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麟
四川川港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随着天然气行业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只有全面分析设备管理的现状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寻求设备管理模式的有效转变,才能适应当前设备管理的要求,促进天然气企业的发展。
伴随着科技进步,天然气设备类型逐渐多样化,设备功能和可靠性大大提升。而随着天然气作为重要能源在社会中的全面应用,天然气设备在技术创新方面发展迅速。在自动化方面,自动控制设备广泛使用代替了手动操作,设备运行效率也有了提升;在功能化方面,单一功能的天然气设备已经无法满足日常生产输送需要,一机多能逐渐成为主流发展方向;在信息化方面,通过自动计算仪表和数字显示仪表设备应用,将采集数据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正在全面代替传统机械计数。天然气设备的自动化、多功能化和信息化在企业生产和用户使用需求的双重刺激下快速的发展。
2020 年9 月21 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对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出了全面部署,为国有企业转型指明了方向。可见,天然气设备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是天然气企业推进现代管理的必经之路。而“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日趋成熟,为天然气设备管理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及手段。
(1)管理的系统性: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很多天然气企业都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设备维护保养不佳,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检修,或者是设备状态监测不到位,零配件损坏率高,这些都是未对设备的运行参数形成系统性的管理,从而影响到了生产效率。
(2)管理的科学性:在对数字技术的使用上,许多天然气企业都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整合。这就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网络传输的形式将各种设备的技术资料、运行状态、维护检修等重要信息快速的传递给相关部门或人员,使其可以执行最有效的工作流程,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了成本。
在对天然气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管理体系。通过对现有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一套适合的数字化设备管理方案和流程,即综合性的设备管理系统。按照管理需求可将系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设备的基础管理模块;第二是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其中设备的基础管理包括设备技术参数、管理人员信息、整体业务流程,而系统的维护与升级主要指的是定期保养、故障处置、检维修作业、配件更换等。同时深化物联网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通过物联网和云服务,提供预知性维修和诊断服务,实现监测、预警、诊断、服务、维护全流程整合,在线开展设备的故障预警、故障诊断、故障排除等工作。
(1)科学性原则:从实际出发,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对设备的管理进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2)系统性原则:在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做到系统全面性,即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覆盖,整体转型进度紧跟设备相关工业控制系统、物联网建设速度。
(3)统一协调原则:由于每个天然气企业管理特点不尽相同,制定的转型方案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加强内部协调配合,实现信息的共享交流,从而提高转型效率。
(1)加强数据采集,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在企业内部实现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实时监控,通过日常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后续的维修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2)构建数字化的设备目录,将不同的型号和规格的天然气设备进行分类,并根据其使用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程。
(3)利用先进的网络平台做好资源信息共享,建立对设备的技术评价模型,从多角度分析计算设备技术指标,辅助开展智能化评价工作,切实推动设备与配件采购、设备运行管理提质增效。
(4)充分运用大数据,开发基于大数据的设备管理智能移动终端,实现移动信息采集、流程在线审核、报警预警提醒、生产数据和视频画面实时查看等功能。
(5)积极推进与其他相关的信息系统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开放的、多层次的综合管理系统。此外,要做好规划,合理布局确保数字化转型的顺利实施。
一些国际石油公司率先启动了智能化建设,壳牌公司在智能油田项目中实施的智能井、先进协作环境、整体油藏管理,为壳牌带来的整体收益高达50 亿美元。BP 公司通过未来油田项目,实现了基于实时分析的快速决策,实现了多学科、多地点的远程协同,对其总产量的贡献率达50%。而在国内,中石油、中石化两家业内龙头企业大力推动“数字化油气田”建设,按照“全面感知、集成协作、预测预警、优化决策”4 个发展阶段打造智能油气田,实现油气田增储上产、降本增效、安全绿色生产。
部分天然气企业设备相关信息系统之间未能充分统一协调,因建设时期不一,技术淘汰、版权、设计等导致系统不兼容、运行不通畅,无法形成真正的数据共享,往往同一台设备信息在不同的系统中录入,互相割裂,管理人员更多依靠手工台账,效率低下,使设备信息化管理流于表面;有的老旧设备因前期技术档案保管不善,系统录取的数据标准、来源、时效不统一,导致设备信息化改造不及时,无法为后续的系统分析提供有效支持。
部分天然气企业在设备新技术研究方面投入不够,缺少必要的技术力量,对于以完整性管理为代表的设备运维管理、技术评价等研究不系统,距离设备“安全、完好、经济、高效”目标有明显差距。在设备相关工业控制系统、物联网方面的设计与深度应用缺乏必要研究和具体要求,与数字化转型升级要求不适应,缺少有力的支撑,使管理转型工作举步维艰。
部分天然气企业对于设备管理数字化转型认识不足,盲目学习其他企业转型模式而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缺少必要的科学选择方案和判断需求,在转型过程中有形无神,浪费大量时间、人力及资金,往往转型目标也难以实现;有的管理人员管理理念没能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不能适应数字化发展要求,上层的具体转型安排难以往下落实,转型过程很可能会被原有的惯性拉回既定轨道,使设备管理数字化转型难以推进。
部分天然气企业对市场的重视优于对人员的重视,在员工成长方面的投入较少,设备管理人员尤其是现场人员能力素质不高,为了减少人工成本,管理人员老龄化和低学历较为普遍,更多依靠自身经验来进行设备日常管理,对于设备管理数字化转型接受度较差,对于转型中存在的设备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技术问题无法有效解决,更多依靠外委专业单位进行技术协助,在无法有效控制管理成本的同时,往往形成以包代管的局面,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自身的转型。
设备管理数字化转型是天然气企业全方位的一次改革,各级管理者都应充分参与。它不仅是设备技术的创新,更是管理认知、企业价值和发展战略的重大变革。设备管理者不仅要全面考虑设备管理数字化转型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困难,更要主动学习同行业中其他企业转型的成功之道,积极探求企业自身数字化转型在日常管理中的合理切入点,认真分析组织结构、资金配置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需要,同时将设备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需求纳入企业长远规划的重要内容,保障转型工作的实施有效。要全面推动企业的管理理念、组织行为能够适应数字化发展需要,确保数字化转型“神形合一”。
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能够真实反映一个企业的设备规模、生产指标和业务管理水平,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天然气企业应自上而下推进实施,确保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管理制度和流程的稳定性、前瞻性,同时不断深化应用信息化技术,搭建完善的系统平台,统一设备数据采集标准,打通业务流转链条,实现对设备操作、定期保养、故障处置、检维修作业、工艺设备变更、隐患排查整治的实时录入和有效处理,促进设备完整性管理水平提升,为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架构打好基础。
随着设备管理模式的转型,人均设备管理台数将继续增大,设备管理人才队伍继续减少是大势所趋。而无论是设备生产技术的创新、智能自控化的发展,还是信息化的建设,始终要依靠人来具体实施。因此,天然气企业在做好人才引进的基础上,还应重点做好现有队伍的设备管理能力提升,鼓励员工主动学习设备管理新的理念、标准、方法,通过学习、借鉴同行业先进管理经验与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点开展员工数字化思维培养,使员工成为熟悉设备技术、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为企业设备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动力。
(1)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时监控,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
(2)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故障的发生概率,保障用户的用气安全。
(3)开展数字化技术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同时要注重创新,将新的技术融入到传统的天然气行业中,为天然气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4)数字化的转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项目,要积极的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制定出一套符合自己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5)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来推进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加快智能应用工具开发,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在天然气行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天然气设备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这需要企业正确看待设备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用数字化转型推动设备管理模式创新,与时俱进积极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实现企业长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