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明对话促进心灵相通

2023-12-17 06:43文|肖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良渚遗址良渚文明

文|肖 雯

浙江杭州,良渚遗址公园航拍

良渚文化一次次牵手世界,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坚定的文化自信,也反映出中国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共存的决心。

今年,良渚很忙。

在莫角山遗址,横亘五千年的“文明之光”火种点燃了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圣火,吉祥物“琮琮”惹人喜爱;在“杭州良渚日”,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之源再次交相辉映,中国与希腊的文明对话不断深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举办“良渚论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明对话的舞台更加广阔……

良渚文化一次次牵手世界,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坚定的文化自信,也反映出中国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共存的决心。

让“上下五千年”有据可查

2019年7月6日,里海之滨的阿塞拜疆巴库,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锤定音,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何以文明?何以中国?”的问题得到了回答。良渚遗址不仅让中国“上下五千年”有据可查,不再是凭空虚构的浪漫想象,更让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

澳门青年浙江行:参观良渚博物院感受良渚文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这样评价: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长江流域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作出的卓越贡献,是东亚和中国五千多年前史前稻作文明的最高成就,是人类文明史上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如今,站在历史的高岗上回望良渚的故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断被讲述的过程。从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今浙江省博物馆)馆员施昕更在一个干涸池塘的塘底发现两片“黑色有光的陶片”伊始,历经80余载,意为“美丽的水中之洲”的良渚已然成为世人认识中国历史的重要窗口。

良渚,因文物保护的成就而兴。而良渚的发展,更得益于发展定位与保护理念的坚定。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良渚遗址调研。这时,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让这片土地满目疮痍,几十家矿场的采石爆破声此起彼伏。习近平斩钉截铁地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守护住历史,就是守护住了文脉,守护住了民族的根和魂。在习近平的关心下,严重影响遗址保护的石矿场关停,“炮声”不再,青山还绿,考古工作在稳定的工作环境中不断迎来新的高潮。这片土地,就如“良渚”二字的字面意象,在学者的勾勒和世人的见证中徐徐展现—这里有着长堤拱卫的丰美水草,有着逐水而居的稻作画卷,有着令人惊诧的精湛技艺,有着世界最早的水坝系统,更有国家社会的完整雏形。

一幅真实完整的古代中国图景展现在世人面前。

让良渚文明的故事传播更远

走进深秋的良渚遗址公园,生命力旺盛的狼尾草标识着良渚先民“堆墩”而居的生活区域,近千亩的稻田更是这里当仁不让的主角。自空中俯瞰,这座城池的宏大尺度令世人惊叹:宫殿、王陵、粮仓、城门、水利设施、玉器作坊格局分明,而在城墙拱卫下,王者居于正中台地,俯瞰四野—阶级的分化、城乡的分野亦清晰明了。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关乎文明互鉴,是展示真实中国的最好方式之一。而文明互鉴的最好方式,就是多元的交流与对话。

良渚的横空出世,定义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时间坐标,使中华文明有了一块可以与古埃及、古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文明遗址并列的文明高地。

2017年,著名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就曾将良渚文化与古希腊文明作比较研究,认为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可以确定中国早在五千多年的良渚社会就已进入早期国家文明阶段。他以考古学科学的证据,将中国的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

随后,来自世界各地的30位考古大咖动身前往良渚古城遗址,踏看了古城、水利系统,走访良渚博物院,给出了诸多中肯评价。这成为了良渚文化在世界考古学界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亮相,引发了世界关注良渚文化的热潮。

就在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上,良渚文化更是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仅在火种采集大型联动报道中,北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拉美以及其他多个国家和地区以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语言发布,在海外主流渠道、门户网站、重点信息服务机构广泛转载,总量达1118家次,覆盖潜在受众超9亿人次。

近年来,以“良渚”“浙江”“世界”为主题的《良渚揽秀》大型服装秀,吸引400万海内外观众观看;交响乐《良渚》赴葡萄牙、西班牙、哥伦比亚等7个海外地区公演;舞蹈《良渚符号》荣获2022罗马国际舞蹈大赛舞蹈影像金奖;纪录片《良渚》、系列短视频作品《良渚微讲坛》先后被译配成英语、匈牙利语、葡萄牙语、希腊语、德语等语种,在埃及、巴西、俄罗斯、意大利、葡萄牙、匈牙利等15个国家完成主流化展播,海外总覆盖人数近2亿;《五千年良渚王国》丛书推出日文、英文版,《五千年文明的传播者—施舟英》英文传播版在非洲、土耳其东南亚传播……一次次的国际亮相,扩大了良渚申遗效应,拓展了良渚文化传播的国际朋友圈。良渚积极探索着如何让“世界遗产、文明圣地”的独特魅力得以延续的良方。

让文明对话的舞台更广阔

在2023年的“杭州良渚日”,一场“良渚古城·雅典卫城”中希文明对话余音绕梁,搭建起一个致力于推动中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各国文明发展的宽广舞台,赓续着两大文明古国的文明交流与互鉴。

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将中国与古希腊紧密相连。两千多年后,两国嘉宾再叙中希文明,中国与希腊、余杭与雅典的文化交流再次加强,体现了不同文明从交流互鉴到“美美与共”的转变。

对此,希腊前总统、雅典大学法学院教授普罗科比斯·帕夫洛普洛斯说:“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大变局,不平等情况依然存在。一切都证明,我们必须捍卫人类,这一点只有通过文明的保护才能实现。”文化交流可以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它的根源更深,更能触及人心、促进人际交往。

诚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关乎文明互鉴,是展示真实中国的最好方式之一。而文明互鉴的最好方式,就是多元的交流与对话。几年间,良渚已经举办了世界考古论坛、文化遗产世界大会良渚分会场等国际性学术活动;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东亚史前文明的典型案例,参与了剑桥大学遗产研究中心等机构举办的线上研讨会,与英国剑桥大学、巨石阵管理机构开展“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对谈”学术对话,不仅在国际上提升了良渚文化的影响力,也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贡献中国经验与智慧。

同时,随着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将举办“良渚论坛”,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的决定,更将为中华文明通过“一带一路”与各国交流互鉴,架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

猜你喜欢
良渚遗址良渚文明
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请文明演绎
社区艺术教育与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实践性研究
良渚考古学文化瑶山遗址出土玉器的统计学分析
良渚保护大事记
漫说文明
良渚古城
“玉”见良渚
良渚遗址入编国家统编历史教科书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