训机会。

走向世界舞台

而陈英凝加盟共享基金会则是她人生中另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故事。

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担任主席的共享基金会,是于2019年在香港成立的中国全国性非政府组织,目前的旗舰项目是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免费眼科白内障手术。自2022年9月率先在老挝启动这一人道救援项目以来,已先后在柬埔寨、吉布提、塞内加尔及毛里塔尼亚等5国完成逾5400例手术,到2023年底的目标是9600例,并承诺在2025年内于全球进行38000台白内障手术。

陈英凝回忆道,“起初我并不想加入,但梁先生的一番话打动了我,他说你既然这么喜欢做这一行,是不是要考虑一下,其实国家希望做到第一个以香港为平台的非政府组织,你忍心看着它做得不如意?”

最后,陈英凝决定带几个同事出来做。2019年10月,她出任共享基金会总干事,共享基金会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联系起来——内地医疗队、项目所在国卫生部、跨国企业工程师、中国驻外大使馆、全球物流医药品供应公司及协助招募病人的当地媒体,还有基金会香港同事、当地同事、志愿者和实习生。陈英凝表示,“终于有一个平台,可以让我把学生带到更大的舞台去学习,帮助更多的人。传统的国际人道救援平台,未必欢迎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加入,但我们这个平台能够做到,让年轻人有机会实地参与。”

对陈英凝来说,从事国际人道援助工作,一定要从年轻的时候做起。“自己播下了种子,未必即刻做,但起码有了这样的经验,之后才有可能投身这一一生的志业。对于参与其中的年轻人而言,他们代表的是中国新一代应有的高度和形象。”

猜你喜欢
无国界救援医生
同在蓝天下 救援无国界
紧急救援
最美医生
3D打印大救援
救援无国界,志愿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大爱无国界——国际义卖现场见闻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