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春莲
与辰星的第一次见面并不是很愉快。我在讲台上介绍学习汽修专业的发展前景,他在台下回应“满手油污车间站”;我在讲台上讲着学好技能后的幸福生活,他在台下回应“累死没出息”;我在讲台上讲着技能加身利国利民,他在台下回应“国家不需要”。看着这个坐在座位上跟我唱反调的满脸不屑的学生,我特别想课后把他好好说一顿,但我不敢,他1.8米的身高让我“仰望”,我只能宽解自己道:不跟小孩子计较。但这种忍耐并没有持续很久,一周后我还是找他谈话了。我第一句就责问:“你为什么上课一直睡觉?”他回应道:“困了。”我扶额追问:“你到学校就是来睡觉的吗?”他回应道:“不然呢?学技术吗?学好技术后到工厂流水线上连轴转?”通过他的语气,我知道他和社会上很多人一样,觉得读职业院校以后就只能当工人,当工人就意味着没钱、没出息。我很纳闷,工匠曾经是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人群,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生活打下幸福的底色。一技在手,吃喝不愁,有手艺、有好手艺的人走到哪里都吃香。但又是从何时起,工匠由最初人人称赞的群体变成大家都不看好的对象?
我转换话题问道:“你觉得学技能做工匠不好?那你觉得做什么好呢?”他回答:“肯定是做生意赚钱啊!”“是啊,做生意固然不错,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各行各业的人齐心协力。如果人人都做生意,谁来修路筑桥?谁来缝补制造?”辰星立马打断我,说:“停!老师,您的高谈阔论留给其他同學吧。我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汽修专业学生,于国于民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这一次谈话,我们不欢而散。如何让他感受到工匠的伟大,增强对工匠的价值认同感呢?
2022年10月,当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李德鑫获得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家具制作项目金牌的消息传回江西时,江西职教人的朋友圈都轰动了。趁此机会,我把曾璐锋和李德鑫的相关资料都收集起来,召开了“江西工匠为国争光”主题班会,利用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工匠的骄傲和荣耀。接着我带领部分学生前往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参观,让他们实地看看金牌获得者每天实训实操的地方,感受技能报国的氛围。辰星也在其中。看到他主动跟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学生沟通的时候,我知道他心动了。他开始明白工匠不仅仅是那些流水线上的工人,技术学到极致也能变成厉害的人物,将“蛟龙”号送入海底的顾秋亮是工匠,在液化天然气上“缝”钢板的张冬伟是工匠……而且他们是大国工匠。我们平常只看到工匠的普通,认为他们既赚不到大钱,也没有办法扬名立万天下知,但这并不代表工匠没出息。优秀的工匠同样很有出息,曾璐锋、李德鑫这些优秀工匠也能像奥运冠军一样为国争光,身披国旗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领奖台上。
回来后的辰星变了,上课不再睡觉了,检测实训课上最快发现汽车问题的就是他,老师们都夸他在汽修方面有天赋。但这种认真学习的状态没有持续多久,他又故态复萌了。挑了休息日,我找辰星聊天。我问道:“你知道曾璐锋、李德鑫他们靠什么成为世界冠军吗?”他回答:“过硬的技术。”我摇了摇头,接着说:“不只是过硬的技术,还有匠心。”他问:“什么是匠心?”我说:“同为铁矿,有的只能打造成粗劣的菜刀,有的却能锻造成锋利的剑,差距不过在于是否经过千锤百炼;同为石头,有的成了铺路的基石,有的却成了受人朝拜的佛像,差距不过在于是否经过千锤万凿。我们惊艳于金牌获得者现在的荣耀,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他们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优秀的工匠都是经历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后,才培养出水滴石穿的匠心。无匠心难成才,无才何以报国?辰星,你在汽修方面有天赋,我希望你能踏踏实实练技术,即使未来不能像李德鑫、曾璐锋一样获得大赛金牌,也能在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发展效力。”辰星犹豫地说:“老师,我能行吗?”我说:“我相信,只要你能像他们一样精益求精地练好技术、学好本领,你将如你的名字一样在人群中绽放光彩。”辰星听后郑重地点了点头:“老师,上次看了李德鑫他们的训练环境,我才明白原来学技术也能报国。回来后我上网搜索了其他金牌获得者的事迹,我发现其实他们和我们一样,最开始都是职业院校普通的学生,成绩一般,家庭条件也一般,但是后来都成长为为国争光的人。我非常羡慕他们,今天听您一席话,我知道自己的问题和以后努力的方向了。我将踏实学习,成为一个能报效国家的人。”
看到这个大男孩眼中散发出来的光芒,我想,无论未来他是否能够成为技能超群的工匠,至少现在愿意努力学习技能的他就不负韶华。