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建华
中国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180
侧重现场施工,不能做到全过程、全方位覆盖。例如:境外公共安全缺乏相应管理力量,套用国内指导性文件,没有针对性识别当地风险因素,也就没有进一步的安全评价、风险消除与削减措施;对源头控制的设备采购控制几乎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安全监督审计较少覆盖这方面内容;对工程交付后是否产生安全不利影响缺乏预见性考虑。现场安全监督问题主要集中在点上,而很少兼顾整个作业面的安全。
中方团队主要精力集中在处理具体安全问题,就事论事较多,前置预见性管理和后置结果管理做得不够好。而一些外方的安全主管,安全活动行动前都要求制订出详细的安全计划,对时间、内容、步骤、人员等清晰具体化,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专项计划等覆盖了项目主要安全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安全指标、各类活动,分析经济方面的可行性、组织和技术力量的可能性,调集所有资源去实现安全目的。我方的现场安全监管常是问题驱动型,困扰在具体问题上,而没重在安全预防。
项目建立了HSE 体系,但很少将要素真正落实到对应部门,运行存在形式性和审核走过场,而且HSE 体系化程度低,安全人员常单打独斗,安全成了仅是安全人的工作,其他专业对安全工作的支持,以及安全部门对其他专业的安全支持不够。一方面错误认为HSE 推进主体是安全部门,其他专业部门主体作用不明显、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推进广度和深度不足,力度逐级衰减;另一方面HSE 体系未融入日常工作(俗称两张皮),尤其是施工、经营部门没有认识到其在体系推进中的专业责任,未主动承担起职责范围内风险管理。
由于仅将安全定位为施工过程安全,因此,相应只要求做好施工交工资料中安全部分,对其他如安全法律法规清单、各类安全许可文件、其他安全活动签字文件等安全资料重视不足,HSE 三级文件体系存在许多漏项。由于定位不准确,导致在人力方面常配置一个薪酬很低的当地一般文员,没有认识到该岗位工作人员需具备较全面的安全法律素质、安全管理与技术知识以及丰富经验和娴熟技能。若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事件,在事故调查认定、责任追究或纠纷诉讼的法院判决时,安全资料、文件将是最有效的关键证据。
违章虽然不等于事故,但多数事故是因为违章引起,若违章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和处理,事故事件只是时间问题。中方团队由于能认真负责、勤于现场督查,比外方团队更能找出现场安全问题和违章,但把国内的人情管理带到了海外项目,在考核执行上常打折扣,例如项目现场刚查出违章,才开始处理,就可能接到各方请托,请求从轻处理甚至不处理,有的甚至还以组织名义或领导的身份进行介入,干扰了正常安全管理,导致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处理。制度执行还常存在安全纠正没有系统性,违章处理、结果考核及制度执行情况评定,没有最终的检查、分析、评估,事故报告及其调查的信息常有偏向性、片面性,体系考核的符合性、真实性经不起核实。
(1)对安全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法律、安全意识和全面、系统的思考能力,还停留在原始的施工安全狭窄的思维模式之中。
(2)全要素给各其他部门时,会被认为增加工作内容和负荷,没有认识到管专业必须管安全。
(3)未认识到体系运行真实业绩是不断调整、更新安全目标的基础,良好的安全业绩才能不断设置更高水平的目标,才能更加有效地持续改进如何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切实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4)海外高素质安全专业人才、顾问队伍培育还需要时间积累。
结合个人在海外项目从事安全管理的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提升海外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安全法律法规是系统性思考的依据,HSE 体系的基础,项目安全管理关键性支撑文件,使项目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应遵守的其他要求,制定安全方针与目标。建立清单不仅能帮助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保证员工的健康与安全,还满足项目所在地政府对HSE 法律符合性要求;维护企业的名誉,增强竞争能力;满足当地社区公众的期望,保持良好的公共和社会关系。海外项目安全法律法规目录清单涉及国际标准、所在国安全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指导性文件,以及业主方合同约定的安全框架要求。作为中方海外公司,宜优先采用我国已经批准实施、适用的23 个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也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虽然海外不直接引用国内法律条款,但可以提前转化成项目的管理制度内容和作业技术规范条款,经业主方批准后在现场使用。应通过业主方、公开途径和当地雇员,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获取和识别适用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项目的规章制度,通过安全宣贯、学习培训和安全教育,及时传达给项目人员并督促遵照执行。
境外公共安全涵盖项目施工过程安全,应强化“预防为主、全员参与”、“一切风险都可以控制、一切违章都可以杜绝、一切隐患都可以排除、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等境外公共安全理念。抓好主体责任,总部是监督主体,派出单位是责任主体,境外项目是实施主体。管理内容主要有:完善体制,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加强风险评估与控制、风险防范与保障,应急与处置,监督与检查,其中风险识别、评估是关键。现场薄弱环节在于风险识别和联动处置方面,专业单一的人员很难胜任这一工作,需要有跨专业和文化能力的综合性安全人员,在安全专业基础上能涉猎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和环境,能对项目环境涉及的政治派系、社会族群、当地宗教信仰、民情风俗,工作生活习惯等分析判研。分析出所有风险因素、风险源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辨识出可能遇到的风险有什么、在哪里,就可以编制好风险评估报告和划分风险等级,有的放矢地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风险预警和采取防范策略。境外公共安全事件单一依靠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力量很难妥善处置,不仅需要项目各部门联动,还需项目内外部联动,如与使领馆和国内主管部门、当地侨联、地方政府及社区、业主方等积极联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项目安全工作应避免盲目性、随意性,每项工作都提前策划,用目标导向成功保证。安全目标不能简单地用安全指标替代,应尽可能符合“SMART”原则,是具体明确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实现的(Actionable)、实实在在的(Realistic)、有时间表(Timetable)。安全目标应是全员努力的方向,是大家共同的成果,并不完全是避免不想要的结果。要事先特定明确——何处、何时以及和谁去实现特定安全目标?实现目标,我们有哪些资源?做哪些事来实现并巩固安全成果,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情势?安全目标是否与上级组织追求的目标一致?制订规划、计划和策划要做到详细具体,应执行5W+1H 原则,即:What(做什么工作),Who(该项工作由谁去做,谁负责检查评价),Where(该项工作在哪儿做),When (该项工作什么时候做),Why(为什么要做该工作),How(怎么去做,依据是什么)。
HSE 管理体系是建立在“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这一管理理念上的,如果能够预先知道会发生特定的一种危害,就能够通过管理和发挥我们的技能来避免事故发生或使人、环境和财产免受损害,能够对风险进行控制。要突出抓好各级管理者的安全承诺,要求各岗位管理者都做出贴合本职的安全承诺,还应定期安全述职,对承诺实现做最终业绩考核和兑现。结合承诺推动HSE 体系全要素在各部门落实,促进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在文件和记录控制方面,应根据权限得到相应批准,确保其适用性,定期评审,严格状态标识,做好外来文件的控制,确保使用场所能得到有效版本文件,防止作废文件的误用,记录应重点保证真实性、完整性、可追溯性、可靠性。
首先,要严禁作假行为。某项目仓库区一台吊车已过定期检验时间,由于当地一名持证安全工程师休假离开现场,无法按期检查,车辆因而停用。当期有一国内安全督导组来现场,认为停用未检验问题非常严重,企业觉得不就是简单地张贴一张标签的问题嘛,自己贴上就可以了。但在项目当地,检查检验人员是需要政府许可资质的持证人员,其他人员检查验收无效且属非法,必须现场真实地运行操作测试并如实记录,不得漏项或越过验收程序,没有检查检验擅自张贴合格标签是严重的作假行为。其次,要坚决制止违章行为,特别是违章指挥。某项目因各种原因交织,进度滞后,施工计划对修复进度曲线做出了调整安排。现场一名土建分包单位施工经理,为了追求每天施工量,多次安排高风险交叉作业,甚至在工间休息时间亲自违章指挥,从有大量人员的休息棚上来回吊装地管(1次3 根,吊物没有锁紧固定),其他人员干预和安全警告也不理会,最终被项目部根据制度严厉进行了处理并公开警示教育。再次,要严格对违章进行考核和安全问题后果考核。在某海外项目,制度执行上对中方员工和海外雇员一视同仁,我方按零容忍制度开除过有业主袒护的当地违章雇员,同样也将中方分包单位1 名工段长清理出场。严格的现场安全监督和管理,赢得了各相关方人员的尊重和支持,确保了项目未发生重大伤害和亡人事故,实现全过程3000 多万安全人工时。
总之,国内相关企业已经实现了在海外工程项目市场的走出去目标,虽然在安全管理方面还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但各级管理者已经认识到问题所在,在积极整改和努力提升管理水平。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中方团队有信心也有能力去解决好问题,执行的项目可以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